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经济发展下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实践与探究


  摘 要:在我国总体社会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的教育事业在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空间。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高职院校一直都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并输送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场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并且需要高层次人才在社会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高级技能优势,由此可见,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
  所谓的高层次人才实际上就是经由高职院校培养,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能够加以合理利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近几年我国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已经出台了整体"千人计划"以及地方性的"百人计划",从两个计划中可以明显体现出国家随着时代发展节奏的加速而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性的"百人计划"以经济发展较缓慢的云南地区为例,云南省政府为积极响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号召,通过对自身发展特征和自身发展需求的深刻审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多年来连续出台了"云岭学者""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等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以此为基础,保证自身的地区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对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实际上对高层次人才的评断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但是从高层次人才对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角度分析,其指的应该是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造诣以及较强的技术水平,能够时刻把握住当前学科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与转型创新方向,在学科建设以及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比较清晰的创新构思以及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我国原主席胡锦涛同志就曾在2010年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面向全國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明确指出"品质、知识、能力、业绩"均优的标准要求,换言之就是一名合格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高智能以及高技能。
  考虑到高层次人才在毕业后需要面向社会,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其进行培养教育时,将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技术应用性和社会道德品质重点培养起来,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特别大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拥有量对其自身树立核心竞争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由此可见,高层次人才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能够有效帮助高职院校解决自身缺乏优质施教团队的问题,以及自身教育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等现象。造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原来的中专院校冲散又进行重组而来,所以造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优质师资团队建设不足,严重缺乏教育专业人才等负面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于教师团队整体结构不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强专业技能应用技术的专业型复合人才。
  另一方面就是学历层次的总体水平过低;新兴专业以及重点专业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较为稀缺,极具影响力的优质教学队伍、名师等教育资源的逐渐流失,除此之外,就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工作重心全部集中在日常教学的研究上,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优质教育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想要有效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严重缺失问题,必须逐渐建立起一个较稳定的专门科研团队,基于此,持续不断的提升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专业科研水准。其次就是利用健全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多把工作精力放在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方面,以此为基础,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在教育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校内职工人才成才的意识,以此带动教师团队更加奋进的斗志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逐渐形成优质的良性竞争。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高层次人才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结合国内高职院校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分析,可以得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引进工作进展相对较慢,取得成效不明显,相对于其他高校或紧缺、热门专业存在引进难的问题、引进工作追求短期效应,缺少科学统筹和长期规划,存在盲目引进的行为、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人才的培养、使用、人才引进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手段四个方面。第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开展较慢主要由三个方面引发,首先是高职院校在社会市场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其自身所营造的学术氛围问题;其次就是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时,需要面临的投入资金问题;最后就是因为高职院校对人才引进工作的宣传工作不够完善,校内相关部门体制不够健全,所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较为单一,对人才的吸引性较弱。关于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引进难问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太过盲目的进行引进,过分追求短期效应。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一直缺乏一个完善健全,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或者是专门的人才引进体制,所以以为的盲目引进人才只会诱发人才培养与利用的忽视,这一现象出现代表着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参考文献:
  [1]吴艳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4(06):11-13+17.
  [2]陈竹宏.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03):116-117.
网站目录投稿: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