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酒泉舞狮习俗


  舞狮子,也叫"耍狮子"、"狮子舞",是酒泉民间正月十五"闹红火"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舞狮子大约在唐代传入酒泉,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西凉伎》为证:"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这是对唐代河西一带耍狮子情景的生动描述。
  唐代以后,狮子舞开始兴盛,规模宏大。在阵容上,不但有大狮子、群狮和狮子郎表演,而且还增添了小狮子表演。其主要特点是表演功夫过硬,表演者攀登在叠起的13张方桌上,上下翻腾,举步自如,极为精彩。
  舞狮子在表演上具体可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以表演狮子的生活习性为主,动作细腻诙谐,主要表现狮子温驯、活泼的神态和嬉戏的各种姿态,如搔痒、舔毛、擦面、洗耳、打滚、抖毛等。"武狮"则侧重于技巧,动作敏捷轻盈,表现狮子的威武、勇猛等特点,表演动作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狮子头用竹篾作架,彩饰,狮身主要用黄布栽毛做成。两人扮一狮,身穿与狮身颜色相合的裤褂。一人撑狮头,一人扮腰尾,互相配合行动。
  每头狮子旁边有一古装少年手持彩球引舞,表演时大鼓、铜镲伴奏。
  随着鼓点的轻重快慢可表演狮子登山、狮子打滚、狮子滚绣球等多种花样,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舔毛、擦脚、搔头、朝拜、翻滚等;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踩青等。
  舞狮子过程中,为突出效果,配有鼓乐或音乐。鼓乐,主要是以锣、钹、鼓等伴奏的打击乐器。夸张的舞蹈动作,配以雄浑、激昂的音乐,声势浩大,气势恢宏。
网站目录投稿: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