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微信这把火把O2O概念烧得一塌糊涂,每天都能看到围绕O2O的创新服务诞生。 冷静下想想看:互联网服务和衣食住行的结合究竟有多紧密? 这4个领域都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每个领域都有大把互联网公司涌入,但当下看到的结果又格外的迥异。 分4篇小文,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先说住,最近感触比较多,放在第一篇。 住,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买或卖,租或出租。 买房/卖房都是金额巨大的交易,还是offline操作比较稳妥,所以这块就很少互联网服务卷入。当然,靠房产广告活着的公司还是大有人在。 那就主要说说租房的体验。 五一假期,有很多人郊游,也有很多人堵在郊游的路上。 这个假期中我也堵在路上了,挡住我路的是中介。 作为房东代理人,我先把offline的服务都体验了一遍,链家地产、我爱我家、中大恒基。 体验结果是链家地产的产品最多(合作模式丰富),服务比较好,但出价最低;我爱我家的产品不多,服务不够专业,出价中档;中大恒基产品少的可怜,服务同我爱我家相当,相对出价高。 如果我是一个高富帅,估计也就随便选一家聊得来的中介合作算了,收益差别真的不是很大。 但作为一个IT屌丝,我就非要和这帮中介较真,他们说那房子租不了那个高价,我就偏不信,我坚信online的广覆盖肯定优于他们offline的窄渠道。 在这样较劲的心态下,我把主流的房产网站体验了一个遍。 先说下第一个映入脑海的租房利器——58。不得不说姚劲波这位域名大佬选了一个最容易记忆的数字留给了自己。 说到整体效果,58算是房产网站中用户体验最好的一个。任何用户都怕被中介的电话频繁骚扰。在这个痛点上58足够细心。通过自身的产品服务,规避用户的心理风险,虽然我还是觉得58呼转的wording有点难理解,我勾选后会收到一个58短信提示,我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我短信回复才能确认开通呼转,我明明已经在网页上确认了?这是再次确认么? 第二个体验的网站是赶集网,并不是赶驴的广告效果足够强,而是因为那边有很多前同事,有了产品问题可以及时互动。相比58,赶集网有2个体验比较贴心。第一个小不同,是"全选"按钮。别瞧不起这个小体验,节省用户一次点击就多为用户节约了时间,潜意识里就给用户留下方便好用的感觉。第二个贴心的引导是特别提示用户"设置密码"的用途。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没有对中介做屏蔽手法,而且看起来很缺钱,在页面下面就直接卖产品。 第三个体验的是搜房网,毕竟算是市值最大、收入最高的房产网站,而且莫天全博士是有名的抠细节的老板,我想这里面的体验应该不会太差。没想到一打开首页就吓了一跳,这炫目的广告都快超越百度这两天做的钢铁侠3的动画效果了(感兴趣的朋友可百度搜索钢铁侠3)。咱也理解,人家就指着这些高富帅活着,而高富帅就喜欢特别拉风的广告形式。 进入到租房频道,就感觉从国贸繁华区一下子扎到了通州的感觉,从高富帅聚集地直奔到了屌丝圈,冷清得很,一个广告都没有。在填写出租信息的页面,遇到了最奇葩的体验,没有在其他任何一个网站遇到过这样的提示,我就当他是为了我的隐私安全考虑吧。但是在用户输入联系方式前,文本框没有做任何提示。而且连QQ号都不让留。 发布成功后,我试图在搜房网看看我的帖子是否可以被搜索到,又遇到一个有趣的体验,不让我复制我的帖子的标题!这再次体现了莫老板谨小慎微的产品风格!想必是之前,同行把搜房网的内容扒了不少,惹得莫老板才出此设计。 第四个体验的是安居客,这个的确是因为他们广告做得足够接地气,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那对小夫妻讨论买房时要不要与父母同住的TVC么?安居客把租房的产品独立品牌运营,于是我就进入了好租网。当我准备发布信息的时候看到这个流程,居然把购买服务作为发布成功的必要环节? 辛辛苦苦地填写完信息,点击"立即发布",弹出让我注册的窗口。之前在发布页面中没有任何提示说,一定要注册才能发布。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帖子,忍了,注册了一个ID。 点击"发布"后,就到了卖东西的页面。点击"暂不推广"到了下一个页面,但是未显示发布成功。看来不花钱是不能让别人看到我的帖子了,愤愤地关闭了页面。 第五个体验的是焦点房地产。实在都快想不起来还有这样一个房产网站了,要不是小崇拜龚宇老板,估计很难会记得如何敲出这个网址:www.focus.cn。域名不好记,中文名不够响亮,真的会影响用户的辨识度。在发布信息中,感觉非常简洁,色调搭配很舒服,有一个体验格外有趣,和所有网站都不同——联系方式上提示用户可以留下QQ号。和好租网体验一样,只有当用户发布时,才提示用户注册,也没告知用户为什么一定要注册。 第六个体验的是名声在外的新浪乐居。作为上市公司,营收压力一目了然,首页简直就是变形金刚附体。进入到租房页面,仍然有几个banner广告,可见乐居的sales团队足够强悍。 到了租房页面,有个体验比较友好,很符合出租人的心理需求——"查看类似房源价格"。 乐居发布信息也是需要注册才行,还好我有新浪微博,本以为新浪乐居的账户会和新浪微博打通,结果到了登录页面,感觉和新浪主站没什么关系,而且居然连"忘记密码"都没有。真有一种遇到了"会飞的羊"的感觉。 好不容易登录进去了,又找不到管理租房的页面了。一头雾水,特别是后期需要删除房源的时候,很抓狂。为此特地咨询了乐居的朋友,结果朋友推荐我不要在这里租房。 第七个体验的是淘宝房产。本想着BAT里面最具备O2O基因的公司应该不会错失房产金矿,但是打开淘宝租房页面,不禁扑哧一笑,看来杭州的产品经理可能觉得位置对于租房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设施才是最核心的诉求。看了30秒后,关闭。 纠结完了7家的体验,最后还是要落实到那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我在每家网站都留下了同一个QQ号码,同一个手机号码,不同的姓氏,以此来监测客户的来源。 最让我惊讶的是打过来的电话最多居然是新浪乐居,而且即便我删帖之后还会有零星的电话(猜测中介公司会扒乐居的内容到自家系统),当然90%是中介公司。其次是搜房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居然我最报以希望的58赶集一个客户都没有。我不甘地回访58赶集网,发现我的帖子被那些中介的付费服务"置顶"挤到了靠后的页面。 最终我从乐居打来的电话中,约了2个出价较高的中介,同一时间看房,2个中介一竞争,房子总算租了出去,从发布信息到签合同,花费了2天时间。 通过这次小小的体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O2O的房产领域中,用户体验和最终效果不一定是正相关。58赶集网的用户体验真的很互联网化了,把几个核心的痛点都一一解决,但是中国国情所致,中介的人员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很狼性,总能把各个互联网平台都变成自己的营销通路。再有,房产行业是offline价值大于online价值的服务,所以房产网站的用户体验不需要太好就获得好的商业回报,刚刚提到的搜房网、乐居都是收入规模数一数二的,他们就是把商业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个结论或许有些武断,不过换个领域看下是不是有点类似的感觉?看看淘宝常见的店铺页面。虽然不够美,但是卖得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