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日前摸底发现,今年阜南县共有8275名农村学生从城区和外地"回流"至该县的乡镇学校。阜南县教育局局长表示,"回流热"的成因在于当地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结构更加优化,家长、学生不愿再"舍近求远"。(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差距也在逐年缩小。不过,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落脚点,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均衡城乡教育水平更为重要,这也是吸引城区和外地学生"回流"的关键因素。 质量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现实中,农村学生之所以涌向城市,不仅是看到了城市学校的良好办学条件,更看重的是城市学校优质的教育水平。因此,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问题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水平均衡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等教育资源好的地方去上学,乡村教师也纷纷往城市学校流动,从而形成条件好的学校师生超编超员,乡村偏远学校生源不足、教师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教师"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要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是首要任务。要遏止教师"移民",我们要谱写好"两部曲"。一是政府要构建城乡教育的"公平曲"。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合理进行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和教师编制管理,给农村学校以政策倾斜,不断充实和壮大农村师资力量。二是学校要谱写教师敬业奉献的"育才曲"。学校要加强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其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让他们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去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遏止学生向其他地方流动。 第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智力保障。切实加强教师学习、培训,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师徒结对帮扶、"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育观念大碰撞、大讨论、大转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第三,狠抓教育科研工作,确立课程改革发展的突出地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支撑。要克服"官本位" 价值取向,充分考虑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让办学目标指向名师培养、学术研究、现代人才培养上,以"名师出高徒""科研出学术"等观念促进课改的有效落实。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科研规划,开展切实有效的改革实验研究;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如此,盲目"择校热"、城镇"大班额"等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学生"回流热"就能得到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