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霁蓝釉元明清的时代特征


  陶瓷艺美 2020-01-04 17:22:51
  霁蓝釉也称霁青,又称积蓝釉、祭蓝釉。称霁青是因为古代对于青、蓝、绿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
  霁蓝釉艾叶形洗,清乾隆
  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的《竹园陶说》中云:"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霁蓝釉与霁红釉一样,属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挂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成色稳定。
  蓝釉瓷简史
  元朝
  在元代,用于烧制霁蓝釉瓷的进口钴料非常珍贵,发色也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陶工们能烧造出发色稳定、深沉、匀净不晕散的霁蓝釉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元代霁蓝釉瓷主要为"蓝地白花",且以云龙纹为多见,光素无纹饰者几乎未见。
  元代景德镇蓝釉瓷的烧制成功,为明清两代蓝釉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蓝釉瓷以宣德朝为最佳,主要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
  明朝
  宣德蓝釉瓷除单一色釉、光素无纹饰者外,还见有蓝釉暗刻与蓝釉留白花的装饰方法。暗刻纹饰多为云龙纹,而蓝釉留白器物纹饰以莲池鱼藻纹、缠枝花卉纹、折枝花果纹等为主。
  底款有青花款和暗刻款两种,多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器型除碗、盘等常见造型外,还有罐、缸、尊、盆、僧帽壶、莲瓣壶等造型。
  宣德时期还出现了洒蓝釉这一新品种,其蓝釉之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如同雪花洒落,故又名雪花蓝。
  洒蓝釉瓷也是以钴为呈色剂的石灰碱釉,只是与霁蓝釉瓷的施釉工艺略有不同。宣德洒蓝釉瓷传世十分稀少,其后历代均不见烧制,直到清康熙时期才恢复烧制。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蓝釉瓷传世器物极少,几乎见不到完整的器物,但从珠山御窑出土标本来看,此期蓝釉瓷的生产从未间断。
  嘉靖、万历时期,蓝釉瓷烧制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较丰富,二是釉色品种又有了新发展。(注:隆庆一朝未见有传世蓝釉瓷,文献亦不曾记载。)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
  此外,嘉靖时期还创烧了回青釉瓷。回青釉与霁蓝釉同为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只是所用青料为当时特有的回青与国产石子青调和而成,呈色不如霁蓝釉深沉浓艳,而是呈浅蓝色。万历朝之后,蓝釉瓷基本绝烧。
  蓝釉瓷在经过明末清初近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于清康熙时期再度兴盛,此后历朝均有精品传世,且存世数量远大于明代蓝釉瓷。康熙时期,蓝釉瓷主要以祭祀用具为主,色泽润泽稳定,色泽深沉者多为仿宣德霁蓝器。
  清朝
  康熙时期,恢复了自宣德之后便中断的洒蓝釉瓷生产,作为外销瓷品种之一。此外,康熙时期还创烧了另一新品种——天蓝釉瓷。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
  天蓝釉瓷也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但氧化钴的含量仅为霁蓝釉氧化钴含量的1%,所以烧成了瓷器色泽淡雅匀净。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
  清代蓝釉瓷以雍正蓝釉冠绝。雍正时期,以唐英任御窑厂督陶官,所制各式釉都烧制得极为成功。雍正蓝釉瓷器型较之前更加丰富多样,有梅瓶、玉壶春瓶、锥把瓶、蒜头瓶、天球瓶、壶、石榴尊、罐、缸、盆、钵、碗、盘、杯、洗、渣斗、高足碗等造型。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
  乾隆时期,蓝釉瓷以霁蓝釉和天蓝釉为主,多见陈设器,也有部分祭器。这一时期,蓝釉描金装饰大量出现,并且蓝釉描金装饰技法一直盛行至清末民国。此外,乾隆时期洒蓝釉瓷器所见极少。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清乾隆
  在清三代中,乾隆一朝传世的蓝釉瓷器数量最多。乾隆盛世之后,自嘉庆始至清末,制瓷水平全面下降,蓝釉瓷的烧制也明显不及前朝。
  相较整个清中晚期,光绪时期的蓝釉瓷烧制水平相对最高,器型也较为丰富。至宣统时,蓝釉瓷已鲜有烧制,且工艺较粗糙,施釉不均,有明显流釉现象。
  霁蓝釉梅瓶 明嘉靖
  清代霁蓝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
  霁,雨止也。《说文解字》;"虹销雨霁,彩彻云衢"原始形容风雨过后特别鲜明洁净的月色,在成语"光风霁月"中被引申为比喻政治清明雨天下安宁的世局,或比喻人品的光明正大与坦荡的心胸。
  就是因为如宝石般璀璨的蓝,让藏友们深深着迷,收藏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
网站目录投稿: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