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4年2月,我被派到草坝镇**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以后,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经过近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走访群众,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初步了解掌握了**的基本村情,结合自己切身体会,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 **村隶属于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草坝镇西北边,距离草坝镇5.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6.94平方公里,海拔1272米,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842.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石榴、枇杷等农作物。有耕地2941亩,其中人均耕地2.18亩;有林地252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471人。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优质稻、大棚甜椒及钢架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主要销往省内外。 (二)党情 **党总支共有73名正式党员,其中有女党员15名,预备党员5名,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5%。**村党支部设5名支部委员,其中女支委1名;年龄结构为最高年龄80岁,最小年龄25岁,党员占全村总人口的4.9%。 (三)交通、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状况 该村到草坝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75辆,摩托车28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5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4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4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8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2014年底,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完成栅栏建设1500米,绿化树种植160株,排水沟建设2014米。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确定10户为地震安居房建设户;**村农户饮用水安全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卫生户厕所完成110户;庭院绿化近100户。全村农转城36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4人,参保率为99%。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4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 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群众认识问题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取得的成绩 (一)国家政策利民惠民,农民盼望新农村建设 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广大农民群众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资金改造自己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省、州、县、乡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在种植业、畜牧业等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成为新农建设亮点 **委会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村内道路建设、村内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村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要打20多米才有水,打井投入资金大;需要人工拉水到地里灌溉;农村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 综上所述,需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草坝镇**村新农村指导员:杨蓉 第二篇: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了一番。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高速公路都横穿我办,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办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办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早在两年前,我办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办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办事处村干部分别到外地,学习、借鉴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办事 处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办事处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 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办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办事处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办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办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办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 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办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办事处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河东社区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河东社区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指导员―梁玉锦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贺街镇河东社区处贺街镇街上,人居和谐,环境整洁,交通便利。 河东社区总面积有2平方公里左右,共有6个选区,总人口1700人,其中困难户6户、底保户141户214人,社区全是居民,没有田地,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是打散工,经商为主。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社区"两委"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现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3名,并组建了社区妇联、团支部、诚信计生协会、治保会等群众组织,有效实行社区自冶,有效地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改善社区面貌、发展生产、共同致富出谋划策。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焕然一新,社区办公楼、篮球场得到了明显改善,完成社区"一事一议",为困难户送温暖,为底保户改善生活就业指导,开办就业培训4期。 二、 河江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在对河东社区的调研中,社区"两委"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按要求落实好各项工作,社区道路行走路面都硬化,就业信息网络化,产品流通协会化, 乡风文明普及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等七个方面来实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这些目标都很明确,发 展方向都很好.并且在这几年的努力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一幅美好的蓝图,今后还要朝着这一个方向迈进.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应根椐本社区的实际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施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居民培训工作,组建社区网络信息平台,为居民牵线搭桥,鼓励支持居民外出务工,转移就业。 2、努力推进养老保险工作、诚信计生工作、助残救助工作,使居民老有所养、难有所助,改善群众生活。 3、进一步美化社区面貌,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争取"一事一议"用两年内做好社区道水泥硬化工程,路长5公里,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 三、当前社区急需解决的几件实事. 1、必须完成危房改造15户。 2、居民就业培训6期,如何增加居民收入。 第四篇:九河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九河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一、现状调查 九河村委会地处县城以南,东接竹园镇,西接墨红村委会,南连吉克村委会,北攘玉麦村委会,距县城37公里。辖区包括九河、老书桌、新书桌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99户,共4007人。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2014米,年平均气温13.2℃,年降水量1043.2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烟草、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32亩,林地21500亩,人均耕地0.61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 二、面临的问题 九河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经商业,农村不太适宜,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四是对发展 村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原来有山林立地,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当,怕麻烦,只能让部分群众自由耕种,谁种谁有,使村里失去了经济实体,断绝了经济来源。 三、几点建议 九河村委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 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大胆尝试村班子成员公开海选任用方式。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千村致富" 带来的成果 县委政府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千村致富"行动。目前,我县许多村子已经享受到千村致富"行动的成果。因此,政府应当有义务有责任分期分批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上,比如农民的基本保障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问题等。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沾益县播罗乡小海村委会指导员― 代桂明 一、小海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自2014年3月被选派为曲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沾益县播罗村民委员会小海村委会担任驻村指导员后,我特对小海村委会的建设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材料了解历史,走访群众倾听意见和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老乡们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作了有益的思考。 小海村委会隶属沾益县播乐乡,为乡政府所在地,距沾益县城53公里,位于沾益、宣威、富源三县(市)结合部,属高海拔山区。小海村委会下辖建新、小海子、窄口3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587户,乡村人口2401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人,劳动力1435人。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其中:水田600亩),人均耕地0.85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小海村属于温饱村,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6 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养殖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8%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及发展方式的反思 (一)对近些年发展经验的总结 小海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围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努力抓好落实。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通过打造连片地膜玉 米、连片烤烟等样板种植示范区,培育壮大畜牧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三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2014年,小海村委会被曲靖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点,市、县、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筹劳5000余个,硬化乡村道理3.7公里,粉刷墙体2万多平方米,改造危房37间,极大地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群众基础好。小海村委会是云南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九〃五"播乐中学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小海村民风淳朴,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较高,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小海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踏实,曾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 (二) 对发展方式的反思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一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 二是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 三是大部分村民和基层干部对发展经济的领导能力和 素质不强,思路狭窄,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海村委会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小海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是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干旱,加上缺乏骨干水源点,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种植作物单一,村中没 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 四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较低。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对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五是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峻课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小海最大的问题是只能通过发展才能解决,为此: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 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道德品质好、思想觉悟高、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作用。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市、县两级应进一步加大对播乐乡及小海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帮助、指导、扶持小海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小海子村小组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三)要积极引导,扶持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就能形成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能产生明显的效益。小海村委会是当归等中药材的理想种植地区,只要稍加引导扶持,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生产规模,打造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延伸生产链,畅通销售渠道,取得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