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学鸟笼效应不要逼迫孩子学习用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去朋友家的时候,听说朋友的女儿昨天在学校举办的钢琴大赛上拿了第一名,女儿很开心,朋友也感到很欣慰。关于女儿学钢琴的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是这样的:朋友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发现孩子对乐器似乎很感兴趣,每次电视上出现有人弹钢琴的画面,孩子都会静静地看了好久。但是孩子长大后好像也并没有想要学钢琴的意思。
  后来,朋友就买了一架钢琴放在离女儿的房间很近的地方,女儿仍然没有主动想要去学的意思,有时候摸一摸就不管了。在这以后,每次家里有人来的时候,都看到了这架钢琴,于是总是问孩子是不是钢琴弹得特别好,让孩子表演一下。每当这个时候,孩子都会不好意思地说她不会弹琴。
  时间长了,被人问起的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地就会去了解钢琴,逐渐地,孩子也就爱上了钢琴并且愿意深入去学习。
  从朋友女儿学钢琴的这件事上,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著名效应:"鸟笼效应"。朋友正是利用了这一效应,才能够让女儿逐渐主动去接触钢琴,喜欢钢琴,最后在钢琴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那么究竟什么是"鸟笼效应"?竟然能够让孩子做出这么大的改变!
  何为"鸟笼效应"
  1"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由美国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发现并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的。它是指人们在偶然的机会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又添加了很多与这件物品相匹配的东西。
  比如,当你买了一个鸟笼的时候,你会想要去买一只鸟来匹配这个鸟笼;当你买了一件漂亮的上衣的时候,你会想要买一件裤子或者裙子来搭配这件漂亮的上衣。
  鸟笼和鸟、上衣和裤子,这两对事物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人们提到前者的时候,总是会自然地将前者与后者结合起来。钢琴与学钢琴,也是人们常常将其联系在一起的一对词语,当人们总是问孩子钢琴学习得怎么样,孩子经不住别人的问,就自然会去学习钢琴了。
  2、"鸟笼效应"的由来
  "鸟笼效应"是这样出现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他的朋友卡尔森生日的时候送了他一只空鸟笼,并且和他打赌说:"不久之后,你就会养一只鸟在这只笼子里。"卡尔森说:"那你一定会输,我是不会养鸟的,我只会把这个鸟笼当做一个精美的摆设。"
  在这以后,每当有朋友他家的时候,他们总会问卡尔森笼子里的鸟怎么不见了,是不是飞走了?卡尔森向朋友们解释他从来没有养过鸟,但是朋友们好像并不相信他的说法,最后迫于无奈,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装进了笼子里。于是,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出现了。
  合理利用"鸟笼效应"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1、"鸟笼效应"能够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在让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般都是命令式地要求孩子去做,当孩子不愿意的时候,父母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去做。但是,孩子对于父母的强迫与命令会有一种逆反心理。孩子在心底里不想要按照父母的思想来行动,想要反抗父母。
  如果利用"鸟笼效应",则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出行动,从而减少父母的命令与唠叨,孩子也能够在自己的行为中找到乐趣,从而起到减少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的作用。
  2、"鸟笼效应"让孩子对学习更主动
  总是靠父母的督促,父母会感觉累,孩子会感觉烦,并且孩子的行为效率也不高。而"鸟笼效应"讲究的是让行为主体自己去做出行为,而不是在别人的意志下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意愿。
  合理利用"鸟笼效应",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比如,孩子不爱阅读,父母则给孩子买一些读物放在孩子的书桌上,让孩子总是看到它,这会引起来对读物的关注并去探索它。
  3、"鸟笼效应"有利于孩子拓展并深入发展兴趣爱好
  如果父母为孩子准备了漂亮的绘画本,孩子就会去探索绘画的功能,久而久之孩子会喜欢绘画;父母给孩子准备了日记本,孩子或许会培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如果父母给孩子准备一种乐器,孩子也会去探索乐器的秘密,等等。
  利用"鸟笼效应",孩子会主动去接触自己从未接触过得或者以前觉得不喜欢的事情,从而慢慢发现其中的乐趣,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去拓展和深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父母怎样利用"鸟笼效应"让孩子自主学习
  1、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投其所好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他才会快乐并长期地去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父母想要利用"鸟笼效应"来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件事,前提是要明白孩子对其是否有兴趣。如果孩子对养鸟这件事是厌恶的,那再多的"鸟笼"也是没有用的,反而会给孩子心里添堵。因而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
  比如,比如,孩子如果喜欢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事情,那么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故事书、作文书等等,放在孩子能够容易看见的地方。如果孩子对于运动这一方面比较感兴趣的话,父母可以买一些运动健身书籍和一些体育用品,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运动的魅力。
  父母对孩子投其所好,能够让孩子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增强其自主性,使得行动的效率更好,效果更好。
  2、适时引导,以暗示、鼓励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自主性
  "鸟笼效应"发挥作用的是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一个物品或者一个人总是去提醒孩子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存在的时候,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这个事情,才能达到让孩子自己去接触并了解这些事物,从而选择性的产生兴趣。孩子的自主性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暗示和引导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的。
  当孩子开始注意到父母为其设置的"鸟笼"的时候,父母要适当地进行引导。比如,父母想要让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则可以给孩子买一些读物,放在孩子经常能够看到的地方。当孩子开始注意到这些读物,回去翻开它们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多去注意这些书籍。
  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觉得这些书放在这里好久了,如果你看一看,或许里面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或者"我看到你刚刚去看了这些书,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些书籍很有趣,跟你以往的一些想法存在不同呢?"、"我觉得你看一下,你会很喜欢它们的。"
  父母通过引导和鼓励孩子来做出行动,来增强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激励其能够继续去深入了解并且进一步发展。
  3、给孩子找到合适的"鸟笼"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鸟笼"。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可以以自己的意愿来牵制孩子,让孩子做我们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父母在为孩子布置"鸟笼"的时候,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是否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益、孩子是否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觉得画画对孩子有帮助,就买了很多画画用具给孩子,让孩子学画画,但是其实孩子对于画画是完全没有兴趣的,父母买再多的用具,孩子也不会去使用。所以,合适的"鸟笼"比更多的"鸟笼"要重要得多。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忆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