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管理国家标准中,知识管理被定义为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知识管理应把知识作为组织的战略资源,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它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知识的创造、积累、共享及应用为目标。学校作为组织的一种,理应以知识管理"国标"为参照,在其指导下,进行学校、教师的知识管理。 对于学校与教师来说,目前关注知识管理的并不多见,普遍存在缺失知识管理活动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在未来世界,对学校排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校教师团队所掌握知识的多少,所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探索教师知识管理是实现经济社会中教师团队这个组织的知识与学习的永续经营与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与教师都应该重视知识管理。 "国标"将知识地图定义为"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协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知识。"它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研究表明,使用知识地图有助于知识导航、知识共享、挖掘隐性知识财富、加速知识的创造与更新。 为什么学校要有自己的知识地图呢? 所谓学校知识是指一所学校所拥有的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学校的事实知识指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原理知识指知道是为什么的知识;技能知识指知道如何做的知识;人际知识指关于谁知道,谁知道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也称人力资源知识)。 学校知识不仅仅是可见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岗位职责、活动流程和规章制度,以及校史等,还包括隐藏在学校内部的知识,如学校文化、办学特色、校本资源,以及可以成为学校资源的家长、社区专业人士和校外有关专家等。不论是可见的学校知识,还是隐藏的学校知识,如果缺失对它们的管理就会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其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作用。 学校缺失知识管理理念,会导致学校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学校知识零散与破碎;二是学校知识的隐身与丢失;三是难以传递与多次利用。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它包括学校知识库图、教职工图、专项工作知识地图和校外专家地图等。 为什么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知识地图呢?教师不重视和不善于进行知识管理,也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教师个人显性知识的凌乱;二是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失语;三是不利于教师知识共享。教师个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和隐性知识(未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促使教师的隐性知识(内隐的经验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外显的理论性知识)实现转化。 当下,鲜有教师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不仅对理论性知识缺少获取与组织,对经验性知识也缺乏必要的存储与整理。不善于进行知识管理,是许多教师难以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无法成长为卓越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既要通过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四种模式,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相转化,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知识,还需要使用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帮助自己建立知识库以及管理个人知识,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进阶,走向卓越。 学校与教师的知识地图搭建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技术和专业方面的。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当下,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依据知识管理"国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出台政策文件和标准,引领学校知识地图搭建,指导教师搭建个人知识地图,为学校与教师使用知识地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