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工伤康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对举措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中对影响工伤康复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举措,为相关人员的工伤康复工作提供参考,以实现工伤康复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伤康复 影响因素 应对举措
  随着国内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因工伤原因致残或身体机能发生障碍的数量正大幅度攀升,如何保证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以及实现工伤职工的身心康复已经成为相关社保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全国范围内由于工伤原因致残的职工数已经累计达100万以上,因此伤残职工的康复工作急需解决。现阶段国内工伤康复工作发展进程缓慢,只有各别城市开设了工伤康复中心,并且更多的只局限于提供医疗康复,而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工作都有待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对影响工伤康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加快推进我国工伤康复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一、工伤康复发展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工伤康复制度的建立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实现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工伤康复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陷入困境。目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实现了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与工伤赔偿的有效结合,相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更多的将工作重点放在工伤赔偿制度的发展。当前国内工伤康复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工伤康复机构的缺乏、工伤康复器械的缺乏以及工伤康复人员的缺乏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工伤康复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经费作为支持,而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些方面制约了工伤康复视野的发展与完善。
  2.社会各界对工伤康复的重视程度
  目前,国内处理职工工伤事故的主要做法是给予受伤职工资金赔偿和医疗救治,在一般情况下忽视了对工伤职工开展康复治疗的工作,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普遍性的工伤康复观念。通过对国内工伤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发展,诸多专业人员对于工伤康复工作的理解更多集中在医疗康复层面,而对于社会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伤康复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甚至部分企业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导致部分工伤员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工伤康复治疗。
  二、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对策研究
  1.建立与国情相符合的工伤康复制度
  为了促进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制度优化的时候一定需要考虑到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意识以及文化背景等情况。首先,工伤康复制度的确立是社会意识与文化冲击发展的产物,此外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也需要立足于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只有将工伤康复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保证广大工伤职工的根本利益。国内工伤康复制度的优化与完善不能一味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独特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国情相符合的工伤康复制度。
  2.寻求社会资源的有效互补与共享
  为了推进工伤康复制度的有效发展,除了在制度本身的结构上进行调整,此外还可以通过寻求社会化参与的方式实现康复资源互补与共享。目前,国内对于工伤康复工作的起步较晚,而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在国内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民生工程,因此工伤康复工作可以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相关内容作为参考,此外工伤致残职工作为残疾人的一部分,两项工作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工伤康复工作可以有效利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康复资源和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合作机制,在原有的残疾人康复机构投入基金,建立适合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设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利用残疾人康复工作己经取得的成果,借助残疾人社会化康复的模式和资源,更好地为工伤职工提供服务,满足工伤康复的需求,借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平台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加强工伤康复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水平
  目前,国内工伤康复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部分工作人员未参加过相关的临床实践培训,因此缺乏对临床病症的处理能力,此外部分医疗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工伤康复技能培训,这种人才的招聘模式严重制约工伤康复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无法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工伤康复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及时调整工伤康复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帮助他们成为复合型的康复技术人才。
  三、结束语
  工伤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工伤职工实现自身身体康复和劳动能力重建的重要举措,保证工伤康复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社会各界的的广泛关注和参与。通过医疗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手段的协调合作,尽早帮助工伤职工摆脱工伤事故带来的困境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网站目录投稿:采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