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还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运用小图标学儿歌 在进行儿歌教学时,为了让幼儿理解儿歌,一般在学习儿歌前、或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呈现图标,对于不同的活动目标、不同的儿歌作品,采用恰当的呈现方法,会起到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使幼儿快速理解儿歌等积极作用。 1、排列法。即将小图标根据儿歌的内容、结构,整齐有序地排列起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如:在儿歌《摇篮》中我将小图标按照儿歌内容整齐地排列起来。以帮助幼儿更快更深地理解作品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句式。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当小图标按儿歌的内容有规律地排列在幼儿面前时,他们能很容易地理解儿歌的结构,将儿歌分成四部分,句式结构相同。 《摇篮》虽然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儿歌,由于小图标的呈现,幼儿不仅能较快地朗诵,同时能感受儿歌句式的排列规律和语言的韵律美。对于一些结构统一,句式相同,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儿歌,可以采用排列法,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2、筛选法。对于一些表现因果关系、事物之间关联的儿歌,可以采用小图标筛选法进行教学。如在儿歌《家》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的小图标,请幼儿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是谁的家?接着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小图标,请幼儿将它们送回家。老师念儿歌,幼儿选小图标,一首儿歌念完了,孩子们也把儿歌图标筛选出来,并全部按顺序排列好了。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积极参与了小图标的筛选,而且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对儿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3、隐藏法。即幼儿在看小图标学习儿歌后,逐步一个个隐藏掉小图标,逐渐脱离直观形象的提示,将儿歌内容吸收、消化。在儿歌新授活动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教了几遍儿歌,请幼儿朗诵时,孩子们看着图标能很整齐、很正确地朗诵。一旦脱离了图标,他们就会念得很不整齐,甚至出错,这是因为幼儿在学习时是依靠小图标来记忆儿歌的,这种记忆是短暂的、机械的、表面的,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将儿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借助小图标隐藏法,帮助幼儿及时将儿歌内容吸收、消化。当幼儿借助图标理解了儿歌,准备学习朗诵时,第一遍可隐藏掉一个图标,让幼儿看着剩余的图标完整朗诵儿歌,这时他们会对消失的那个图标特别关注,从而有意识地去记忆;接着再隐藏掉两三个;最后可将图标全部隐藏起米,让幼儿朗诵。孩子们在由多到少的图标提示下,在由易到难的记忆挑战中,不仅能快速掌握儿歌,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高涨起来。 4、对比法。结构清楚、有一定重复规律的儿歌很适合用对比法,只要将每段儿歌的图标排列好,请幼儿找出小图标的相同点、不同点,就能使幼儿很快掌握儿歌的结构,便于记忆和掌握。如:在学习儿歌《小动物吃什么》时,幼儿就发现4排图中都有"?"、"×××"这两个图标,不同的是小动物的形象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在具体形象的图标对比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小动物吃什么》的结构特点,寻找到了每段重复的句子,同时也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变化,使儿歌学习显得既轻松又有趣。 二、插入音乐学儿歌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因此,我大胆将音乐融入到诗歌教学中,尝试用音乐来诠释诗歌,音乐和诗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给孩子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们会在一定情景中,展开丰富的语言练习。 1、音乐让诗歌教学不再情感空白。在学习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时,我和孩子们配上音乐《小兔子乖乖》,因为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家庭,对亲人的依恋很强烈,对幼儿园的环境非常生疏,而这种氛围就能够满足他们的心里需求,这样他们对儿歌的感受、理解会更加深,记忆起来更加容易。在学习诗歌《春风》——"春天吹,芽儿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下,我们一起去种花。"导人活动时,我用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很快就将孩子们带入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幼儿在美的享受之中,理解并体验到了诗歌优美欢快的意境。 2、音乐使诗歌情节更加丰富。诗歌《风儿找妈妈》,是讲述风儿天黑了还没回家,在找妈妈的情景。在欣赏完老师朗读后.播放音乐《森林畅想曲》。伴随音乐,孩子们仿佛看到在一个黑黑的夜晚.在幽幽的树林中。孤单的风儿刮来刮去。此时,他们就是风儿,完全融入了找妈妈的急切、焦急的情绪中。加之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风儿找到家。 3、音乐帮助幼儿增强对诗歌的记忆。由于幼儿年龄小,记忆力和理解力还不是很完善,对于一首儿歌,往往只能记住其中一两句话,或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而忘记。如果只是机械地让孩子一遍遍地重复读,孩子们兴趣不高,而音乐在此时便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幼儿理解诗歌后,为诗歌配上简单的乐曲,在音乐中边唱边记。孩子们就很容易记住。 4、音乐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在诗歌教学中,单纯的诗歌表演,孩子们的表现力不强,只是很简单的几个动作。但是在欢快、富有节奏的诗配乐中,孩子们变得更加活跃,诗歌教学走向高潮。 三、设置情境学儿歌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他们的学习必须是在具体的、感性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进行。采用设置情境的形式来学习儿歌,可以使小班幼儿很容易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角色的情感特征。如:儿歌《下雨了》:"刮风了,下雨了。幼儿园里放学了,快去看看谁来了,妈妈打着伞来了,回头找,门口站着张小宝,微微笑,把手招,伞下多了一双脚。"在学习这首儿歌前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表演:我拿着一把小花伞扮妈妈去接孩子……然后,张小宝又走进了我们的伞里,于是伞下多了一双脚。情境表演完了,再让孩子们接触儿歌的内容,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 如:在进行诗歌《四个太阳》的教学中,在学诵诗歌之前,教师先出示4幅不同颜色的太阳画面:红色、绿色、金黄色、彩色,分别让幼儿猜想这4种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哪个季节才最合适?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寻找多种答案,使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激起丰富的联想。当幼儿充分地想象、表达后,教师再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把幼儿的思维再推向一个新的起点,引起幼儿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四、创编动作学儿歌 有的儿歌很适宜创编动作学习。动手、动脚、动嘴、动眼、动耳、动脑可以使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儿歌《等爸爸》:"小月牙,天边挂。我在门口等爸爸。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请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指着天上的月亮,双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样子。教师表演,幼儿朗诵;或幼儿表演,教师朗诵;或幼儿之间交换进行,动作与语言相辅相成。还有一些诗歌教学中,老师可以创编一些与内容相符的动作表演,将幼儿的心引入诗歌的意境,将教师的体验通过动作表演的形式化为幼儿自身的体验,再辅助于其他的教学设计,使整个诗歌的学习变成一种全方位的美的享受。如:在学习诗歌《春雨沙沙沙》时,我们就让幼儿尝试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表现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五、游戏互补学儿歌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爱玩、好学,在游戏中很放松,学习效率也往往最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1、听说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词汇。如听说游戏《卖柿子》,孩子们在进行角色表演时,掌握了正确的发音"sh"、"s",学会了发准"mǎi"和"mài广等不同声调的音。同时,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了"买"和"卖"两个词的语义,学会了使用"你的柿子涩"等句式来进行交流。 2、传统游戏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传统游戏在民间能长期流传,深得儿童的喜爱,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富有娱乐性。我将一些好的、适宜的传统语言游戏设计到诗歌教学活动中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语言游戏《拉大锯》,游戏儿歌诙谐幽默,同时还伴随着有节律的动作。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与同伴做游戏,提高了活动的兴趣。在这样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不知不觉间就较正确地掌握了"n、l、j、x"等音,同时增强了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体会到语言活动的愉悦感,培养了专注倾听的习惯,激发了合作游戏的愿望。 3、操作游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力。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与知觉。让幼儿多看、多感受,才能获得各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表达内容就会产生使用语言表达的愿望。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如:学习诗歌《门铃响了》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一套操作材料,让他们一边听儿歌一边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帮助儿歌中的小主人公分甜饼,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去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幼儿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而表演游戏正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那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呢? 首先,要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的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如在表演前,我先为幼儿丰富相关词汇,让他们学习运用与表演相关的词句,为他们创设游戏情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表演技能;最后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促进良好情感、品德及个性的发展。表演游戏这一形式,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经验的丰富有着促进作用。 5、识字游戏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不识字的幼儿不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但他们都有阅读的愿望。若成人对此不加以重视,那么孩子的阅读愿望就会随着能力的局限而逐渐降低。因此,在小班早期阅读的目标中就包含了对幼儿文字兴趣的培养和认读这两点。我利用汉字的象形性,将之游戏化、拟人化,使幼儿喜欢看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敏感性。例如:汉字"兔"。我用了形象的游戏儿歌来帮助幼儿识记"长耳朵(ク)三辦嘴,前腿短(丿)后腿长(乚),还有一个短尾巴(、)"。类似这样的识字游戏,使孩子们感到汉字有趣、易记,培养了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