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高中千名学生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课: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冷水澡……他们要体验五天这样的艰苦生活。据了解,这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该校已经坚持了28年。 该校的做法看似简单,可这平易之举和28年的坚守,却凸显了施教者在人才培养上的远见卓识和教育方法的独具匠心。他们教会了学生自立自强,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句话,挫折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该校的"吃苦课",实质就是挫折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挫折教育"历来被学界认同。这是因为,它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铸造与淬炼作用。 挫折在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敢于应对或勇于承受挫折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不是一个人与生之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锻炼而形成的,这就不能不涉及到我们的教育。 回想历史名人,无不经历逆境。如德国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史上的巨人贝多芬,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还有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的张海迪……古今中外的这些典型案例,无不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真切地告诉我们,挫折的反作用力是巨大的。 与此相比,又有多少孩子,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了这一课,加之自己又不注重这方面的修养,成为手不能担,肩不能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有些甚至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和手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就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的富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但这并不等于生活中没有挫折。恰巧相反,越是条件优越就越要突出和加强。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每个时代教育所应该注意的。 关于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湖北这所高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8年的坚守"说明了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施教者重视锲而不舍地对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