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乡村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城乡教育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纵观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依然落后,教育资源依然不足,老百姓子女渴望上好学的愿望还没有完全满足。因此,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所有的教育者,要戮力同心,科学谋划教育发展的未来。 首先,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发展布局,让老百姓子女都能就近入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各地党政统一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根据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城区、乡镇和农村中小学,形成稳定、合理的学校布局,改变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取消名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免试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第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要求,并有效结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初中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让所有学校都达到标准化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学校办学环境,不断均衡学校办学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让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敞亮,让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环境一样绿化、美化,同样富有文化和生活气息。 第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让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严格按照统一标准配齐配足学科教师,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和交流力度,着力解决教师资源不均衡、学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广当地课改经验,推动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认真探索集团化办学和对口帮扶,积极开展"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帮扶模式,不断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认可的自己身边的好学校。 现代教育是大众教育,老百姓渴望教育公平和均衡。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明确"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长远意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真正解决老百姓子女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上学不安全等实际问题,保障他们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真正享有接受公平和优质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