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曾经一度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的年羹尧,瞬间从备受恩宠的功臣,变成身带九十二款大罪的罪人,最终被雍正皇帝赐自尽。 年羹尧这个人身上问题的确很多,比如什么呢? 其一,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回京。为了表彰其功劳,雍正特地要求在京王公之下的大臣,都必须到城门迎接。皇帝给他如此高的待遇,说好听了是念及其功劳,说白了,这是给他个面子。然而年羹尧却没能正视自己,当时他的职务是川陕总督,也就是正二品,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一、二品大臣的跪拜之礼。 其二,在京的王公贵胄,虽然不会给他行跪拜之礼,但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也都下马向他行礼表示祝贺。没想到年羹尧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下马回礼,仅仅点头示意。 不仅如此,就连雍正最信任的怡亲王胤祥,年羹尧都不将其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拜访胤祥,走到门口的时候,见怡亲王府修建得十分气派,门口守卫态度也颇为嚣张。年羹尧顿时觉得心中不服,于是转身离开,简直不给胤祥面子。 其三,对王公大臣无礼,雍正可能还能容忍他,可他对皇帝也十分无礼。年羹尧面圣的时候,甚至敢在雍正面前"箕坐",什么是"箕坐"呢? 古人在正式场合,一般都采用跪的姿势来坐,就是将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可如果是两腿伸向前坐着,就叫"箕坐"。 人们在正式场合,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一般都会"正襟危坐",更何况是在皇帝面前。可见年羹尧有多嚣张,雍正心中的怒火也可想而知。 从以上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年羹尧确实嚣张跋扈到了极点,这时候除掉年羹尧这件事,就已经在雍正心中酝酿了。这些事如果仅仅出现一件,可能还不足以构成雍正的杀心,但种种事件加起来,就等于年羹尧在找死了。 于是雍正便开始谋划,如何一步步削除年羹尧的权力。他先是让年羹尧返回西安,接着趁调开他的机会,开始瓦解其在朝中的势力。之后又搜集年羹尧的罪状,朝中大臣几乎都被年羹尧得罪光了,大家自然很乐意揭发他。 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雍正便下旨调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算是正式解除了他的兵权。既然年羹尧没了兵权,那么他便已无造反的能力,为何雍正还坚持将其处死呢? 年羹尧之所以敢肆无忌惮,一来他对雍正有拥立之功,二来他为大清立下不少战功,雍正即位之初离不开他,三来他的妹妹年妃深受雍正宠爱。这一切让年羹尧以为,雍正一定不会动他。 可是说到底,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的确立下许多战功,但雍正已经给了他无上的荣宠,如果他得寸进尺,那就有了功高震主之嫌。雍正本来眼里就容不得沙子,怎么可能给你功高震主的机会。 另外,年羹尧以为是因为他,妹妹才会受宠。但他不知,全是因为妹妹受宠,雍正才没有过早处置他,就连赐他自尽,都是在年妃过世以后。年羹尧的过度自信,将自己推向深渊。 最后,年羹尧打仗虽然厉害,但终究不过是替皇帝打工的。有战事,他就有用,没有战事,他就失去了价值。这也是雍正没有一即位,就马上清算年羹尧的原因之一。当雍正的皇位坐稳,战事平息,年羹尧失去价值的时候,就到了他"命该绝"的时候了。 当他的兵权被解除后,年羹尧才彻底意识到,皇帝这是要"卸磨杀驴"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向雍正写了一封保命的奏折。可是雍正杀心已决,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一份奏折改变。于是没多久,他的九十二项大罪定了下来,最终被赐死狱中。 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位置,最重要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因为人生无常,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天堂跌落地狱。可只要摆正位置,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在古代,皇帝就是皇帝,作为臣子,永远不要妄想与皇帝称兄道弟。如今亦是如此,不要妄想与领导平起平坐,就算有一天让你坐上领导的位置,也不要忘了:在人之上时,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时,把自己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