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让缺乏梦想的大学生有梦可做


  近日,作家毕飞宇受聘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仪式暨首场讲座活动在浙江大学举办。谈及现在大学生与之前他所处年代大学生的区别,毕飞宇称:现在的大学生过于实,应该注重"虚",多增加些梦想。(9月19日中国新闻网)
  毕飞宇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当下大学生的心态和生存现状。至少在部分大学生那里,对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让位于对现实的迷茫和突围,令人唏嘘。但在我看来,每一名大学生,乃至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还记得年少时,曾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艺术家",那时,梦想其实就已扎根在心中,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被慢慢淡化或隐藏,及至到了大学,就逐渐沦落到了"过于实"的境地,梦想很少再被提起。
  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过于实",在很多情况下,或为生计所迫,或为世俗所累。有些大学生,尤其是一些贫困学生的身上肩负着改变家庭生活现状甚至家族命运的重任,对于世人眼中"好工作"的追求往往会成为他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于是,与"好工作"紧密相联的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资格考试等备受重视,功利化读研、拼命挤进体制内、进入北上广或是逃离北上广等现象也接连不断。骨感的现实正在一点点蚕食着大学生曾经丰满的理想。这些现象的存在可能与暂时的就业难、用人制度的不完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有关。但深入思考,也不难发现,这些务"实"之举,和个人梦、家国梦等貌似渺远的"虚"并不对立,反而紧密关联,处理得好,还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那么,怎样才能使大学生"不忘初心",唤醒和激活内心梦想的种子呢?
  一是学校要抓住激活梦想的"灌浆期",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每一名大学生都拥有令人羡慕的年龄优势和身体优势,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段,正是激活个人梦、家国梦的黄金时期。如何抓住这一理想塑造和精神培养的关键"灌浆期",无疑是每一所大学都要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切实改变那种念文件、发指令等枯燥甚至苍白的教育方法,采用更多令大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动人心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更多的实习、实践平台和机会,加大实践育人力度,使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效,从而使大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拥抱理想,拥抱未来。
  二是大学生要自我砥砺意志品质,将个人梦与家国梦有机统一在一起。处在现在这样一个每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伟大时代,大学生们应该看到,要想事业有成、人生出彩,就既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涵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广阔胸怀,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而后者,将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步履更加稳健。
  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上大学不只是学专业知识,更是为培养健全的人格,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因摆脱了沉重的升学压力后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种名不副实的休闲时光,甚至蹉跎岁月,虚掷光阴。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看重大学生的意志、毅力、品格、胸襟、习惯、协作精神等"虚"的非智力因素,大学生们更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做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三是全社会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制度环境,让大学生的梦想之种有机会破土而出,茁壮生长,开花结果。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大学生的利好政策。今年2月,武汉创新出台一系列大学生留汉政策,力争5年内将100万名大学生留在武汉,之后又相继出台吸引人才在汉创新、创业的"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更是强调,科教人才是武汉独特的创新资源,也是湖北的竞争优势。留住大学生,就留住了未来。有理由相信,当这样的尊重人才、尊重大学生的政策越来越多出现的时候,大学生的个人梦、家国梦将会闪耀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网站目录投稿: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