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与魔鬼做朋友神经症的心理辅导梳理


  先呈现一段对话:
  P:"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做动作"
  T:"如果不做会怎样呢?"
  P:"会觉得自己不够认真。"
  T:"当觉得自己不够认真时,你会感受到什么?试着用几个词语表达一下!"
  P:"着急,压抑,憋闷,不喜欢自己"(她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感受!)
  T:这些感受会让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不舒服?
  P:这儿(她紧紧抓住心脏的位置。咨询中讲求同理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当你想做某件事却又不能做的揪心与无助,心脏酸痛,我相信小女孩体验的不止这些吧?)
  有这些感受,如此难受,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还能找出怎样的合理理由阻止她做强迫性仪式动作?在此引用一段咨询对话,是想揭示本文的主题:对于神经症的辅导,永远不要站在对立面帮助他们。如果他疑病,我们总是告诉他身体真的没病;如果他强迫,我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阻止强迫行为;如果他恐惧,我们总是想着把他带到令他恐惧的环境或人面前,从而看到他的不恐惧……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个案终会被流放……
  今天敢写一篇神经症的辅导梳理,真是斗胆发表感慨,因为我不是什么专家,我所拥有的仅仅是区区十几个神经症案例,见到他们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出卖时间和能量……有些个案是被我初期推到某些大型精神医院的,历经被开药便置之不理的处境又回到我的辅导室,有一次孩子对我说"那么多病人都挤在医生的办公室,医生当着他们的面问我问题,我不知怎么回答";有的家长告诉我"我们排了一上午的专家号,与医生接触不到两分钟,开了些药就走了(在这里不是说药物无用,对神经症个案,药物是必要的,但绝非仅仅药物!)"……于是,我再一次把他们接回辅导室,不是因为我有多大的能耐,是因为我害怕,离开这里,是否有适合他们的归宿?
  先来谈谈神经症的诊断吧!很多人一听到神经症,就吓破了胆。它不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神经病。神经症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等疾病类型。得了神经症不是无药可救,如果说有些神经症不治自愈,你可能觉得我说话不负责任,但事实如此(请勿因有此事实而冒险尝试)。从诊断上来说,依据许又新的诊断三标准,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个案现状进行量化统计,得分不小于6者即被诊断为神经症。很多时候会被周边的人问到"反复检查门有没有上锁是不是得了强迫症?"我会反问"影响正常生活了吗?会因为反复检查影响了工作?影响了正常作息?"这是从社会功能受损的角度进行检验!所以,想简简单单就被贴上神经症的标签,还是不容易滴!
  再说神经症的发病成因。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给这些疾病取名"神经症"?它与身体之间紧密相连吗?当然,神经症患者首先是机体敏感者。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与神经症有很大的关联,在有些医院,患者挂号需到神经内科!再从神经症的病理学命名看,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什么呢?做还是不做?想还是不想?成为神经症患者无法自控的痛。一些无意义的纠结在他们那儿成了大事件。从心理机制上看,这些矛盾冲突是变形的,经不起现实检验,没有任何道德意义。然而这是正常人的视角,正如对待一个疑病症患者,如果作为咨询师,不能体会到患者不存在的身体疾病给他带来的"病痛折磨",便不能打开患者的求助动机,医而无效就是这样带来的。咨询室中与神经症面对面,到底该怎么办?有人说"你胆大包天,神经症本来是心理治疗领域精神科医生的事儿",所以我说是斗胆尝试,真心期待我国的精神科医师不仅会开药,更会心理治疗,到时我就不敢斗胆了。现在说一说怎么办?
  (1)治疗初期-关系建立期的任务:理解患者,用同理心体验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2009年接到一名疑病症患者,他总念叨自己浑身无力,关于咽炎、鼻炎等小的疾病来回在三甲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正常人无法理解一个年轻小伙子每天病怏怏的样子。这是一个思考有深度、自强不息的励志型患者,无法接受自己无病的任何诊断和建议。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病痛的感受,可身边却没有人意识到被理解能打开心扉。为了与他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也为了更好地与其一起成长,我抽出下午两个小时的时间,躺在办公室的椅子里,寻找有气无力的感觉,感受没有人理解的孤独。紧接着运用叙事疗法,给他写了一封信,于是我们的工作便从被理解开始……
  (2)治疗中期-攻坚阶段的任务:与魔鬼(典型症状)做朋友,整合自我,走出泥沼。对于神经症而言,不论症状为何,有的可能是强迫,有的是恐怖,有的是失眠,不管怎样,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正常生活。然而它们又不是敌人,不能武断地去除、杀戮,如果去除了,它们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有人会怀疑糟糕的症状还会有优势,以强迫为例,一个不做仪式动作就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的学生,仪式动作的优势在于它能让个体保留住学习的态度、意志力等相关品质。古语说过犹不及,之所以要矫治,是想协助个体恢复平衡而已。所以,要学会与魔鬼做朋友。如何做朋友呢?先从"朋"字谈起,朋友意味着两者的平等性,既不能被魔鬼掌控,又不能掌控魔鬼。相互尊重,不想着赶走魔鬼,而是与魔鬼和平共处,正如癌症群体的"带瘤生存"理念一样。其次,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看,要教会个体自我整合,就要让他们认清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自我始终占主导,相对而言,本我、超我均为客。主人要善待客人,并懂得处理两客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每天多花一些时间,与魔鬼呆在一起,不排斥、不抵抗、不屈服……仅仅是呆在一起,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3)治疗后期-成长关键期的主要任务:灌注能量,静待花开。神经症的治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恢复起来,期间的陪伴和支持都是无声的力量。进入后期,是个体症状的消失期,取而代之的是个体认知、情绪、行为逐渐回归正常。以一名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为例。一个与人面对面都要用手遮住眼睛的大男孩,他不是故意的,只有用手遮住眼睛,才能缓解恐惧感。在他出院前,恰逢元旦晚会,听说他报了男生独唱的节目。听到这样的消息,周围人无比高兴并期待着。这一天,晚会到来,医患皆大欢喜,我哼着小曲到办公室拿东西,无意中发现病区里这个大男孩在痛苦的用手砸墙。护士、其他医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鼓舞他,我当然希望他能上台演出,可看到他那么痛苦,我的大脑在搜索该怎么办?于是我说"我知道迈出这一步,很艰难,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陪着你!""医生……"他用痛苦扭曲的表情向我求助,握住他的手,让他感受到手部传递的力量……很久,他做出要到晚会现场的决定,但放弃唱歌。我同意。晚会现场,有主持人带领大家互动,有人提议可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歌曲串烧(这个节目实际专为社交恐惧的男孩而设)大家在等待,轮到男孩时,他低沉的唱起来,突然他把挡在眼前的手拿开,放声歌唱。太具能量的一幕,为这一幕,我泪流满面,不为别的,只为男孩成长再生的勇气……
  即兴利用做地铁的时间将这些梳理出来,加之自己经验太少,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留下宝贵意见,让我再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