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最快速区别青花瓷朝代的方法


  古物新赏李某人 2019-07-05 16:42:14
  唐青花
  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从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唐青花的特征
  1、器型有枕、壶、碗、盘、盒、罐和炉等类型,多见小件,大件不多。底足分别为"玉璧形宽圈足"和"玉环形窄圈足",不施釉。
  2、青花纹饰有团花(如牡丹和菊花)、梅花、草(如蔓草)和椰子树、流云、云气、菱形、花叶、花草、鱼、点彩、条斑彩,还有动物(如蝴蝶)。青花纹饰有的手摸有凸起的感觉,有的与釉面一样光滑等等。
  3、胎较粗较厚重,胎色灰白或白中微黄,断面有较明显气孔,胎中可见黄、黑色小砂粒;肉眼或低倍放大镜下可见到开口气泡。
  4、器物釉色(为钙釉,也称灰釉)为白中带灰或白中泛黄(呈米黄或灰白色),透明度较差,有的呈乳黄色或牙黄色或牙白色,釉面光亮,带有可见细密裂纹,器物内外及底心部均施彩,圈足部未施釉。
  5、胎、釉之间有一层厚度不同的中间层即化妆土。
  6、青花纹饰大多发色鲜艳,纯蓝或浅蓝色,并有晕散现象,有的在青花纹饰浓处可见到黑色小斑点。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宋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
  宋青花瓷的特征
  1、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
  宋青花瓷颜色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纹饰上,宋青花瓷图案纹饰多为牡丹、菊花、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的更加复杂。
  4、器形上个,宋青花瓷趋于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本文由福羲国际艺术品销售经纪李小姐整理撰写,藏品咨询v信(linlingling150)
  元青花特征
  1、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
  2、文饰: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
  3、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晴料,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的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
  4、元代青花瓷器的胎,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台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表面粗燥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
  5、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比青白釉高。
  6、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沙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7、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属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属款外,其他瓷器的款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明代瓷器的特征
  1.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
  3.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
  4.永乐,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之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肉层的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在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尤甚。
  5.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斑痕迹的现象。
  6.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7.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富字。
  8.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9.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一般格式为"大明XX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飘浮感。
  清代青花瓷器的特征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开创清朝特征,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早明是筒状炉,顺治爲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景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要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初期呈色灰暗,顺治初期冶艳收紫。顺治时少数爲酱心,康熙时继绝,雍正时便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朝适意花草、云龙纹多。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肥削小巧石。画花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皆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全国尽皆春"。或"梧桐叶落,全国皆春"。一般借有写"红叶传书疑,寄与痴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年夜清顺治年制,也有年夜明顺治年制,多是窑工有抗清豪情所致。祭器多干收编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假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果最年夜,制型千变万化,工艺详实粗巧,颜色翠绿。《陶雅》上说:"天下之瓷,以吾华爲最;吾华之瓷,以康雍爲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制型:后期比拟敦薄,器型革新未几。后期薄薄皆有,以薄爲主。器型史无前例,幻化莫测。罕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爲多。后期则不雅欣赏,陈列器物删多。年夜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革新较多,有洗式、墩式、四圆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奇特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借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背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年夜,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门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心不较着。盘碗底部皆有极细缩釉面,象针鼻眼。
  3.胎釉:后期疏松,瓷量灰白;后期坚致,瓷量细白,如糯米粉。后期釉色白中闪青,露铁,后期闪现浆白釉,黑暗。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删强。明朝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后期以石子青爲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爲主,呈色光芒光耀明快、洁明。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考究,具有清初年夜画家"四王"的笔法,闪现条理。好的青花有玉量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中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借有花觚与笔筒,主若是青花,心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润饰藻饰之。
  5.纹饰:后期粗暴,有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挖蓝处常常分聚散溢不工整。后期技法流利、工巧,面蓝用山川画的披麻皴。题材,后期有山川人物龙凤花鸟鱼虫飞禽等。后期,题材宽年夜、网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班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常常用釉里红钤记。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和平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直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直水流觞"等。清朝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条理多。康熙时初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后期楷书,后期用篆书。"年夜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借有永乐宣德、嘉靖的假托款。明朝书法刚毅无力,清朝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爲虚弱软弱硬朗。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大众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收躲、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偶石宝鼎之珍等。干收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普通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收灰。芝麻酱心、康熙皆有。康熙时有很多假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面是用笔有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春叶、圆胜、团鹤、团凤等,借有画笔、银锭、如意的,露意爲"必定如意"。图记款,明朝有,但较少。康熙借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独一双圈的。康熙初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心薄,微撇、身矮。借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粗工巧琢,考究建胎,不见接心。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详实雪白,瓷化程度好,胎体薄薄平均,釉汁津润津润。
  4.青花:担负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门仿明朝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心料,而是用野生面染,使之晕散。民窑器收青带灰,足根圆,图案机械。雍正时,唐英督制的青花釉里红,颜色掌握自如,荣耀斑斓,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后期开初,侧重于图案化,板滞,雍正时继绝。纹饰有仿明朝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躲文,机械。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爲多;棋琴字画以女爲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爲多,"年夜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皆有。假托款,以仿成化、宣德爲多。民窑罕见圆块款、肥白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后期坤隆后期皆有。
  四.乾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制型:瓷胎薄薄兼有,方式应有尽有。有日用器、陈设品、纸墨笔砚、祭奠用品,借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打破,罕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景象,坤隆时皆无搭釉,双环活络。年夜件器,不变形,工整,薄薄平均,成型线条僵硬,不及雍正时平宁。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芒好,部门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后期担负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机械,不及雍正斑斓,但图象清楚,呈色不变。浆白釉,康熙细,坤隆粗。坤隆色陈,康熙青灰。浆胎青花,重量沉、有开片,坤隆仿康熙,釉面不服整,有桔皮纹。借有小巧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民窑繁复。后期开初以凶祥图案爲首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和山川、风景等。
  6.款识:篆书款删多,楷书款加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坤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拟:
  1.制型:坤隆沉浮工整,薄的也平均。嘉庆薄重蠢笨。
  2.工艺:坤隆详实,考究建胎,圆足,露胎未几。嘉庆粗糙,不考究建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坤隆胎量坚致细稀,釉色细白亮光。嘉庆胎量粗松量沉,白中闪青,亮光度差。
  4.青花:坤隆光芒光耀杂实。嘉庆灰暗,色不不变。
  5.纹饰:坤隆绘画工巧、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凶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以后,经济式微,青花衰退,粉彩删多。光绪时,青花一度恶化。按照清宫档案,光绪婚配时,烧制很多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载:"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粗者"。
  五.嘉庆以后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制型:薄重蠢笨,线条僵硬。瓶罐有饰耳的制做圆法,如夔凤耳,蝙蝠耳、狮首耳、双龙耳、鹿头耳等。新的种类有:青花邓罩、药瓶、脸盆、壁瓶、痰盂等。
  2.工艺:粗糙,足根圆而粗,建胎不粗,薄薄不匀。
  3.胎釉:胎量详实而脆,稀度不强,硬度不敷。釉色细薄,不敷津润津润。道光时釉面有海浪纹、不服整,光绪时部门有桔皮纹。
  4.青花:收色斑斓少,白洋闪灰多,一般闪灰褐色。总的特面是具有流落感,底釉较薄。闪现洋蓝,呈色流落刺眼。
  5.纹饰:不敷粗细。凶祥图案盛行,勾莲图的盘碗较多,祸禄寿三星图,初于雍正,同治、光绪时删多,蝙蝠、寿桃、麒麟送子,借有五祸捧寿(团寿字)。道光后,带有瓜蝶画在一路,意爲瓜迭绵绵。借有金鱼、鸽子、狗、猫等。
  6.款识:帝王年号款。嘉道时楷篆两用,咸歉后多爲楷书。图记款,有蝙蝠、寿桃、百结等,各朝而异。嘉道时画双蝠,道光咸歉时蝙桃各一,咸歉时二寿桃,同治时一寿桃,道光以后有百结。
网站目录投稿: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