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节日习俗的发展


  节日习俗由于历史非常悠久,同时,节日的传承也仅仅以民间的行为为主,并无典籍的规定性。在历史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异化,有的在历史传承过程中被淘汰,有的则不断增加和丰富了义项,成为民族间象征的文化事项。节日习俗的这种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特征。
  不定性向固定性发展
  这主要是一些季节性节日,早期因为按时季变化来确定节日,所以是不固定的,后来,随着节日的发展,则变成了固定的。比如三月三,也叫上巳节,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一直都是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进行,后来,被固定在三月三,但民间还兴叫上巳节。七夕也是这样,早期是在七月初的一些日子进行,后来被固定在七月七,习俗则基本上在七月初六晚上进行。即使是春节,早期也因为建寅问题,有在十月也有在十一月建寅,因此,表示新年开始的月份总是摇摆不定,春节也就不固定,直到秦初才最后定在元旦。
  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
  这种发展主要体现为节俗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被增加,即原来较为单一的习俗内容,发展到后来成为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比如,早期的元宵灯节,主要是在寺庙中开展活动,后来发展到民间,习俗内容也不限于点灯,而增加了舞龙、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汤团)等内容,时间从一天增加到三天,再后来增加到五天,也有七天的,娱乐性也在民俗活动中不断加浓。又如,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要驱邪要避祟,后来增加了荆楚等地的习俗,便有了竞龙舟、斗百草、吃角黍(粽子)和悬艾叶于门户的习俗,成为信仰庞杂,内容众多的民俗体系。
  功利性向娱乐性发展
  早期的节日习俗都具有自己的功利目的,要么是祈求神灵的保佑,要么是庆祝丰收,要么是为了祭祀,要么是为了劳动生产,但这些功利性极强的节日习俗,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逐渐淡化了原初的功利目的,而增加了娱乐的成分,如三月三的上巳节,原初是为了祓除邪气,所以人们来到水边,用水洗净不洁,后来成了一种踏青活动,文人们还创造了曲水流觞的文雅玩法。端午节,不管是源于屈原、伍子胥、曹娥或介子推,但现在许多内容都在淡化,只有竞龙舟这一娱乐性活动却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也都表现出了这样的趋向。
网站目录投稿: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