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个月不上正课堪称幼小衔接的范本


  杭州有个学校的一年级,9月份竟然一整月没上"正课",那么,他们一个月都在干什么呢?他们都在玩!军训站军姿,低碳科技馆看球幕电影,孔庙入泮礼,读《三字经》,听《弟子规》故事,唱《上学歌》《上课歌》,还种了一盆大萝卜……孩子们玩得high翻天了。(10月10日澎湃新闻)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片天地,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生活环境,学生从幼儿园走进小学,不仅是年长了一岁,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小学不再像幼儿园那样以活动课程为主,而要接触知识性课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系统的教育。因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每一位学生平稳走进小学,是小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与思考的课题。
  小学一年级开学头一个月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面对各种教育因素的突然变化,他们难免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造成心理落差,以致影响学习生活。因而,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较之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学生需要适应学校,适应老师,适应课程。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里,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开始全新的生活旅程。
  "一个月不上正课"看似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却是在实施更为重要的幼小衔接课程。"不上正课"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问,让学生疯玩野跑,无所作为。相反,杭州这所小学的这一个月来所开展的正是学校精心打造、用心设计的校本课程。
  在第一周,学校通过军训,让学生逐渐养成纪律意识与团队精神,用小学生的眼光重新认识集体,认识学校,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在第二周,学校组织开展另类知识文化教育课,语文课,听老师讲《声律启蒙》;数学课,玩七巧板;科学课,老师给大家发种子,种萝卜,去教室外观察落叶,到中国低碳科技馆参观……这样的安排,就是牢固树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让学生将生活与课程连接,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仅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知识性课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欲望。而第三周的讲《弟子规》故事,背《三字经》,带孩子去孔庙,入泮礼,穿上汉服正衣冠、拜孔子、点朱砂、敬师长、行开笔大礼,则是以鲜活的形式传递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读书学习心生敬畏。
  这些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需要宏观的教育视野,需要系统的课程设计,需要精心的教学安排,没有足够的胆量与气魄,没有足够的教育情怀与智慧,绝对不能够实现。表面上看,孩子在"一个月不上正课"的时空里,玩得开心,实质上,这是在引导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的认可,积极的融入,主动的参与,全面的开启,无论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还是成长,都具有不可抹杀的意义,会给孩子的童年抹上一笔靓丽的浓墨重彩,留下美好的回忆。
  再看传统的一些学校,小学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呢?学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立即开始陌生的学习,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可能会给部分孩子当头一棒,一时间手足无措,对学习充满着无限的恐惧,以致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对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从此厌恶学习。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高分数,没有贯彻落实"零起点"教学,过度拔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不堪重负。相较之下,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小学一年级的开学第一个月,并不一定非得要争分夺秒地传授知识,而应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爱上老师,爱上校园,爱上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正是为今后的成长蓄势,让孩子走得更稳健,更遥远。
网站目录投稿: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