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需求频次的高低如何影响产品设计优惠券产品设计攻略


  看过很多千篇一律的文章,一直在给我解释一个事情,为什么那么多O2O死了,外卖和打车还活着。
  大众的解释方法是按照频次需求来进行解释,衣食住行这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频次高自然就有需求,而其他的上门美甲、上门按摩等O2O,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一下,基本上100%的人都没有经历过这个事情,所以它的频次需求自然不高,用户获取成本很高,也难以形成用户习惯,因为根本违反现今人们生存的规律,这一点在当下来说是极其难打破的。
  很奇怪地,我在众多文章一直解释的这个理由中看到一个关键字:频次需求。
  由此引发的思考,频次需求不仅仅可以解释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否走通,特别是在我们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是非常非常实用的。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详细地讲解。
  频次需求高
  问题:在做产品规划时,不管是网站还是APP,这里以APP为举例进行解答,进入APP界面后,展示的是什么,你希望用户看到的是什么,进行方案设计的根据是什么?
  个人建议:很明显,就是频次需求高的功能,经常用的功能放在首页,便于用户点击使用,减少点击操作,优化用户体验。
  例子一
  产品:微信
  频次需求高的体现:微信本质是一款聊天社交软件,那么很明显地直接展示的界面就是聊天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微信聊天界面是放在左起第一位的,在这个界面能看到和朋友以及微信群聊天的记录、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以及邮箱接收的信息等等信息,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微信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一些功能,理所当然地放在首页。
  小细节:当我们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切换到朋友圈界面或者通讯录界面,这时候将微信程序后台退出,再次进入微信界面之后,界面是默认停留在微信聊天界面的,用户这时候就可以进行聊天的功能,微信如此设计自然优化了用户体验,
  同理地,腾讯QQ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界面也是有以上这个细节在的。
  例子二
  产品:爱奇艺
  频次需求高的体现:
  1、在进入爱奇艺APP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广告停留界面的时间,虽然这并不是用户的频次需求,但是在使用这个APP的过程中,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所以才体现出广告的价值,这是用户必然会受广告影响的。
  2、在进入界面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搜索以及内容菜单栏在顶部,导航以及个人中心在界面的底部,这些都是用户使用频次比较多的功能,而界面中间是推荐的内容,爱奇艺为什么要如此设置,而不像网站PC端一样直接进行一大批内容的展开?
  手机的界面并不能放置太多的内容,放置主要推荐的视频,页面更加简洁。
  图片中推荐的内容是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跑男以及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一大部分的观众登录爱奇艺的APP是去观看此两个节目的,这是频次需求高的行为,在推荐中直接点击进入观看画面,减少了用户操作,也优化了用户体验。
  在推荐模块下,会有广告商愿意付费进行广告的推广,增强产品的曝光率,如此一来就增加了一个商业收入的点,真正实现把流量转化为现金流。
  总结
  将频次需求高的功能进行优先地展示,在我们当下主流的产品中随处可见,拿美团来说,打开美团APP,便出现了某电影的宣传海报,然后载入界面,界面的规划和爱奇艺大致一样,搜索以及衣食住行分类在顶部,上门等其他功能以及个人中心在底部,界面中间是衣食住行的一些推荐商店,我们可以想为什么美团为什么不把上门服务放在首页,因为衣食住行是比上门服务用户频次更高的需求,理所应当地应该放在首页。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思考如何规划功能的展示。
  频次需求低
  前言:可能说了那么多有关频次需求高的内容,大家觉得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基本上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可以对频次需求高的功能处理得很完美,但是说到处理频次需求低的功能,我相信不会有太多的人这方面做得很好。
  问题: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况,有一些功能比如:举报、忘记密码、修改密码、申诉等等,这一类功能是产品中必须要加的,但是用户使用的频次需求低,藏得太浅怕用户误点,藏得太深怕用户找不到吐槽产品,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中怎么去规划这些功能?
  个人建议:
  1、针对频次需求低的功能,先想一下市场上主流产品对于此功能的处理方式,
  以这篇文章的标题举个例子:为什么修改密码放在设置里,
  原因有两个:
  用户频次需求低,但必须有,藏在设置里面比较简便,又不占据重要位置。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市场上的产品都是这么做的,既然那么多的APP已经培养了这个用户习惯,想要修改密码,找设置这个菜单,你如果自以为是创新一下,放在其他位置下面,用户找不到绝对会吐槽这个产品。
  2、找到了相似的处理方式,那么直接模仿照搬,不要跟已形成的用户习惯去斗争,没有意义。
  没找到,那么我们只有藏起来,运用一些交互细节处理好,举例说明。
  例子一
  产品:知乎
  频次需求低的体现:类似字体设置以及账号与密码管理这一类功能都不是经常需要使用的,但是这些功能对于知乎的产品是需要的,所以统一放在设置里面,用户也已经形成了习惯:修改密码找设置,符合当下主流的产品设计,方便快捷。
  例子二
  前言:最近这段时间我把现在主流的音乐产品都下载来进行体验了一遍,每个产品有利有弊,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低频次需求,在我们听歌的时候,创建歌单这个需求算是一个低频次需求,创建歌单的需求场景有健身、火车上、公交车上等等,同样,这也是音乐APP必须加的功能,在我翻看周围数十几个人的手机后,发现普遍创建的歌单数在五个左右,不多不少,那么各大音乐APP是怎么设计创建歌单相关功能的?
  我会针对主流的音乐APP产品创建歌单相关功能的设计,进行优劣的点评以及改进建议,纯属个人观点
  产品:酷狗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在我的音乐界面中由我的歌单菜单进入到歌单详情页,在我的歌单界面中,可以直接看到左上角的新建歌单,清晰明了,点击歌单右边的设置按钮,下方出现删除按钮进行歌单的删除。
  优劣评价:创建歌单的功能设计方式比较清晰明了,不管是新建歌单还是删除歌单的功能,用户都能很快找到这个操作,整体界面的设计以及交互一般
  产品:QQ音乐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在我的音乐中点击我的歌单进入歌单界面,进入页面后直接点击添加进行歌单的添加,点击多选后进入管理歌单界面,可以对歌单进行排序以及删除的操作。
  优:QQ音乐针对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是很好的,不管是添加还是删除排序,用户看到界面都是十分明了的,不会存在需要找功能的情况,交互体验非常好。
  劣:歌单详细页中写的是写的是多选,点击进去之后界面上方标题变成了管理,你确定你不是在逗我么?就算你是多选吧,在进行歌单删除操作的时候也不能批量删除,虽然我书读得少,但你别骗我好么。
  改进建议:将多选改为管理的字样,这样点击管理按钮进入到管理歌单界面的标题对应,因为大部分的用户并不会创建很多的歌单,所有这里也就没必要做批量删除歌单的功能,在歌单中批量删除以及批量添加歌曲的功能就很有必要做了,因为用户一首一首添加删除真的很辛酸
  产品:虾米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在我的音乐界面中,创建歌单换成了创建精选集的说法,点击创建精选集出现选择项新建精选集或者智能创建,选择进行精选集的创建,如果你想删除精选集,那么你需要进入精选集的界面,然后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你会发现如此多的功能在里面,不点不知道,一点吓一跳。
  优:个人认为虾米有关歌单创建的功能唯一的优点在于智能创建这个功能,此功能便于用户更好地寻找同类型歌曲进行精选集的创建。
  劣:虾米在这个功能的设计上可以称得上是众多主流APP最差的了,创建歌单和删除歌单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操作,一个放在外面,一个放在精选集里面,我想删除歌单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删除的按钮的,略麻烦。
  而且在歌单的那个下拉菜单,菜单内容太多,部分功能是没必要或是重复的,视觉上就给我很累、选择困难症的感觉。
  改进建议:将删除精选集的按钮放在和创建精选集一个层次下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另外在精选集内的下拉菜单,既然都有批量下载了,将WI-FI自动下载功能删除,实在多余,何况这个功能一般都是放在设置里面的,当前市面上主流的产品都是这样的,既然已经有了精选集详情,为什么还要加个重命名,建议将重命名功能去除,首页置顶显示功能可以删除,在管理精选集的功能中,加上排序的功能,上一个层次的功能就不要放在下一个层次的功能中来,太乱。
  虾米对于此功能的设计太糟了,不忍吐槽,希望在以后的迭代中慢慢进行改进
  产品:网易云音乐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点击左上方的更多,弹出菜单,可以新建歌单以及管理歌单,点击管理歌单,对于歌单的进行排序以及删除操作。
  优:功能设计较为合理,操作方便快捷。
  劣:首先我看到更多,第一意识想到的是应该放在菜单标题的右上角位置,放在左上角显然有些不习惯,另外就是找到创建歌单的按钮还是花了我一些时间,不够简洁明了。
  改进建议:可以考虑将更多换为管理的字样,放在歌单的菜单的右方位置,这样用户更容易理解
  产品:天天动听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在我的歌单的右方就有一系列的按钮,非常直接,点击创建歌单进行创建,点击管理进行歌单的排序以及删除。
  优:用户一看便知,简单粗暴,简洁明了。
  劣:无
  看了那么多的创建歌单相关功能的设计方式,如果让我设计,我会如何设计?
  目的为了鼓励用户基于健身等场景创建歌单,我会将创建歌单单独拿出来,然后在我的歌单菜单旁边加上管理的按钮,用户点击按钮可以进行排序以及删除的操作,就是这么简单,也不是很复杂。
  然后,我看到了这个APP
  产品:酷我
  创建歌单相关功能设计方式与我设想的是一样,我比较赞同这种设计。
  对于酷我,我认为在管理歌单中加上排序功能,就是完美了。
  对于创建歌单功能的对比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功能——创建歌单,各类型的音乐APP中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创建歌单算是一个低频次需求,但是不是和修改密码这种功能最多使用一两次的功能,我们如何设计它的深度,太明显了没必要,隐藏得太深了,用户找不到,有关低频次功能的设计我们需要反复多对比,多思考,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结
  对于频次需求高的功能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一款产品的功能时,首先想到的是这软件用来干嘛的,什么功能的频次需求高,今日头条主要是新闻资讯,那么首页就是新闻头条,各类直播APP频次需求高的就是直播,将人气高的直播入口放在首页,根据频次需求高低设计我们的产品是有必要的,如果没遵循这个规律,那么绝对是有问题的。
  对于频次需求低的功能设计:对于此功能的重要程度,参考当下大部分主流产品的设计,已经培养了强大的用户习惯,例如修改密码在设置里面,我们就没必要标新立异去进行创新,遵循就好。
  对于市场上没有参考性的功能设计,那么我们需要针对它的功能类型以及属性,是否应该藏得深一些还是浅一些,产品经理在这个过程里面多进行设计以及交互细节上的揣摩,力求打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优惠券产品设计攻略:优惠券设计的四个要点
  最近和朋友聊天讨论到那么多种营销工具,哪一种最好用?从产品设计的复杂度和运营的灵活性上,我选优惠券。
  优惠券和限时折扣、满减、满返、买赠、加价购、任选、阶梯价……这些最大的不同在于优惠群体的可定制性。对用户来说,试想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不经意间抽中一张运营MM为你准备的优惠券,立马感受到尊享待遇,内心泛过一丝小得意有没有~
  那么如此灵活的优惠券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只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生成、发放、使用、统计。
  一、生成优惠券
  优惠券批次&单张优惠券
  在设计优惠券产品时,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优惠券批次、单张优惠券。
  优惠券批次:是指N张同类型优惠券的集合,主要作用是便于针对同一使用条件生成若干张券,发放后可统计整体使用效果。
  单张优惠券:指附带了使用条件的可供用户使用的一张优惠券。
  生成优惠券批次
  添加优惠券批次,需设定以下条件(见图),批次生成后,根据设定的数量自动生成若干张优惠券
  批次名称:即用户看到的优惠券名称,例如"新春有礼满100减20"
  描述:可填写优惠券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运营文案等,在有需要的时候展示给用户查看,比如自动领取的页面里。
  投放渠道:程序需针对不同投放渠道定义不同优惠券命名规则。
  这个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最近运营小A发现某宝上大量在以5毛钱出售本公司优惠券,只需花5毛钱得到一张优惠券,就可查询到是哪个市场渠道流出去的。
  数量:自定义数量顾名思义就是限定发放的数量,这样更容易控制活动预算(当然预算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用率);而不限数量,多应用于系统自动发券,比如新用户注册送券,慎重使用。
  优惠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优惠在订单中立即生效,比如满x元减x元,满x件减免x件金额,满x元x折,满x元赠x(这里说明一点,很多时候运营MM希望能生成无使用限制的优惠券,这并不是一种新的优惠券类型,只需要将优惠形式设置为满0元减x即可),所产生的优惠在订单中直接纳入计算;另一种是订单结束后生效,比如满x返x,一般是订单支付成功或者过了7天无理由退款申请期后返至账户。
  抵扣类别:大部分优惠券是抵扣商品的,也会有专门抵扣运费、关税、分期手续费等的优惠券。
  使用限制:主要作用是约定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优惠券时需校验相应逻辑。这里注意一点,使用限制区别于发放条件/领取条件,后者主要用于限制谁可以得到此优惠券,是对账户的限定,而前者更多的是对订单的限制。
  二、优惠券的发放
  一般情况下优惠券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放的:系统自动触发、运营手动触发、用户自主领取。
  发放必然伴随着通知,比如短信、邮件、微信、app push等等,因此营销工具和通知系统的打通也很重要
  系统自动触发
  多用于日常运营行为,鼓励用户与平台产生更进一步的互动。触发条件如新用户注册、完成新手任务、连续登录、购买达标等等。规则有效期通常比较长,设定后长久有效。
  而针对临时运营活动,比如大促期间连续签到5天即送券、召集8个好友砍价即送券,多数情况下只能拜托程序员GG临时写逻辑了。
  运营手动触发
  由运营来设定发放人群和发放时机。多用于周期性运营活动,刺激留存用户、唤醒沉睡用户。
  设定发放人群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运营MM说"我需要最近30天交易次数大于1次的用户名单"然后把excel名单倒入系统,系统跑批插券。再自动化一点的是运营MM直接设定好人群和券,由系统执行。
  以上两种方式基本上已经涵盖了70%-80%的使用场景了。但毛病在于人为判定发放人群是否存在决策漏洞?比如,某些具备成为核心用户潜质的用户没有被激励和引导,而某些重要客户反复被各种券轰炸满满产生疲倦心理。
  因此,为了提升营销效果引入机器学习定义潜在客户、建模管理用户群(比如最常用的RFM模型)、启用防优惠券骚扰机制,是产品和运营逐渐成熟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用户自主领取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大概是这样消费心理吧,用户自主领取的优惠券使用率往往会高于自动发放的。自主领取还可以和抽奖功能结合,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感。
  设置自动领取
  上面的脑图里对于如何设置领取条件以及说的挺详细的了,下图是如何设置优惠券抽奖
  生成领取链接
  针对不同活动生成不同的领取链接,可以嵌入任意产品页面中,使用时统一调取已封装好的领取逻辑,包括计算抽中概率、返回抽中结果以及向用户账户中发放抽中的优惠券。
  以前运营MM经常会在活动里让用户抽奖领券,开发GG类似的逻辑要写好几次,一接到这样的需求就唉声叹气,现在就无需这样的顾虑了
  三、用户使用优惠券
  使用的场景基本就是这两种:用户手动输入优惠码,或是优惠券已在账户中。
  这里主要要做的是以下几件事:
  校验:校验用户此订单是否有使用这张优惠券的权限,这个涉及到上面生成优惠券时提到的一系列限制逻辑。优惠计算:用户选择使用后,将优惠纳入订单金额计算。记录使用&金额分摊:订单提交后将优惠金额分摊到每个商品上,以便于财务计算销售成本费用,以及当用户申请部分退款时能够清楚知道应退多少。
  例如,某订单购买了A(50元)B(30元)C(30元)三个商品,使用了一张满100减10的优惠券,订单生成时不单单要记录使用的优惠券码是多少,还要能够将10元的优惠分摊到ABC三个商品上,分摊方法是:
  A优惠=10*50/(50+30+30);B优惠=10*30/(50+30+30);C优惠=10-A优惠-B优惠。
  四、效果统计
  上面费功夫做了这么一堆事,最后就是看成效的时刻了。
  单一批次效果
  在时间维度上对使用情况和带来的销售额进行统计。
  使用情况包含优惠券的投放数量、领取数量、使用数量、使用率、购买产品的分布情况。
  销售额统计包含成交金额、订单数、客单价等。
  (下图是截取了一部分图表展示
  多批次对比效果
  某个月针对不同用户发了好几批券,一定想要知道哪批效果最出众。所以统计不同批次的效果对比,发现原因、总结经验,也很重要。
  总结,以上是经历了多个优惠券产品后的经验总结。不同的产品使用场景也略有不同,只要掌握了最基础的设计思路,必能以不变应万变。
  经理人为您推荐更多资讯:英语自我介绍大学 职场达人 薪资福利
网站目录投稿: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