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部门统一工作部署,贯彻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认真践行"健康第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促进体育教育质量。 紧紧围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体育中考改革、学生体质健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发展、网上教育教研模式、体育科研管理及开发等重点工作开展教学教研。 一、教学工作计划 1.规范科组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技能,促进我校体育教育质量。 2.响应"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攻坚行动",争取我校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在40%以上,合格率达96%以上,参测率不低于95%。 3开展"体能大课间",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能。 4.加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解读,分析数据,稳优势、促整改,提升教育质量。 二、教研工作计划 根据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我校学生体测水平高于区平均水平。本学期针对提升学生腰腹力量问题进行课改,规范科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攻坚行动。 (1)规范我校体育课教学结构 小学1.2年级:集中(布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内容及要求)→体能动态热身―运动技能学习―8分钟体能(协调灵敏、平衡)练习―拉伸放松→小结,下课; 小学3.4年级:集中(布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内容及要求)→体能动态热身―运动技能学习―8分钟体能(协调灵敏、速度)练习―拉伸放松→小结,下课; 小学5.6年级:集中(布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内容及要求)→体能动态热身―运动技能学习―8分钟体能(力量、速度、有氧耐力)练习―拉伸放松→小结,下课。 (2)积极参加区体育教师示范讲解的专题教研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体能",做到技能与体能相长。即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有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有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有重在激发的运动兴趣。做到"教会、勤练、常赛",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练习密度和强度,不断提高课内锻炼实效,每节体育课练习密度不低于50%,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运动负荷平均心率小学阶段不低于135±5次/分,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开展专题教学研讨 通过1分钟跳绳教学课例研讨,使水平一、水平二学生熟练掌握并腿跳绳动作技术,水平三学生全面普及单双脚轮换跳绳;开展3大球类教学研讨,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三大球类(篮球、足球、排球)基本动作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开展8-10分钟课堂体能教学探讨,提高体能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学生打好扎实的体能基础。研究体能练习内容设计、练习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趣味性、游戏性、竞争性。 (4)开展上肢力量提升计划 提高学生握力、上肢力量素质,开展发展上肢力量的专题教研。 (5)推进"强我心脏,每天跳多一次513欢乐跳绳活动" 在我校掀起"强我心脏,每天跳多一次"513"的跳绳锻炼热潮:1.2年级每天跳500次,3.4年级每天跳1000次,5.6年级每天持续跳3分钟。举行水平一、水平三学生1分钟跳绳教学研讨。 (6)加强体能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按照市教育局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不少于8-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本学期开展体能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展8-10分钟课堂体能教学探讨,提高体能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学生打好扎实的体能基础。研究体能练习内容设计、练习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趣味性、游戏性、竞争性。 (7)体能大课间体育活动 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大课间成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抓手,计划将柔韧练习、跳绳、上肢力量、跑操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学生平均心率达到130―14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