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杂文弈喻原文及鉴赏


  予观弈①于友人所。一客数②败,嗤其失算③,辄欲易置之④,以为不逮⑤己也。顷之⑥,客请与予对局⑦,予颇易之⑧。甫⑨下数子,客已先得手⑩。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11),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12),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13)古人之失; 与今人居(14),亦乐称(15)人失。人固不能为失,然试易地以处(16),平心而度之(17),吾果无一失(18)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19),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20)也。一着之失(21),人皆见之;虽护前者(22),不能讳(23)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24),各非其所非(25)。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26)。
  (《潜研堂文集》)
  注释 ①弈(yi)——下围棋。②数(shuo)败——屡次输棋。③嗤(chi)其失算——讥笑他没有算计。④辄(zhe)欲易置之——每每想替他挪动一下棋子。⑤不逮(dai)——不及。⑥顷之——过了一会儿。⑦对局——下棋。⑧予颇易之——我很轻视他。⑨甫——刚刚。⑩先得手——占了上风,取得主动。(11)竟局数之——局终(下完一盘棋)数数棋子。(12)予赧甚——我非常难为情。赧(nan):羞愧得脸红。(13)訾(zi)——诋毁。(14)居——相处。(15)称——说。(16)易地以处——换个位置来对待。(17)平心而度之——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度(duo):推测、估计。(18)果无一失——真的没有一点儿过失。(19)且不暇——还没有空闲。(20)有定——有一定的标准。(21)一着(zhao)之失——一着棋的失误。着,下棋落子。(22)护前者——回护以前的过失。(23)讳——隐瞒、掩盖。(24)各是其所是——各以其是为是。前一个"是"作动词用。(25)各非其所非——各以其非为非。前一个"非"作动词用。(26)曾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那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曾:几乎、竟然。已:语气词,可译为"了"、"啦"。
  赏析 看下棋的人,常常爱讥笑输棋的人走错了子儿,认为自己比人家高明。等到自己同人家对局,又常常招架不住,才知道自己还不如人家。大概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厚颜无耻"也定然会象作者那样,尴尬、难堪,因羞愧而脸红。也许从中汲取了教训,不再轻易逞能。能这样,当然十分可贵。但作者的可贵还在于不就此止步,更能从这种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悟出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以读书、处世为例,说明"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容易看到他人的过失。什么原因呢?不能"易地以处"。如果设身处地,"平心而度之",就会认识到谁都有失误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卷三)每个人做每件事都受到一定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必然会影响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也就很可能在不自觉中失误。谁想一贯正确,除非什么也不做; 但不做则一事无成,是更大的错误。因此,他提倡: 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检查自己的过失上。这里,作者以辩证的观点说明: 真正的高明,不是没有过失,而是能从自我检查中达到高明; 不肯自我检查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高明。
  既然如此,他又进一步指出: 为人处世不能"彼此相嗤"。他仍以下棋为例加以说明: 下棋有一定的规则、路数,"一着之失,人皆见之",想掩盖也不可能。但是,世上的是非曲直往往不那么显而易见,就更应该谦虚谨慎。如果"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以至"彼此相嗤,无有已时",那简直连善于接受教训的看棋人都不如。这篇杂文的好处就在于此: 设喻明理,化理入喻,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作者以其观弈和对局的切身体会为喻,说明人生在世立身行事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所以不要"乐称人失","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应该养成"吾求吾失"的美德,改变"彼此相嗤,无有已时"的不良风气。比喻贴切,由浅入深,层层剥笋,说理深刻,读来给人以悠长的兴味和深沉的启迪。
网站目录投稿: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