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期四第一节是数学课,下课时,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才学的两个定义背下来,到晚上放学时还不会背的,则回家抄五遍。 数学老师走后,许多同学就开始练习背了。但葛小月同学没有。她觉得时间还有很多,所以不急。第二节课的课后时间比较长,她打算那时再背,而现在她要先玩一会儿。 很快到了第二节课的课间,葛小月看见有人在背数学定义,便也拿出数学书来读。但这时有两个同学来找她玩。她心想:中午时间长,留中午背吧。于是她放下书,与同学玩了起来。 然而吃过饭后,葛小月把背数学定义的事忘了,根本没有进教室,与人在操场上玩了一中午,直到打预备铃才到班里。看到有人在背书,她才想起背数学定义的事,但刚掏出课本没读两分钟,上课铃就响了。 下午还有两个课间。可是,第一个课间时,葛小月被语文老师叫去订正作业了。而第二个课间,英语老师又来检查大家背书,葛小月不得不背英语。 就这样,到放晚学时,葛小月与几个贪玩的学生没有背下定义,被罚回家抄五遍。 抄五遍其实也不多,定义并不长。可能也正是因为觉得不多,所以回到家后,葛小月没有先去写。她想:先看会儿电视吧,等妈妈做好饭,吃过饭再写。 按理说,吃过饭写也确实能很轻松地写完。但没想到的是,吃过饭后突然停电了。家里没有蜡烛,葛小月也没去买,心想一会儿就能来电的,谁知直到一小时后才来电。 葛明拿过书包,先做了语文与英语作业,然后拿出数学书抄定义。但这时已经九点了,困意袭卷全身,所以葛小月抄得马马虎虎,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时,老师让她念,她自己都不认识写的是什么。 2:
葛小月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成绩不好。和许多家长一样,葛小月家长认为葛小月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脑子笨,学不会。可是,如果他们了解到葛小月这种学习表现,就一定会改变看法的。 葛小月的这种学习表现,主要是什么问题呢?表面看起来她是贪玩,但其实在贪玩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向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人存在一定的拖延倾向,50%的人遇事总会不由自主地拖延。而这大多是从小就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严重的拖延症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一旦出现上述种种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而对于孩子,家长则要从小帮助学生改掉拖延的毛病,因为孩子形成拖延的毛病,会直接影响学习,从而间接影响未来的人生发展。 3:
怎样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拖延症呢?家长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法进行测试,即布置孩子做一件他能完成但却不是喜欢做的事,给予非常充足的时间,但要在旁边放一大堆零食,然后观察他的表现。 1.是否不到最后期限不交活。 2.是在时间充足时做,还是在时间不多时才做。 3.做之前有没有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 4.看孩子是否一边吃零食一边做,每次吃零食的时间是否长于做事情的时间。 5.催两次看看他的反应。 6.安排一个孩子找他玩,看他的反应。 7.看孩子最后任务完成的是否认真。 这样一系列的测试,不用解释家长也可以明白。一般而论,有拖延症的孩子会有以下表现: ·对于任务没有时间规划, 大多会拖到最后才交差; ·时间充足时不急于完成, 到时间不多时才匆忙去做; ·在做的过程中容易分心; ·受到干扰爱找理由安慰自己; ·对于催促口头上应付, 实际行动则较缓慢; ·完成任务的质量不会很高。 4:
有拖延症,对于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呢?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分析他的拖延表现,以让孩子对自己的拖延症有所认知。改错的前提是知错,孩子只有自己认识到了,才能有意识地去纠正,才能积极配合家长的帮助。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讲明拖延症的危害,让孩子有改掉毛病的内在愿望,有主观能动性。 第三,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规划时间,接受任务后,懂得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第四,要让孩子认识到意外事件对完成任务的巨大影响,教孩子在做时间计划时学会预留一定时间。 第五,家长在多督促孩子,不能任由孩子散漫。孩子及时完成任务,要予以表扬,反之则进行批评、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