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论著。一卷。明项穆撰。前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支大纶为之序。 项穆,原名德枝,后更名穆,字德纯,号贞元,又号无称子。约嘉隆时生人,卒年不详。秀水(浙江嘉兴)人。元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子,秉家学,工于书法,又精于鉴赏。 书首有王穉登所撰传,沈思孝、支大纶两序,都在盛赞撰者善于书法。全书十七篇。篇一论书统,以为人正则书法也正;二论古今,例举偏古偏今两种弊端,而归本于中和;三论辨体,列举种种性之所偏的弊端,及偏好任性之病,以为施教者贵在因材施教,自学者贵克制自己的性情;四论形质,其中谈了肥瘦的偏弊,以为"必瘦而腴方为清妙,肥而秀方为丰艳";五论品格,将书法的优劣规定为五品,即一正宋、二大家、三名家、四正流、五旁流;六论资学,以为"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苟非交善,讵得从心?……所以资贵聪颖,学尚浩渊。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有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另附评一篇,统论古往今来书家资学的长短;七论规矩,另附辨梅花体之谬一篇;八论常变,以为"夫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也。"然仍多泛泛而论;九论正奇,提到唐代书体的三变,很有见地;十论中和,是其论述中心之一,反对偏颇之弊;十一论老少,以为二者宜混为一致,相待而成;十二论神化,以为神化而不外于规矩;十三论心相,再次发挥人正则书正之旨;十四论取舍,其中独宗王羲之而排斥苏轼、米芾,以为苏轼、米芾书法偏颇,"棱角怒张",只有经由"工力"后才能达到晋人的高度。另附一篇专论蔡襄、米芾书法。十五论器用,修正《笔阵图》上的说法,以为器用必须精良才可为书;十七论知识,涉及到鉴赏。全书论旨一贯,条理井然,独抒心得,无剽袭苟且之袭,行文近似孙过庭《书谱》,风格纯厚,不失为书学史上的一部优秀之作。历来学者都以为本书撰者虽持论稍有过高,但撰者终身讲习书法一艺,研求至深,因而才有此独到之见。 该书有《四库全书》本、《夷门广牍》本、和《美术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