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英]蒂莫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1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举重若轻 喜欢导论哲思即本能中知道与相信的思辨故事,客观可证与主观笃信。 我只知道我所相信的。 喜欢第九章运用其他学科,讲述哲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哲学和经济学在关于什么使决策合理的观念上有着广泛的重叠,它们彼此都可以向对方学习。 作者说,哲学是理解事物本质 ,理解我们的理解能力本身,理解和判断我们与这种理解能力是什么关系,极具野心。我说,哲学是归纳演绎,是本质抽象,是提问回答。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二):哲学 所有的学科都是从人类最初的好奇开始的,哲学思考的种子也诞生于每个普通人的好奇。我们从常识中逐渐推理出了各学科的精密体系,也建造出了人类的哲学大厦。 蒂莫西·威廉森,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在这本书中,他为我们揭开了哲学方法论的神秘面纱,展示了这座由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等学科铺展出来的设计蓝图。 跟随威廉森的思考,我们会推翻自己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刻板印象,会认识到哲学是用什么工具让人们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兴趣走向对永恒与无尽的思考。摘自 新京报书评周刊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三):理解不了它,却无往不在其中 哲学源自人类表达对未知的好奇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动力,是创造出我们就拥有的基因本性,还是逐渐进化的生物学文化本能呢。在不断的疑惑困扰驱动下,开始有人决定使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理解去回答那些极端的问题,无论是"我思故我在"抑或是"人们不曾知道物自体",这些都是先人用个人的信念给我们做出的解答。 哲学可以让我们开始独立思考。在这样一个意见淹没事实,盲从代替思考的文化,茕茕独立不会沦为风中左右摇摆的草在这个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哲学的存在价值已然在表面消逝得没有踪迹。的确,哲学不能直接拿来用做任何有价值的事物,然而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哲学,任其消失。反而是越发浮躁的当下,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内心,思考种种更有意义。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四):哲学是怎样炼成的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1/30/%e5%93%b2%e5%ad%a6%e6%98%af%e6%80%8e%e6%a0%b7%e7%82%bc%e6%88%90%e7%9a%84/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 [英]蒂莫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 / 胡传顺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2019-11 子扉我 2019年秋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11月30日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五):向其他学科虚心学习的哲学的未来 由于严重的翻译问题,我不得不将这本原本比较出色的元哲学导论减两星。尤其是读到"双面真理"时,我两眼直冒金星。 所谓元哲学,就是研究哲学本身的系统理论。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建模、常识、逻辑、对抗以及澄清概念的重要性,所以想要读这本书,应当具有一些基本的科学哲学和逻辑学基础。 回归内容本身。抛去很多比如直觉、思想实验、常识的可靠等点到为止的点,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教导我们如何回答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这个问题,必将是所有哲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迂腐不堪的形而上学以及对科学进展充耳不闻的所有哲学家们,必将仍然面对走不出哲学怪圈的命运。正如最后所说的,哲学就其自身而言是一门科学,它与其他科学相互关联并与其他科学一样有自主性,它持续不断地承受着,成为某种别的东西的压力,生活方式的建议或政治论战,道德的说教或语法课程,尽管如此,哲学源自人们表达好奇心这一种自然的驱动,在其问题上由此驱动乃至极端,并决心使用最恰当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而不接受任何替代品。 所以,努力模仿现代自然科学甚至是经济学,以试图将哲学问题规范化、哲学学术共同体化的行为,将帮助我们能够像如今最成功的一门学问"科学"一样,从总是内容上的原地踏步,转向哲学方法论的进步。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六):哲学二三事 笔记: 关键在于,对你要试图获得的东西保有一个清楚和明白的观念;然后,你应该把每一个复杂的动作分解为最简单的组成部分,让它们易于直观,再从此处返回以建构整体。 我们人类做出的判断,即使是我们对眼中显现的事物做出的判断,都是不可靠的。 哲学和自然科学都必须基于普通人类的能力,以多种方式依赖于常识方法去了解这个世界。因此,这两门学科都必须发展出诸种策略以回应以下这种危险,即我们视为知识的东西实际上是错误的。人类的境况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单独依赖于预防,因为偶然的错误势必会悄然而至,尽管我们竭尽所能。在错误发生之后,我们也需要诸多方法以诊断和矫正我们视为证据的错误。 人们如何能够发现自己常识的局限,并且超越这些局限呢?一个自然而然的答案就是:通过遇见某些与自己的常识有冲突的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争论,双方就都有机会测试各自的出发点的优势和劣势。 哲学的争论也可以增长知识,至少可以了解到哪一个哲学立场是站得住脚的。在一场争论中,即使双方仍有分歧,但他们最终可能都改进了各自的理论。 哲学就自身而言是一门科学,它与其他科学相互关联,并与其他科学一样有自主性。它持续不断地承受着成为某种别的东西的压力:生活方式的建议或政治论战;道德的说教或语法课程;无神的宗教或无法阅读的文学;流行物理学或流行生物学;流行心理学或流行神经科学;计算或民意测验。这些压力都很难承受,因为它们表达了对哲学根深蒂固却相互冲突的期望,并利用了哲学家自己对其领域的不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源自不理解哲学如何能成其所是 —— 在哲学家之中,也在非哲学家之中。我希望,我在书里所做的能减少这种不理解。不管能否做到,谁知道哲学将如何在反对任何类型的企图心的文化偏见中好好地存活下来呢?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七):我们需要怎样的哲学 这本书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其带给我们的并非我们想要的哲学,因为我们想要的永远都是有用的哲学。在这个几千年的老国家尤其如此,在这个光速发展着的时代尤其如此。 所谓有用的哲学,实际上就是我们想要求得的人生攻略。市面上倍受追捧的《厚黑学》、《官术经》、《跟王阳明学XX》、《跟曾国藩学XX》乃至各个版本的马云名言,皆为此类。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壮大时我们以孔孟为师,以韩申为师,及至衰弱下去恨不得以德日为师,以英美为师,以苏俄为师…… 不选好的,不选对的,只选最快最有用的。可学来学去,还是个秦政法。何哉?有用而无体也。那我们的体又是什么?磕磕绊绊上千年,上上下下最后发现,原来权力才***是最有用的东西。于是我们渴求的有用的哲学,我们渴求的人生攻略,都不过是讨好权力的说明书。 我们太想赢,而且最好赢得不费力气,于是也忘了去想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场操蛋的比赛。 以至于我们这个盛产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的千年老国,哲学家却少得可怜。因为哲学不应该是这样的,也不可以是这样的。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就不是这样,也幸而不是这样。 哲学是因何而炼成的?哲学是由常识与逻辑锻炼而成的思想。最易为我们忽略掉的,便是思想深处的常识与逻辑,因为看起来无用。 常识即是人人都晓得的事情,人人晓得的事情自然便是常识。我们这样以为着,于是将知识与信仰同混淆进常识中。人必须吃饭才能活着是常识,公民必须爱国也是常识,百姓忠于帝王是古时候的常识,上帝的绝对存在是教徒们的常识。但常识的标准何在?我们对此习惯性地不加思考本能地归之于我们的敬畏——权力的认同便是常识的标准。 于是权力为常识立法,这也造成了我们这个永远无法走出的的莫比乌斯之环。 而《哲学是怎样炼成的》所告诉我们的也正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东西,看似杂芜的常识中,有属于知识者,有属于信仰者。用蒂莫西·威廉森的话来说"所有的常识知识都可能是常识信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常识信念都是常识知识。""如果一个信念是错误的,它就不是知识。" 我们不得不必须清楚的是,权力的触角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常识信仰,从而纠缠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再强大的权力也动摇不了常识知识,2+2=5永远只能是权力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知识背后的逻辑神圣不可侵犯。 或许我们中的有些人正过着这样的生活,坚信着我们所相信的,哪怕明知道有一天我们会弃之如敝履。我们在这相信中甘受权力的拨弄而如饴,并努力学习任何"有用"的知识。所谓的"有用",便是取悦权力从而得以寄生于权力的办法。 而读一读这本书也许会让我们从荒诞的生存中解脱出来,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没有多余的生命浪费在无意义中。 用逻辑作为知识与信念的界限,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把剩下的留给自己,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哲学。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八):哲学的面纱,谁能掀开? 如果说其他学科都是逗号,宗教是句号,那么哲学则是一连串不停的问号,以强大的逻辑追问一切的本源。比如追问达人苏格拉底,他喜欢在市井里随便拉住一个人就开始连珠炮似的对他展开灵魂大拷问: 苏:偷盗欺骗卖人为奴是善行还是恶行? 恶行。 苏:那欺骗敌人,卖俘虏的敌人为奴就是恶行了? 这是善行,我说的是朋友,并非敌人。 苏:如你所说,偷窃朋友是恶行,可是你朋友假设要自杀,你偷窃他准备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是善行。 苏: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会对士兵说援军即刻就到,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是恶行吗? 这是善行。 …… 是你你也崩溃,所以哲学是什么呢?逼死你的一个又一个烧脑而无解的问题吗?显然不是。 哲学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深奥又枯燥的词,在学校课堂或者学术资料、书籍里才会出现,跟日常生活基本没什么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一个低频词。因为中国人更喜欢说,生活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做到为人处世方正圆融,恩怨得失泰然处之,就是掌握了这门艺术的分寸。这里的生活艺术指的是中国传统意义里的处世哲学。 那么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又是什么呢? 胡适之曾为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 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一个切要问题。普通人面对这个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面对这个问题,首先研究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接着追问人的善恶是天生的呢,还是后天习得的呢;然后追问我们如何知道善恶的分别,是生来就有这种观念,还是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还有善为何可以,恶为何不可以,是因为善行有利所以当为,恶行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好了,这下彻底蒙了。 其实,古往今来,关于人生的种种切要问题,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各人也有各人的解决方法,于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即便争论了千百年,有的问题依然没有一定的解决法。比如,孟子说人性本善,告子说人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到了后世,不用我赘述,一千个哈姆雷特陆续而来……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哲学是一个人尽皆知却无人能真正说清楚的东西。不是因为它无解,反而是因为它有太多解了。哲学史其实就是人类思想进化史。不同时代的人遇着的问题不同,所要寻求的解决之道也不同。用哲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的困扰,至于用哪一种配方来治疗,看你怎么选。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蒂莫西·威廉森,巧妙地将这些配方汇集到了这本哲学小书——《哲学是怎样炼成的: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这是一本教你用哲学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说明书。 哲学有什么用?哲学可以说是最无用的学科,但是无用之用最有用。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威廉森揭开了哲学方法论的神秘面纱,让你系统地理解哲学架构。这种哲学方法论不仅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你分析、解决人生难题。 哲学不是一栋令人望洋兴叹的高楼大厦,哲学应该是一幢能够为你遮风挡雨的小屋。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九):《哲学是怎样炼成的》: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提到哲学,我就想到这个经典的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哲学之所以高深莫测,就是因为他总能从生活的一些小事上,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能让读者醍醐灌顶,立马明白生活的精髓。 肯定有人说,哲学离我们太远了,遥不可及,但你必须明白,若你能从生活中常常领略到哲学的美,那一定对你帮助非常大。 在《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哲学的起源、理论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未来哲学的发展之路。 1. 哲学与常识 quot;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常识包括什么?人们或多或少的起始于相同的认知能力,比如观察、倾听、触摸、品尝、探索、想象、思考等等,常识知识,在一个社会里,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都知道。 但是,常识信念并不是大部分成员所相信的,因为我们的常识有可能是错误的,一旦错误,就不可能成为知识,而哲学的根源是"是什么",也来源于常识。可以说常识是哲学的出发点,却不是终点。 人类都是有好奇心的,会对所谓的"常识"产生质疑,比如最早的认知是"天圆地方"到后来证实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圆球,这种质疑能力推进了科学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打雷闪电、山洪暴发等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这便是宗教的早期雏形。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哲学以宗教的形式存在。 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这就是哲学与常识的紧密关系,没有常识,必然不会产生哲学,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常识都能衍生出来哲学的。 2. 哲学与其他科的关系 提到哲学,其实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哲学和历史学是重叠的,因为两者都包含了哲学史,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政治哲学,它追问社会应当如何被组织,有人指出,最好的政体是仁慈的独裁统治,这是政治哲学的一个简单的理论。 在哲学的发展中,不可能无视历史的发展,架空历史的哲学,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哲学与社会人类学,在一定范围内是重复的,比如他们都研究人类如何思考、感觉和行为,都是从社会的内部来观察这个社会,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 所有的哲学研究都以语言方式进行的,所以说,哲学是无法脱离语言学的。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有其自身研究语言的方式。哲学家一直都对语言感兴趣,它是人类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 传统上,研究心灵的是哲学,通常来说,这是一种无系统的自我内省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观察,然后对结果进行推理。很多时候,人们获得证据就是其自身当前的内在意识状态,哲学的推理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撑。 当然,还有其他学科,比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等,都和哲学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哲学不可能单独存在,它的发展和推理离不开这些学科的支撑。 3. 哲学的未来 哲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与其他科学相互关联,并与其他科学一样有自主性,他持续不断地承受着成为某种别的东西的压力:生活方式、政治论战、道德说教、宗教影响等等,尽管如此,哲学源自人类表达好奇心的一种自然的驱动,这种驱动和决心不会轻易消失。 哲学理论的进步造成哲学方法的进步,而哲学方法的进步又造就哲学理论的进步。它的发生不是通过与过去戏剧性的决裂而实现的,而是通过一个艰难的自我完善的迭代过程。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哲学看似和我们很遥远,但其实,每一件生活小事里,都蕴含着哲学的文化。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十):《哲学是怎样炼成的》:始于常识, 进于争论,成于实验,终于建模 "哲学"一词,西语为"philosophy",原意是"爱智慧"。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源于古希腊。那时候的人类社会,正如一个儿童在茁壮萌芽,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一切探究事物本源的学问,都可以归为哲学。 所以,今天我们的学科,老一点的往往都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那里,特别是亚里斯多德,他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那时候的哲学家可不像今天的哲学专业一样,要费尽心思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如果有人问,哲学有什么用,哲学家就会立马翻脸,让他滚出去。 只是到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哲学的产物——人们把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统统独立出来,甚至哲学最稳固的阵地,逻辑学、伦理学等,也都近乎独立出来,只剩下形而上学作为哲学最顽固的堡垒,因此也让哲学有一种"无用之学"的印象。 在今天的很多人眼里,哲学如果不是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们的呓语(当然他们偶尔也会说出几句高大上的语录让人们引用或感慨),那么就是一种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闲没事干的人们的精神消遣。作为一个哲学系的老师或者学生,面对这类疑问,往往只能尴尬地解释:哲学有"无用之大用"。 这种"鸡同鸭讲"的关于哲学的交流,往往也就止步于"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但是对于哲学爱好者来说,更有价值的话题应该是: "哲学是怎么做出来的?" 就这个问题,英国科学院院士、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哲学家蒂莫西·威廉森的著作《哲学是怎样炼成的: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以他40年哲学修炼的经验,给予广大哲学爱好者一个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回答。 蒂莫西·威廉森是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为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丹麦文理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亚里士多德学会和心灵学会现任会长,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一。他出版的多本专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发表论文近200篇,有着广泛的影响,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郡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世界各地的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兼职和讲学。 在《哲学是怎样炼成的》的这本书里,蒂莫西·威廉森系统地展示了当代哲学家是如何利用各种思维工具展开哲学思考的。 哲学起始于常识。哲学和所有的学科一样,都是从人类最初的好奇心开始的,哲学思考的种子也诞生于每个普通人的好奇。但哲学探索的起始点,则是常识。人们从常识中逐渐推理出了各学科的精密体系,也建造出了人类的哲学大厦。当然,常识不仅是哲学探索的出发点,它还是检验哲学家结论的一个标准。 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威廉森揭开了哲学方法论的神秘面纱,让你系统地理解哲学架构。这种哲学方法论不仅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你分析、解决人生难题。 哲学进步于争论。哲学和自然科学都必须基于普通人类的能力,以多种方式依赖于常识方法去了解这个世界。因此,这两门学科都必须发展出诸种策略以回应以下这种危险,即我们视为知识的东西实际上是错误的。人们如何能够发现自己常识的局限,并且超越这些局限呢?一个自然而然的答案就是:通过遇见某些与自己的常识有冲突的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争论,双方就都有机会测试各自的出发点的优势和劣势。 与政治学不一样,哲学的进步依赖争论。明智的政治家有时候通过掩盖问题来扫除分歧,因为另一种方案可能会造成分裂甚至暴力冲突。但智力的探究恰恰相反,它要求相关的分歧公之于众,而不是被遮蔽。 哲学家还经常使用思想实验来验证或驳斥现有的认识,通过术语辨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最终建立起思想模型来,以此探索人类晦暗的未知与已知的混沌空间。 作者认为,哲学就自身而言是一门科学。它与其他科学相互关联,并与其他科学一样有自主性。它持续不断地承受着成为某种别的东西的压力:生活方式的建议或政治论战;道德的说教或语法课程;无神的宗教或无法阅读的文学;流行物理学或流行生物学;流行心理学或流行神经科学:计算或民意测验。这些压力都很难承受,因为它们表达了对哲学根深蒂固却相互冲突的期望,并利用了哲学家自己对其领域的不安全感。 在科学破解一切的时代,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蒂莫西·威廉森从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等角度回答了哲学的前沿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哲学的未来,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哲学到底是什么,甚至建构自己的哲学。 那么,你是否有勇气、有野心、有好奇心进入人类最初与最终的事业?你,是否为未知而战栗? 如果有,那么就请打开这本《哲学是怎样炼成的》,跟随作者的思考,充分领略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等学科铺展出来的设计蓝图,推翻自己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刻板印象,会认识到哲学是用什么工具让人们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兴趣走向对永恒与无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