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同样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原先,相声偏向于小众化,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近几年,在德云社等团体的努力下,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一反常态,重新翻红。而在相声的发展过程中媒介与相声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自相声一词出现,经历了撂地街头、登台入园;广播、电视台大放光彩时期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剧场、新媒介环境三个历史时期。相声最为火爆的年代无疑是广播、电视台时期,历年春晚相声乃至成为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节目,甚至出现过专门的相声广播、电台频道。时至今日,相声借助网络再掀收视狂潮,德云社借助互联网强势发展,让处于低谷中的传统相声又回到民间之中。相声视频、音频可以在各种视频网站、APP上搜索到相声片段,再加之弹幕、网络直播等娱乐形式的出现,相声再获新受众的喜爱。 一、新媒介环境中相声传播的特点 (һ)剧场相声形式上回归传统相声 在剧场内相声演员表演的舞台均按照戏台模式搭建,观众能够看清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此种舞台增加了相声演员传递的信息,让受众获得了相声演员传递的信息。在这种氛围下,传播者与受众你来我往的"交流沟通"中,双方互动性较之广播电视时期更为强烈,这样你来我往的互动形式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剧场习俗"。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受众获得的体验、氛围是广播电视台、电台相声无法比拟的。 (二)相声在内容上回归了传统相声 相声的本质是讽刺。以郭德纲的相声为例,郭德纲的相声《揭瓦》、《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等相声,讽刺意味甚浓。在相声《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有许多对话可以听出相声的讽刺意味。人带来欢乐转变为"歌颂式"。撂地街头时期的相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大家带来欢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增大,相声逐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从德云社的火爆程度来看和粉丝受众群体来看,此时相声的作用还是消遣娱乐为主。 (四)相声的年轻受众基数大 新媒介环境下,相声艺术借助新媒体特别是网络,扩大了相声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是撂地街头,舞台、广播电视台时期无法比拟的。历年上春晚的相声演员均为年轻的相声演员,相声名角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相声听众。 (五)相声的交互性超越时空限制 互联网时代下的相声艺术传播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的优势但也不仅仅有这些优势,相声演员通过反馈、互动等形式。在表演时穿插当下流行词汇、热点事件、新闻等。网络也为受众之间的互动开辟了交流空间,相声爱好者无论年轻、地域、身份、阶层都能够众能网络空间中交换相声观感。在互联网下的相声受众交流是互动性极强的方式,也是超越时空限制的, 是传统剧场中的交流不能比拟的,能够让相声传播者、相声爱好者们之间的交流到达无缝状态。 二、新媒介环境中相声翻红的因素 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艺术传播是大众传播模式。在相声发展的早期,传统的媒介只能将一般性的编码释义成可接受的信息,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足以扩大相声的影响力和受众。因此,传统的媒介在扩大相声的影响力方面不及新媒介。因而,为了扩大相声的影响力与受众需要借助新媒介技术。在新媒介环境中,相声传播者可以通过APP、移动PC端获取相声资源。新媒介环境中的媒介技术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һ)碎片化。 碎片化可以通过两个听众和传播者两个主体来阐释。其一,相声听众获取相声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对于相声的说教意义并不是十分在意,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中,相声听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获取相声资源。其二,相声表演者在表演相声时并不是一定通过完整的传统的相声表演技巧。传统相声讲究三翻四抖、垫话等方式来阐述相声的内涵,而在新环境中相声演员只需将自身掌握的相声技巧通过"现场语境"来自由发挥。总而言之,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内容、表演技巧、相声内涵都呈碎片化特性。 (二)个性化 个性化可以通过听众和传播者两个方面来阐释。其一,听众听谁的相声、喜欢何种口味的相声、通过何种方式来听相声都是由听众自己决定。在传统相声时期,听众只能通过相声传播者安排之后被动接受,听众在选择方面并不具有主动性,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则赋予了听众的自主性,增强了听众的个性化。其二,对于相声表演者来说,听众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激发了相声表演者创作的个性化。相声演员能够根据听众对热点事情的关注来撩拨听众的情绪,同时表演者的时间也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在传统相声时代,一段完整的相声需要40分钟甚至60分钟完成,但是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则缩减为15分钟左右。 三、新媒介环境中相声发展的缺陷 (一)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反馈是迟缓的 传统相声时期和广播、电视时期,相声表演者与听众是打成一片的。相声表演者依据听众的喜好程度来改变相声表演进程以及话题的转变。在传统相声时期强调的是表演者与听众的互动,表演者依据听众的反馈来调整表演技巧。相声的精髓――现挂,在传统相声时期是体现一个相声表演者的水平高低,是最高明的包袱。现挂包袱响不响,可以评判一场相声的水平。但可以看到的是,相声媒介技术的进步与反馈效果是成反比的。 (二)新媒介环境中表演者与听众的关系趋于僵硬 相声表演者无法通过听众的表情、语言来调整表演技巧以及表演进度的节奏。同时,新媒介环境中的表演区间也无法让艺人无法接收到听众的反馈。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艺术传播在获得听众的爱好和口味比较困难,表演者砸挂、现挂技巧也难以表现。媒介技术的进步可以影响听众的观感,而听众影响相声表演者则几乎没有可能。 (三)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声艺术传播的反馈仪式感破坏殆尽 传统相声中表演者与听众有着天然的"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与听众相互影响、彼此感染。听众可能因为某个相声演员的表情、动作甚至一个神态就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使得双方的"命运共同体"的情绪加强。新媒介环境中的听众与表演者被天然的分割,无法形成仪式和群体效应,相声效果也就达不到预期了。 (四)新媒介环境中相声的讽刺功能被娱乐功能所替代 是研究相声的学者还是相声行业内人士对相声沉沦表示担忧。薛宝坤教授曾经认为,相声艺术一味以"笑果"为目标,那么相声难免会沦为粗俗的猥亵的"玩意儿"。仅仅把相声当作是娱乐消遣,这只会给相声市场带来一时的繁荣,当有别的娱乐方式"消遣娱乐" 意义更为刺激、方便时,相声很容易被抛弃,眼前相声的"繁荣"也会随之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