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八号提案》是一部由Ben Cotner / Ryan White执导,Ted Olson / 达斯汀·兰斯·布莱克 / 大卫·博伊斯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一):审判8号提案 我们国家的宪法史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于将宪法权利扩展到那些曾被忽视或排斥的人身上。这是一堵在宪法婚姻权外建立的围墙,结婚不是社会权力,而是我们个人的权利,它是隐私权的一部分,是关联自由,追求幸福的一部分。 善恶的分界线不在于你和我,而在于每颗人心当中。因人生与天国的构想相悖而遭受到权利的限制,而法律应当在有争议的道德和宗教问题上保持中立。 08州议院立案,10诉州府,上诉九巡后最高法,12胜利。4年,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注定成为里程碑的"佩里诉施瓦辛格案"告诉人们民权低下头颅是因为对他宣战,不是因为害怕输。 但同性婚姻与自由,远没有迎来胜利,改变带来的疼痛感才刚刚开始。(ps:泰德·欧尔森和戴维·博伊斯的组合好比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二):审判八号提案 以加州的8号提案为契机,记录了在法律层面上支持同性婚姻者的努力历程,而实际上自从美国诉温莎一案之后,支持反对同性婚姻的《捍卫婚姻法案》第三章已被判决为违背了第五修正案的平等保护原则而被认为是违宪,同性婚姻已经在美国各州逐渐被接纳,多位法官也已经给出了合理的法理解释,这表面上看似顺风顺水的提案,背后实际上经历很长的抗争之路,在反对8号提案之处,包括同性团体也并不看好以及反对,而众多传统反对意见也成为心理及精神上的重大负担。从这点,影片没有很好的把握,包括来自外部及内部的压力,反对的意见及伦理、法理的辩论,包括其他法律人士或同性人士的看法及意见,背后可能设计到的政治及道德因素,影片都是选择性地忽略了,所以整篇看上去就是一部一帆风顺理所当然的过于主观的纪录片,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而充斥过多的煽情成分,虽然讨好了观众,却违背了纪录本身最起码的客观。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三):政治不正确的来了(短评写不下) 我们应当警惕各种煽情,特别是面对法律如此专业、严肃的领域。专业人士作出的判决,不应当受到群众舆论的影响。也许我们应该想一想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它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而不是为感动而感动。 尤其是听到泰德·奥尔森极富煽动性的结辩,让我突然想到黄执中——这些说话的天才,轻易地就能使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这使我怀疑,这究竟是说话的技巧,还是我们真正寻求的真理。同样,那些以政治为主业的政治家,他们的立场,究竟是为了选票,还是发自他们的真心。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心去倾听一下反对派的意见,而不是抱持着一种"谁弱谁有理"的态度。当然,作为少数群体,他们被倾听的可能性更小。正如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致辞中所讲到的——鸡蛋和墙,不管鸡蛋对或错,他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可是,更让我害怕的,却是被民意裹挟的,荷尔蒙上窜的群众。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四):纪录片的故事并未结束 这部纪录片里的爱让人感到动容不已,让人感受到的已经不再单单是对due process和equal protection的保护,而是伴侣之间义无反顾的深爱。第二,也反映了美国社会至今对于minority的保护仍然是divided的。虽然这个纪录片最后是大结局,但是最高院的决定仍然是5比4的大分裂,恐怕在Kavanaugh上台以后,对于gay的保护又将有不妙的变化。第三,8号提案的支持者在庭上表示,他们认为婚姻存在的历史原因以及现实目的都是生育,而同性婚姻会让人们把结婚的重点从生育转到对欲望的追求上去,从而损害婚姻制度。看到这里不免感叹中国虽然没有这样的案件,但是整个传统社会和政府的骨子里也是这么理解的。第四,不禁觉得,虽然gay couple可以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但是他们被孤立和割裂的感觉,可能永远也不能彻底消除吧。就像对黑人的区别对待,直到今天,即使走在曼哈顿,还是能轻易得体会到。第五,每个人都是独立而有自由意识的个体,人生的轨迹和期待必然不同,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解和包容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人盖棺之后再对他评论。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五):Love wins 个人观点,接受不同观点,但大家别互喷 反正大家也不会因此改变。毕竟本来只想写短评结果啰嗦了这么长。 身边有LGBT 而且不少。初中的时候经历了第一个朋友向我出柜,当时觉得他很勇敢,因为当时我对这个的概念还没这么清楚。后来家里的一个哥哥也出柜了,并且去年在海外结婚了,为他们感到幸福,至少现在我这个哥哥是快乐幸福的,不是压抑的。 我觉得爱一个人,性别不应该成为主要的考量,这些朋友只不过是很自然的爱的人恰好是同一个性别。只是因为是这个人,才爱。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是你。整部的主题是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在我不多的认知中,婚姻对相爱的人应该都是很有意义的,对LGBT也同样重要。 纪录片是偶然搜到的,觉得HBO出的应该不会太差。简直从开始就很感动啊!而且看到中间第一次开庭的时候,Jeff?的证词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六):在法庭内,正义是无偏见的,无关性别,性取向,种族,国籍,肤色。 保守派:奥巴马通过在任期对"正确选择"实施打压政策,来获得白左的选票。 八号提案在加州同性婚姻合法仅4个月后被通过,当时正值美国大选公布。在民主党的欢呼声中,奥巴马登上白宫宝座,为平权人士开创了先例。 生在帝皇家岂能体会百姓之苦?前几任总统对堕胎一事便是如此。上台前漂亮话飘满天,获选后你想堕胎?哦不,门都没有,老子现在倾生命派了呢。奥巴马因其出身贫寒及黑人身份,使其更能体会少数派人士之苦(别总bb那是做样子,做样子起码心里也得认同,最起码不反对。现在只要反个政治正确,共和党的票那叫一个手到擒来。请参考川普谢谢。) 在奥巴马任期的最后一年,最高法院以5比4通过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同性伴侣相拥而泣,恐同者不停骂娘的声浪中,白宫亮起了彩色旗。而这离八号提案正式废除只过了一年。 八号提案不是第一个,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 从1969年石墙暴动开始,同性平权运动声望愈发广大,到后来与女权,黑人平权组成三主人权。但同时,反平权组织也在慢慢滋生。从"救救我们的孩子"反同组织兴起,到同志运动领导人哈维·米尔克被暗杀,再到四年前发生的奥兰多枪击案。对同志的敌意不是一朝一夕,仅凭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就能解决的。 我们要告诉下一代"上帝爱他们每一个人,与他们的性别,性取向,种族,肤色,国籍,宗教无关" 我们要避免下一个八号提案的出现,但若真的发生了,那就不惜一切代价去阻止它。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正义,而是上帝告诉我们:众生平等。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七):漫长而曲折的平权之路|审判八号提案 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相当浓厚的国家,所以宗教的"反同"思想成为实现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最大阻碍,这也使得"灯塔"美国落后于荷兰15年才实现同性婚姻。关于性取向反歧视的相关法律也相较欧洲国家不足,这也直接表现为去年基于性取向歧视而拒绝提供服务的蛋糕案中大法官并没有正面回应最关键的问题——宗教自由和反歧视。然而,在1968年黑人被因肤色拒绝提供服务时最高法院认定为该拒绝行为侵权。 影片里的辩方律师向回法院提出裁决撤销的要求,仅因为"主审法官的同志身份",而希望另寻中立法官再次审判。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一句话, "曾经,由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男人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现在我们却又要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 是的,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由九位白人大法官决定应不应该废除对黑人的性别隔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由九位男性大法官决定女性有没有决定自己身体的自由,而如今一位同性恋法官则被认为是不中立,而忽视了另外八位异性恋法官是否中立。 但是更不合理的是,将同性婚姻的决定权推向公众,进行像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一样的全民公投。因为,正如同纪录片里Ted Olson说,(婚姻权)这是individual right,而非public right。公众更多地是持有自身的主观思想和宗教信仰,而非基于理性的思考,并最终变成了Tyranny of the majority. 不过,自澳大利亚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全球英语文化圈的所有国家皆实现同性婚姻合法。虽然平权之路相当漫长,但我们依然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期待明天会更好。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八):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部片是平权组织通过两党最强律师联手以两对很普通的美国加州情侣组成来争取婚姻平权,通过数年非常艰辛的齐心合力才得来这不易的合法和认可。片子叙述的很平稳,而我心情却是易感染而不平静的。 作为les,对影片里的艰辛也有不同程度的感同身受。 而同作为一个普通人,无非不过渴望能有携手白头到老的人、渴望爱情、也渴望遇到爱的时候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祝福。没有过于宏伟的目标,没有雄心壮志。不过求有个人能知冷知暖,分享喜和哀,懂你惜你,安家乐业朴实一生。 可现实相遇不易,能知福相惜不易,祝福和认可更是难于上青天。 片子里反对方有提到gay届很"淫乱"不忠实与婚姻相违悖,撇开异性恋也有"淫乱"存在,也不可否认国内也都有一小部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绝大多数还是和普通人一样,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相爱而不为人知,就像任何一个朴实、内敛不善表达感情的中国人一样。我相信所谓的混乱不能代表大多数的群体。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平权组织会认真而严谨的挑选原告:普通但又诚恳认真。和任何渴望婚姻的美国普通情侣一样。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这样普实的人们争取相爱幸福的权利。 任何权利都需要奋力争取,都需要无数的人通过几代的时间共同不懈努力才能换来彩旗飞扬的那一天。 吾辈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毫无感觉的在水里游着、游着…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为普通一员,还是坚定果断地勇于直面自我做起吧 。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九):自我感受而已。 曾经在美国一个900多人的小镇上生活过。在我的记忆中,学校里稍微popular一点的男生女生似乎都会交换着配对方式当情侣。约会是他们不变的话题,而说笑中,"gay"这个词也总是频繁的出现。很多时候,用这个词甚至不是在指LGBT,只是"傻逼"的代词,比如"你这个人真gay!"。在这样的环境,当时没谈恋爱的我甚至曾被质问过是不是gay。当时的我只一心在想自己恋爱的自由度,根本没想到万一自己真是个拉拉,面对这种质问的语气该是如何反应。 转眼几年过去,我们大学4年本科毕业一年,那些组合又重组合的情侣很多都已经结婚了。和在高中时期一样,每个人的social media page 头像和相册里最多的永远是和男女朋友的合照。即使每一张合照的姿势都一模一样,还是布满了整个页面。结婚之余,我的同学们有些已经有了孩子,有些打着闲工,还有很多当时的优等生就都当上了护士。整个年纪里最优秀的一两位即在本周或周边开始读医。 唯独有一位女生,虽一直属于Popular群内人,却从来没有过和男友的照片,也没听说过她和男友的故事。今年看她的FB,惊奇地发现她居然去别州读了化学phd。在这样的学校和成长环境里出了一个化学phd,是多少届都不会发生一次的事情。我一直猜测她是一位同性恋者。和别人都不一样。 但事实上,一直到我今天看完The case against 8里面的couple,才第一次对同性的婚姻有了真正的了解。正好是今天,我在instrgram上发现了这个女生的账号。满满是她和女朋友的甜蜜对话,还有一张庆祝all 50 states 合法的图片。尽管她的脸书用的是同样的头像,可犹豫没有任何配文,我一直以为只是张好闺蜜照片。 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想象这个一个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女同性恋的星路旅程。我觉得我无法想象那些说不出的苦涩。回想回当年她和一群女生谈笑的样子,我无法想象在人群里没有自己声音该是钟怎么样的感觉。我蛮佩服她的出轨。 我曾和很多人一样反对过同性恋婚姻,和很多人一样在除了同性恋婚姻上的很多别的事情上,不仅无知,还不愿去知。现在的我不想呼吁别人多去了解,只是特有感慨:"Battles are won because you fight them." 就算民意只有30%又怎样?只有去fight,才会得到。 《审判八号提案》影评(十):任重而道远的平权之路 HBO的又一良心之作,看完这部纪录片只想大喊love wins。 建议观看此片前,先去看一下另一部舞台剧八号提案。2008年一项反同性婚姻权的提案"8号提案"在加州同性婚姻合法化仅仅4个月后通过,该提案将婚姻权界定为仅限于一男一女的婚姻,使加州同志群体丧失了本已获得的合法婚姻权。 美国这个所谓的人权大国,完全无视同性恋这个群体的人权,硬生生的夺去了他们本应该合法享有的婚姻权,使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二等公民。这个提案的通过仿佛将美国文明拉回了19世纪。这样的歧视,就如同当年的种族歧视,毫无缘由。 在这样的压迫之下,必然就有反抗。美国平权基金会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们应该提出上诉,于是就有了轰动一时的Perry诉施瓦辛格案件。这个案件由一个强大的律师团,和两对同性恋情侣组成,这两对情侣本来都是要准备结婚的,都是因为第八号法案,他们的婚姻成为了不合法的产物。于是他们决定起来对抗这个不公平的法案。 在庭审时,被告始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性恋婚姻合法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甚至在我方律师的逼问下,开始支支吾吾,没有底气的回答:I don"t know.这就是没有依据完全靠着歧视以及所谓的宗教信仰来打压同性恋者,最终都会被科学依据打趴下。 传闻此次的的八号提案,就是一些极端的摩门教徒提出的,他们认为上帝说同性恋是有罪的。但是上帝同样也说过,众生界平等啊。那么为何为异性恋者能拥有的合法婚姻权,同样是人的同性恋者无法享有呢? 最后,love wins!那两对couple都在自己的家乡,在所有人的祝福下完成了婚礼,这是全片最感人的地方。第八号提案在2014年正式被宣布无效,而在一年后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们。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同性恋婚姻在加州合法,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恐同者,他们思维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他们大多是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认为同性恋者是有罪的,是肮脏的。虽然美国的法律给了听性恋婚姻一张通行证,但是由法律来终结歧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歧视只有从歧视者自身改变才有用,就像美国的种族歧视,这么多年了,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时不时的爆发一次。 所以,这条路还有很长,也很难走,一路的障碍,一路的曲折,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被这些打倒,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那些为平权运动征战沙场的战士们,都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人,无论是女权运动,LGBT平权运动。我相信LGBT的平权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成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全世界都插满了彩虹旗,天天都是骄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