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学数学解题教学


  摘要: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展示过程,善于通过示范、引导、讨论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
  关键词:解题教学;变式探究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解题分析和解题研究,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杠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变化性较强的学科,作为教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的敏锐洞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清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套题型教学,就是教师设法找到各种资料,详尽地归纳各种题型,并整理出解题方法,然后学生记住方法,以后见到同类型题时对号入座。
  误区二:逐点启发教学,教师课前对要讲的例题习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讲授时,逐点启发学生。
  误区三:猜出题人意图,教师在讲授时,帮助学生分析见到某知识点时,联想到本节常考考点,猜测出题人要考某个考点。
  以上三种解题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并非一无是处,大量的题型教学后,学生必然对同类题型轻车熟路,但往往正因为习惯于驾轻就熟,不常开动脑筋,遇到未见过或未反复训练的题型便一筹莫展了。通过逐点分析及猜出题人意图后,若能一下进入关键点,一次猜中意图固然好,但缺少平时科学、系统的解题训练,这个时候可能便束手无策了。可以说,它们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因为并未让学生整体的去面对,分析,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对学生通过解题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及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无实质帮助,久之,会扼杀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以至于只顾猜意图,记题型,套题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二、中学数学解题的思路
  1、一题多解,拓宽思路。譬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例题为: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2,最大值为3,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5,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学生从给出的条件,选择利用顶点式来解决,日常教学,我们会认为学生对这i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已经掌握了事实上,我们错过了提高的最好机会,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如果此刻我们继续引导,并给出提示(对称轴为直线x=2和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5,0)的条件,我们还可以得出什么呢?),让学生进行分析,看看能否有新的发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他的一些解法,通过对这一个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还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解题。
  2、多题一解,寻求规律。在数学学科中,如果想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显然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们需要对一类题型,归纳出适用一类问题的规律和解法,比方说:在图像变换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图像平移的规律,即"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从而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图像绕着顶点旋转180°以及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变化规律。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既可看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转化和灵活运用,同时又使学生认识到要真正理解所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应养成全面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三、常用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
  数学题在进行求解过程中应该分四步骤:(1)审视问题;(2)分析问题;(3)计划步骤;(4)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解题者的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
  首先介绍第一步审题,它就是为了让解题者了解到足够的有用信息,从而为解题做好准备;其次是第二步分析问题,这步是根据解题信息进行分析给出信息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找到规律;再次是第三步,它是根据分析内容进行实施,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是第四步,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根据经典例题举例说明:
  例 甲、乙两地间路程为15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千米,2小时后,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 两人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 不难发现,题中有三类相关联的量:时间、速度、路程,两个可比对象:骑摩托车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将它们放在一个表中分析如下:这道应用题中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两个可比对象:骑摩托车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
  2、与每个对象相联系的三类相关量:时间、速度、路程;
  3、三类相关量中,对两个可比较的对象而言,仅有一类量(两个)已知,但是另外同类两个未知量间的比较关系是已知的。
  解法1 设骑摩托车的人出发后经过x小时两人相遇,则骑摩托车的人行了45x千米,骑自行车的人行了15(x + 2)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5(x + 2) + 45x = 150,解得x = 2。
  解法2 设从出发到两人相遇时,骑自行车的人行了y千米,则骑摩托车的人行了(150 - y)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 2 + (150 - y) ÷ 45,解得y = 60,则(60÷ 15) - 2 = 2(小时)。
  因为有两类量未知,所以可以利用其中任意一类未知量间的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不必理会题中欲求哪个未知数),然后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另一类未知量,并且根据另一类未知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总之,提高解答数学习题能力,除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之外,还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数学时,发现疑问和明确解法往往是在一起进行的,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所思,有思方能促进学习的深化,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应该把发现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学习数学应当有"法"。但又无"定法"解决问题也是这样,要想把学习解题方法规定为某种固定的模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并不排斥学生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期待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丁尔《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数学方法论讲义》。数学计算机科学系,2011.6.
网站目录投稿: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