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如何看待金庸的商业江湖?他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著有《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作品。金庸是作家也是鼎鼎有名的商业大佬,来说说金庸先生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 操作方法 01:
毫无疑问,金庸不光在武侠小说领域,在商业领域也是成功的。他很好地将通俗文学与商业融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说,金庸不仅是武侠江湖中的大侠,也是商业江湖中的大侠。 作为文人,金庸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成为几代人的记忆,至今十分受欢迎。作为商人,他也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不断再版,在书市上十分畅销。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绝大多数都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创造出来巨额的收益。他的小说有别于其他纯文学小说,不是那种高不可攀,而是雅俗共赏,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因此,也非常适合拍成影视作品,这也是他成为有钱文人的关键。其次,金庸十分有商业头脑,不是那种纯粹的只懂得写小说、研究文学的文人。他创办了《明报》等多个报纸。 02:
靠一根笔杆子,将自己写成了总裁!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称,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金庸从1955年开始至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根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光卖版权费就是一批不小的收入。 曾经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金庸写了十四部小说,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JK·罗琳写的书,也能连成一句话,叫"哈哈哈哈哈哈哈"。金庸创办《明报》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 03:
金庸创作的商业江湖离不开他所创办的《明报》。《明报》为他的前期创作提供了平台,同时正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让《明报》集团得以壮大辉煌。 金庸在《新晚报》做编辑时,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一炮而红,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将他在《香港商报》的连载《射雕英雄传》拍成了2集的粤语长片,而那个时候金庸小说甚至尚未结集出版。 金庸靠着《射雕》的热度挣得一些本钱,在1959年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创办《明报》。正如他所说的,"人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过报馆里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办报"。 《明报》创刊之初,金庸连载的正是《神雕侠侣》,加上之后的续作《神雕侠侣》,帮他让《明报》走上正轨,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金庸是学《国际法》出身,对国际政治和局势分析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那时候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金庸是个文人,15岁的时候靠自己的知识赚取了学费,之后靠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工作。他以文字为生,靠写字成名,用自己的才华创业,这便是他用文字创下的商业江湖,如他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04:
自幼熟读金武侠,年长渐懂查先生。 世间若无此大侠,不知会是啥沧桑。 自我上小学,就知道金庸,看过他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时间纬度从70年代末到现在,横跨近50年。受众下至10来岁,上至6-70岁,基本上现有不知金庸的。用当下的一句话,金庸先生就是一个行走的IP。 在网络还没兴起之前,消费者主要通过书籍、电视、电影来了解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别人的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就不错了。而金庸的14部小说,最多的好像被翻拍了9次,多部被翻拍超5次,影响了三代人。 网络起来后,游戏、动漫、动画、网大、电子书、各种衍生品陆续出来,换个形式和渠道继续影响消费者。可以说,金庸是近50年内容创业的始祖了。如果金庸做自媒体,估计粉丝会过亿吧。 最后,欢迎诸位说说,您最喜爱金庸先生笔下的,哪位角色吧。我最喜欢韦小宝,他的经营处事哲学,口才,情商,都是值得学习佩服的。 05:
说金庸之所以这么成功能大时代有脱不了的关系未免会显得有些刻薄,并不是将金庸先生的成就完全归结为"时势造英雄",但沿着金庸先生一路走来的轨迹来看,"纸质书"的时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互联网还远不及现如今这么发达这么泛滥的年代,当时看书除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看上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现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拿着手机听歌追剧看电子书,虽然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大多的时候因为互联网的特性所致,我们基本上还在享受着"免费获取"的方便和快捷。可在当时,你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唯有看书看报看电视,其实现在的手机低头族在八十九十年代也并不少见,只是很多人低头捧着的是一本书。 现代社会想要获取资讯动动手指就可以看遍全世界,可当时载体形式的稀缺,对于知识和未知事物的渴望,相对于昂贵的电视机价格,几块钱买到或者几毛钱租到的一本书显然成为最主流最便捷的打开世界的方式。20年前的文化生活非常单一,电视剧基本都是平民爱情和主旋律,即便有线电视的普及也依旧是少数"富人"才能享受到的新鲜事物。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给普通人的文化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高度,资源匮乏的社会里在书中可以过一把天下唯我独尊的瘾,平民市井百姓也可以随着每一个书中人物的起落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若说金庸是靠着写武侠小说成为富豪文人,我倒认为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奔着文人的目的去创作,而是一心一意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和精神世界,因为专注所以成为最专业的武侠小说大师。在他创作的作品中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大侠,在文坛的江湖,金庸自己本身也就是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