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想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往往无从下手,最初的想法很多但是实施起来落差又很大。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无条件的包容,什么时候严厉的遵循原则?美国著名的少儿教育和家庭问题专家、爱家协会会长詹姆斯﹒杜布森提出:"婴儿期和童年期早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没有的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再得到很好的改善了"。这可以给初为父母的家长们一些提示。 在孩子成长早期,母爱最重要 在孩子最初的心理发育中,母亲的作用远远大于父亲。与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一个人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0-2岁的孩子,是和母亲形成情感依赖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深层安全感和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伴,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完全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婴儿是否得到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啼哭是否受到注意,这是孩子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点。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受到了足够的爱和关注,就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善意的,是可以接近的。相反,婴儿在这一年龄段,如果没有得到所需要的照顾,会导致他们产生不信任感。这些孩子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难以亲近的。不相信自己,也不容易相信他人。 父爱母爱缺一不可 3-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机。父亲的功能是把"热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和独立能力的发展。缺少了父亲的参与,母子的感情联结难以自然松解,孩子也会因此变得幼稚和依赖。到了很大还不愿与母亲分床睡觉的孩子,常常没有机会长大的孩子。但如果形成母子联结或父女结盟而"甩掉"父母中的一方,这种关系往往会造成另一位家长游离,成为家庭的边缘人。在夫妻感情不太融洽的家庭,应避免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声筒"或"替罪羔羊"。另外,母亲角色太强或父亲角色太弱的家庭,处理不好会阻碍孩子的个性成长。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男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认同的男性形象,这个形象常常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缺席",孩子就很可能找不到其他可以认同的男性对象,不知道自己言行的边界在哪里,所以他就想到什么做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试探的动作,他在找寻一个边界,看看在到了什么地方会有人喊"停止"。当孩子寻求归属感时,孩子希望的是远离孤独,成为某个团体、某人群中的一员,希望被别人接纳并与他人共享某些情感。寻求归属感是人们追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在归属感背满足时,人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人格更强大。 给父母们的几点建议: 1、学会跟孩子平视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会采用蹲下来倾听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对话来了解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有效的。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说的话,而不要总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再说。与孩子说话,是家长了解和教导孩子的宝贵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父母。而对父母来讲,了解孩子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父母谈话时,父母要尽可能地立即平等的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父母是多么重要,他就会把更多的心里话告诉父母。 2、多跟孩子在一起 多跟孩子在一起,陪他在家里玩,出去玩,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情况下,父母跟孩子在一起,不必特别的说什么、做什么,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他做了什么错事,要温柔而坚决地给他指出来。当然,如果他做的好,更要及时表扬他。一切与孩子有关的大事,都应由夫妇共同做出决定,一致的态度会传达给孩子坚定平和的力量。 3、对孩子要合理管束 管教孩子时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性,当然态度是要温柔的。当孩子犯错误,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负责任、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认真的,而且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是会有后果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由。管孩子时夫妻双方要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夫妻双方对孩子的管束有异议,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讨论,这样作可以树立父母双方的权威。另外,管束孩子不要惩罚得太多,更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 请家长们重视的是: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