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是一本由[日] 西川美和著作,雅众文化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精选点评: ●关于电影的态度相当坦诚,《裸体》和《同胞》两篇尤其,严肃地探讨了许多人都会有意避讳的一个问题。关于拍摄《摇摆》前后的种种态度和观点,也相当值得玩味。在我看来,《摇摆》无疑是西川美和最好的电影 ●早课: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上次看过西川美和的小说《永远的托词》,长在描述和抒情,短在叙事。而这本就完全在这两项之外,是和电影有关的吉光片羽和犀利洞察,开篇起手就不同一般,那个叫朝青龙的相扑士退役事件描述,把我们万人憧憬的英雄概念给打下马,以及连续杀人魔激发了西川的情感宣泄,不可名状的沉睡之物得到了救赎。那些无法成为英雄的人物,反而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和电影。 ●第一部分漫谈电影种种边角最有趣,叙述真诚但思考较浅,轻巧短小适合用于消遣。 ●关于香川照之和松隆子的描写特别生动有趣。其实七年拍三部片子,未必算一种"低产",而且西川美和是有自己很多思考和趣味的导演。这样的创作者,观众对其会有耐心的。 ●前半部分专栏质量很高,真挚有趣,后半段塞了一些凑篇幅的豆腐块文字。 ●小黑沟之后,日本电影中文书籍经过是枝裕和、寺山修司、吉卜力和今敏的一番轰炸,又出现了西川美和这种冷门艺术片向。当然,一切得亏她属于是枝组导演(得力干将)。第一部分的思考最有意思。不难发现,西川内心并不是那种想象的东方女性或日本女人特质,她赞美相扑手,塑造女子举重选手,在德国裸体混浴。尽管一次次对身为电影监督感到羞赧退缩,产量低,却也不减她是对电影有持续热情的女子。本书翻译问题瑕疵不少,如谷奈绪美和《下一站,天国》等处。 ●喜欢封面,有些寡淡,想看更多的拍摄现场和创作经历,不过比较多的是自己的感想和成长的部分,当小品文看还算轻松 ●讲电影的部分蛮有意思 ●N0.3 filmmaker會寫書真的很加分,看看賈樟柯。電影可以「故弄玄虛」,但文字不會。PS: 書腰好漂亮~ ●先给西川美和作品排个序:蛇草莓>亲爱的医生>摇摆>永远的托词>卖梦的两人。可见,这是一个出道即"巅峰"的大才,成名趁早,师出名门,能写(小说)会拍(电影),还长得美——真乃人生赢家了!本书文字浅白,实诚坦率,触及话题范围甚广、尺度不小(第一章笔触甚是犀利),生活中完全没有"才/美女"之偶像包袱,对自身弱点坦陈得清楚明白,文笔幽默,谈及和松隆子去开叉车、收到过多赠书的抓狂情景太可爱了!胶片情怀浓重,然而也痛快承认其实肉眼很难分辨胶片与数字摄影的区别;热爱电影之心热烈动人——"我是电影人,这是一种何等的幸福。"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读后感(一):拙劣却诚实的文字 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不乏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导演跟松隆子一起学叉车的经历、导演助理S君养飞鼠的趣闻、导演年少时阅读太宰治所带给她的震撼等等。 读这本随笔之前,看了两部西川美和的电影,都很喜欢,她可能不是追求某种技巧上完美的那种导演,但是电影总能让人看到希望,人物试图摆脱困境。她的文字也和电影一样,温暖又不乏力量,正如她对电影的理解:"人们在日常中与从不间断的现实对抗,而我们则创造了提供片刻喘息的暗幕……"电影随笔包括了一些制作过程的细节,比如说到模拟线香燃烧的声音是用平底锅炒青菜的声音处理得来。而记录了导演是枝裕和对于描绘者时常有放纵残暴的性质反思的话也让人深感启发。 "后来,我终于迎来确定信仰的时刻。在那一刻,我完成了从‘Movie’到‘Film’的价值观转换。"——西川导演对电影虔敬的热爱令人动容。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读后感(二):内容之外的感想 以导演之名出版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导演本人亲手写就,国内比如贾樟柯、陈凯歌、冯小刚;另一种其实并非导演本人亲手码字写成,原因之一是导演本人一般都忙于电影创作,很少有时间潜心写作;二是一般电影人其实只醉心视觉,而并不钟意文字,这类署名著作一般是由访谈、讲座、以及脚本等相关文字内容拼凑而成,其中不乏掺水之作,自然也有不乏价值之作,例如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以及《许鞍华说许鞍华》等,西川美和显然属于前者,象她这样真正爱写、会写、擅写的导演其实在日本电影界有不少,黑泽明、北野武、是枝裕和、小津、蜷川幸雄、今村昌平、大岛渚、金敏……,全属此类,甚至是多产作家,西川美和算是年轻一辈女导演中十分别致的一位,她的文章都是随笔类的,读来风趣生动,却包含了很多在电影创作以及生活历练之中的独特心得,阅读感受犹如春风拂面,令我边看边忍不住用记号笔划了不少重点,还在书页空白处写了不少心得笔记,感觉这是一本读完之后,仍然会时不时从书橱中抽出来随机读几页的有趣读物。具体内容在此不赘述,毕竟是感想文不是劝学书,另外要小小吐槽一下腰封上对"裸体"的放大宣传,这不过是众多短文中其中一篇的提及罢了,这样的冷门书还要被拎出裸体做卖点,真没必要,购买阅读这本书的人,决不是冲着这个去的。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读后感(三):X的意义,是对电影艺术步履不停的探索 X是什么? X英语字母排列中第24个字母,是未知数,是无限的可能,是千言万语的表达,也是对于已经完成和未做之事的各种思考。 而西川美和给予X的,是更多值得让读者和观众都去一探究竟的意义、特别的意义,那是她围绕电影所产生一些领悟和理解,它可以是对于英雄这一定义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于角色试镜经历的体会,甚至可以是电影中的动物和声音。 西川美和用笔去写世界,然后再用影像来将她笔下的那个世界变为具象。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西川美和都是从她的电影开始,知道她是一位日本的知名导演、编剧,但与此同时,她值得去被人瞩目的还有她作为作家的创意和才华。她的作品多次入围"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三岛由纪夫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更是受到得到江国香织、西加奈子等直木奖得主的一致盛赞。 与此同时,西川美和的电影大多是来自于她自己创作的故事,她用镜头将那些故事中的残酷与温情逐渐铺展开来,古井无波的表层之下是波澜起伏的情感。所以有媒体曾这样评价她说:"同样是讲故事,作家使用文字,导演运用影像,很少有人二者兼擅,而西川美和是个例外",而她自己却说,"我庆幸能够在小说里深挖人物内心,观察他们,然后在电影里呈现我的观察。" 电影的魅力是无穷的,因电影而生的思考更是无穷的,《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作为西川美和围绕电影而写的一部随笔集,可以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走进西川美和的电影世界,捕捉她那些或灵感闪现、或一丝不苟的时刻。 围绕电影的X,也是围绕西川美和一生的X 西川美和对于电影的态度之坦诚,从这本随笔集中多有流露,面对跟电影相关的问题,西川美和似乎更加"肆无忌惮"了——她"肆无忌惮"地讲述着电影中塑造的英雄与现实中英雄的差异,"肆无忌惮"地聊起为了电影而做过的那些看似疯狂举动和趣事,甚至,"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对于"裸体"的一些看法…… 这些被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问题,却都得以被她严肃对待。 相较于之前读过的很多略显文艺的随笔,我更喜欢看这样充满坦诚态度的"聊天",西川美和像是在一边回忆着过往,一边侃侃而谈,原来,她的电影的世界里有着那么多不为人知,或是让人会心一笑,或是使人陷入沉思。 "下马" 英雄也曾是一盏明灯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太多的英雄觉得,他们有的身材伟岸,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头脑聪慧,但其实为了展示电影的张力,很多英雄的形象都是经过艺术手段的渲染的,在很多时候,英雄就像人们心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就像西川美和说的那样—— "人心还是需要幻影,独自赶路惊恐无状,谁都想要一个照亮自身前路的存在。无论大人物抑或小角色,只要那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自己也就能活下去。" 相扑士朝青龙关取退役,也依然是英雄,而"我的英雄,并非他的英雄",无论这个"英雄"处于怎样的一种境况,他还是闪光的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路,这大概就是英雄的意义吧。 在艺术的视角下,直面"裸体" 说实话,写下这两个字我都是有点担心的,她敢,但我不怎么敢(不要笑我,认真脸)。 "裸体"在很多人的眼中会被过分解读,又或者给她加上一层彩色的滤镜,让它变得更加难以启齿,甚至被当做很多电影中用来吆喝的重要"卖点"。但是,如果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一元素,让它为艺术服务,那么,"裸体"带来的冲击将超越视觉上的体验。 西川美和用凯特·温丝莱特在两部不同电影中的"裸体"镜头,来阐述这一因素对于电影细节及其"命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记得凯特在《泰坦尼克号》中的曼妙又完美胴体,和少女罗丝那种正值青春的年华与想要冲破束缚的渴望不谋而合。而在《朗读者》中,凯特已然青春不再,西川美和形容那是一副"濒临腐朽"的躯体,可恰恰是这样的一副身体,是对那个中年女售票员的角色的最好诠释,无需去刻意地寻觅完美无瑕的身体,那是对电影和其意义的尊重。 为了电影角色需要而真的让女演员们去练举重、考叉车驾照,也是很认真了 看到这些趣闻,一边觉得忍俊不禁,一边忍不住对西川美和对于电影这种认真的态度敬佩不已。 你有没有见过哪个导演为了拍电影,让女演员去参加举重训练,结果把演员训练成专业运动员、被教练催促去参加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演员竟然还一举夺得东京大赛的金牌! 这样的事情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西川美和的身上,而那位被教练喊话:"你们电影什么时候拍完,两个月后就是关东大赛了!"还准备让她去参加运动会的女演员就是一度对未来之路感到无比迷茫的江原由夏。 除此之外,如果你知道西川美和的电影,一定听说过她和日本著名女星松隆子合作的那部《卖梦的两人》,但是你是否知道,为了电影中松隆子开叉车的一两分钟的镜头,她们两个真的去报名考了叉车驾照。 这些事情再次被提起可能会觉得有些好笑,可就是这些对于电影中那些细节的认真和执着,才是最闪亮、最珍贵的吉光片羽,也是支撑着西川美和从movie走到film的隐形力量。 讲述"另类"兄弟情的电影《摇摆》,竟是来自于她的一个噩梦?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但也是最常发生的,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是灵感的降临。一次邂逅,一些改变,甚至一场噩梦,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源头。 小田切让主演、西川美和编剧并执导的电影《摇摆》就是这样来的。 这是西川美和导演的第二部长篇电影,也是一对兄弟之间罪与罚的爱恨挣扎,一座摇摆的吊桥上掉下一个女人,一对和这个女人有关的两个兄弟——隐忍温和的嫌疑人哥哥,还有坦率火爆的目击证人弟弟。 他们性格迥异,同时又彼此羡慕着对方的一切,他们的爱与恨在被掩饰的古井无波的表象之下,其实早已波涛汹涌,直到和兄弟二人都有关系的智惠子突然从摇摆的吊桥上坠河身亡,而就在那一时刻,同时身处桥上和桥下的兄弟俩隐藏了多年的不甘与愤懑蓦然爆发,让他们走向了不可调和的两端。 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不仅引起了轰动,更是成为了西川美和的成名之作,然而这样一个故事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西川美和的一个梦。 梦中,她眼看着她平时温厚老实的朋友成为了杀人犯,而她自己更担心的却是这位杀人犯朋友会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当初的友谊变成了貌合神离,人性与伪善让她在梦中苦苦挣扎,也成为了她想要创作出这部电影的一个出发点。 就是这样转瞬即逝的一个梦,或许我们醒来就会将它抛之脑后,顶多会对朋友说笑谈起,而西川美和却将那种冲动变成一部电影,她巧妙的选角和对于剧本的精益求精,让她一再地去完善,并且在太宰治的短篇小说《越级诉讼》里,犹大在出卖耶稣后的表白中汲取了灵感,将爱恨交织的情感与悬疑紧凑的气氛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将这个梦搬上了大荧幕,让这个故事中那复杂的恋情、难解的真相和说不透的人性带给更多人以心灵的震撼。 是枝裕和为这部电影担任策划之后,高度赞扬了西川美和对于原创的坚持:"最近20年,日本电影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于是我通过坚持原创来对抗这一现状,但西川美和导演在这一点上做得比我更好。" 与是枝裕和亦师亦友的关系 说起是枝裕和,很多人会将西川美和说成是他的徒弟,是嫡传弟子,的确,西川美和不仅曾经做过是枝裕和的助理,在一次电视台面试中被是枝裕和赏识,与此同时,他们两人创作电影的风格和题材也是十分相近的,他们都擅长用细腻的情感去写跟家庭有关的故事,却又不尽相同。 是枝裕和写家,会更为注重这个"家"中的每一个角色作为不同个体之间的特色,而西川美和的作品中,"家"则更像是一个大的环境,"家"中的人们来自于一个特定的群体,将家庭中的亲情和其他一些脆弱的情感,用镜头语言娓娓道来。 在她的镜头下,人们看起来有些冷漠疏离,有些颓废灰暗,却从不曾脱离日常生活该有的气息,不曾赶走生活本该赋予人们的希望与勇气。 那是阴暗中的一盏灯,是光与影的交织,是灿烂与龌龊的撞击。 对于家庭题材的刻画上,我们可以看出西川美和所受到的来自于是枝裕和的影响,他们镜头前的家庭往往会冲破传统的格局,为剖析人性而服务。与此同时,西川美和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她总是可以让那些身处漩涡中的人们讲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对于西川美和来说,是枝裕和不仅仅是她所尊重的老师,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两个人对于剧本的认真程度都是近乎于执着的,他们经常会在写完剧本之后互相寄给对方修改,在这件事上还有个有趣的小巧合,据说西川美和在创作《永远的托词》的剧本时,收到了是枝裕和寄来的《比海更深》,而这两部作品竟然都不约而同地讲述了一位作家与儿童之间的故事。 这样的巧合又何尝不是源自于二人多年的了解与默契呢?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之间的成就与影响,也是一种值得去被珍视的情感。 "人生之河流淌,万事虚幻又无常,只有河上的窄桥确实存在。事到如今我才终于看清,那个从桥上失足落下的人是我 。" 这便是西川美和,用她独具特色的细腻的镜头语言,来讲述人生路上的那条窄桥的西川美和。 窄桥也好,隧道也罢,总会有指引方向的一束光,就像西川美和口中的那个"英雄"一样,成为独自赶路、惊恐无状时,那个照亮自身前路的存在,她一直在寻觅着那束光,使之足以平复人的内心。 所以她这样说着,"人的内心因不同事件而长出恨。我想展示的是恨的生长过程,以至如何平复。"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读后感(四):如何在电影中巧妙展示裸体? 西川美和(Miwa Nishikawa)知名日本导演、小说家和编剧。1974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广岛市安佐南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系,专修美术史学。她在学生时期已经师从诹访敦彦和是枝裕和,奠定了她日后投身电影工作的基础。2002年首次执导自己的剧本《蛇草莓》,获得了每日电影 X=裸体 作者 |西川美和 选自|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 观看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朗读者》时,我发现了许多超越原作小说《朗读者》的描写,因此深受刺激。最令我震撼的,当属主演凯特·温丝莱特的裸体。 我不知在美国,她的裸体镜头有多少是为了促进票房的"卖点",不怕冒犯地说,我感觉那个裸体与"卖点"的性质截然不同。 《朗读者》海报 在这里为尚未看过这部作品的读者说明一下:故事发生在大战结束后的德国,讲述一个少年与一名单身中年售票员女性的恋爱,以及两人其后的人生走向。电影以"大恋爱"为基础,细致刻画了纳粹在德国留下的种种伤痕。 最关键的是,少年主人公深爱的对象,竟是足以当他母亲的年长者。电影里有个镜头:少年赞叹她的身体"很美",她却露出了自嘲的笑容。若那是一具与年龄不符、好似美玉的皎洁裸体,就完全错失了电影的意义。如何让她的自嘲充满说服力,这就是整部作品的命脉所在。 《朗读者》剧照 而凯特·温丝莱特用自己的肉体完美接续了那条生命线。那就是一副不折不扣的中年人肉体。身为好莱坞大咖,她的收入足够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一般人当然认为,她能够用在身体保养方面的费用和手段绝对超乎想象。 然而,那副濒临腐朽的肉体却完全颠覆了这个认知!啊啊,怎么会这样。她坐拥如此身家,究竟把钱用到哪里去了?莫非她专门为这部影片拍摄,把身体弄成了这副样子?虽然细节无从探知,我还是忍不住感叹。太棒了,凯特。你的裸体太棒了。比《泰坦尼克号》时还要绝妙一百倍。 《泰坦尼克号》剧照 西班牙巨匠佩德罗·阿莫多瓦导演的《破碎的拥抱》中,佩内洛普·克鲁兹也做出了绝佳演绎。佩内洛普饰演一个与主人公电影导演坠入爱河的女演员,在数次激情戏中都未现出裸体,反倒在与久违的旧情人——一名老电影投资商同床共枕后,出于憎恶跑到厕所呕吐的场景中首次向观众展示了毫无防备的身体。 竟然在这里展示!如同人偶般美丽的佩内洛普,竟在最肮脏的场景下展现裸体,使画面带上了某种动物气息。我不禁感慨,这个裸体真妙。 《破碎的拥抱》剧照 另外,邻国韩国的朴赞郁导演还有一部作品名为《蝙蝠》,饰演吸血鬼神父的宋康昊与人妻坠入爱河,丧失人伦,失去所有权威,最后在曾经的信众面前闪现了毫不遮掩的下半身。据说日本公映版本将那个画面做了马赛克处理。因为我在国际电影节上观赏了这部作品,得以目睹处理前的镜头。 那真是一具可笑又可悲的裸体。远远看去并无让人惊诧之处,只是异常平凡、覆盖粗野阴毛的男根。而那种平凡就蕴含着最大意义。若加入马赛克,反倒会使其意义全失,倒不如直接剪辑掉算了。 《蝙蝠》剧照 虽不能说只要脱光就好,但不知从何时起,日本电影中的裸体仿佛成了某种高难度操作。 女演员中流传起了"秀胸人"这种模糊归类,部分演员即使早期会脱,拥有一定地位后便会对那种归类唯恐避之不及,顾不上作品内容要求,转向坚决不脱的原则。 还有个传闻不知是真是假,艺人与化妆品制造商签订代言合同后,考虑到品牌形象问题,合同存续期间决不能出演裸露镜头。由于出演电影只能拿到合同佣金,导致演员和经纪事务所只能依靠广告收入,这恐怕就是万恶之源。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都让人心寒。人类生活至今仍存在性爱、排泄、沐浴等"裸露"场景,身为电影导演,却要在重现日常的同时,唯独规避掉没有穿衣服的场面,这实在很难实现。一想到今后制作电影要时刻提防着女演员的乳头,我就感到无比脱力,仿佛要窒息了。 话虽如此,将裸体呈现在众人面前想必也是一桩难事。 有些人为了电影献身,却毫无悬念地会遭到那些连电影都不看的无聊之辈起哄。那简直是难以言喻的屈辱。演员也并非暴露狂。我干导演助理时,有时遇到演员沐浴或游泳的镜头,需要在设置灯光器材时代替演员穿上泳装站位,就算身上还套着一层泳装,也多少体会到了某种无助感。若换作能够傲然将完美肉体示人的他人,是否会有不同想法?总而言之,在一群人包围之下露出毫无防备的状态,需得精神相当坚韧之人方可做到。 大约十年前,我还未能独自拍摄电影。当时不甘于到处打下手,感觉自己得做点什么出来,便找上了出身于九州的新手摄影师一道去拍摄关闭的煤矿、宫崎日南海岸线的蜜月酒店废墟等等,打算将残留在九州各地的昭和之梦,做成一个纪录片。 我把策划方案拿给师父看,他却问我,你做的这东西除了怀旧还有什么?然后对我说,如果是创作者从一开始就知道结论的纪录片,做出来也没意思。我当时很生气,只有怀旧难道不行吗?老实说,我本人是广岛县出身,对"九州"这个地方甚至不存在真实的怀旧,仿佛被师父一眼看透了内心,连反驳的话都说不上来,突然感觉那个策划很蠢,于是就这么放下了。 如今回想起来,虽然那种节目也不错,但还真不是自己该做的东西,我也从未后悔过放弃那个策划。大概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了"从一开始就知道结论的东西其实做出来也没意思"。 这件事情的经过且不再赘述,我只想说,在策划拍摄时,我曾专门到熊本去拜访了过去在浪漫色情片领域风靡一时、号称"SM女王"的演员谷奈绪美女士。我读书时曾在神代辰巳导演的作品中领略过谷女士演员时期的风采,那种凄楚情色的感觉实在不知如何用话语来表述。 谷奈绪美代表作品。她的艺名取自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谷",及其作品《痴人之爱》中主角名字的"奈绪美" 谷女士通体圆润,属于典型的"昭和裸体",穿上和服给人感觉就是恰到好处,体态与如今从事裸露工作的各种女演员截然不同。不过在浪漫色情片迎来终结之前,谷女士便抽身而出,几乎不再公开露面,而是在熊本市内开了一间小酒馆。我那次去拜访,就是希望能与她谈谈曾经的梦幻时代与当下。 店里照明十分邪魅,仿佛随时都要上演魔术秀,墙壁和茶几的玻璃面板下装饰着极具挑逗性的内衣和束缚器具,让人不禁联想到谷女士曾经的光辉。 而谷女士就候在店中,举手投足优雅自信,挽着一头浓密的黑发,洁白细嫩的脸上轻轻勾起微笑迎接我们,让人很难相信她已经隐退二十年了。当时我们还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穿着脏兮兮的牛仔裤和工装靴,显然与店内的气氛格格不入,但谷女士还是高兴地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年轻的小妹妹认识我。" 我手足无措地向她说明了策划主旨,希望能请她在镜头前闲话从前和现在,但谷女士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不希望自己毁了客人的梦。 谷奈绪美《花蕊纹身》 我们没有轻易放弃,坚持对她说:"现在的谷女士也十分美丽。"谷女士却垂下细长的眼角,用湿润的声音喃喃道:"当时我的身体是专为客人观赏之用。"正因为这样,平时她对身体的管理十分严格。由于不能晒黑,她从来不穿短袖,尽管处于青春时代,却十几年从未去过海边玩耍。唯有小心翼翼地保养,才能站到镜头前。 那种世界里的女人都不存在于现实中。而她拼命把自己加工成了那样的女人,为客人创造了梦,所以也希望能够被客人永远珍重在心。而她真正的人生,则无须与客人产生任何交集。 或许也有人会想,她现在怎么样了。可是隐退过后,再用这副不如以前那般注意保养的样子出现在人前,难道不会让曾经喜爱自己的客人大失所望吗?她决不能做出那种背叛客人的事情。 果然是柔美肌肤之下一层铁壁的九州女人,我们再也说不出劝服的话来。直到最后,谷女士说着"对不起,请加油啊",温柔地送走了我们。看来,裸露身体并不容易,轻易裸露的身体没有价值。 本文选自《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 裸体存在独立的人格。 骨架、皮肉、松垂状态、形状、毛发、色泽、保养程度,这些东西都能体现出人生。裸体这种人格不容轻视。正因为它有不容轻视的威力,我们才想看到裸体。 然而,我却一反刚才的强硬语气,对演员愿意裸体这种事感恩戴德,恨不得五体投地。我想,必须改掉这种不争气的态度,总有一天做到与演员的裸体毅然对峙。我在拍摄普通镜头时,总会不厌其烦地纠结琐碎强调细节,还对服化频频置喙。 可是一到情色镜头,我就会偃旗息鼓,缄口不言,"请演员自己发挥"。身为导演,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可能引来了演员们的不信任,让他们难以对我敞开心扉。我还曾被演员抱怨,为什么一到床戏就要我们凭主观经验行事。说得太对了。 一个演员天生的裸体,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角色的裸体场面,所以要仔细考量符合那个角色的理想肤质和皱纹分布情况,以及局部黑色素沉淀情况,不够的就补足,多余的则去除,积极"塑造角色",努力配合演员进行演绎。演员之所以感到羞耻,皆因导演本人感到了羞耻。日本各位演员,让我们共同直面裸体的挑战吧。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8.2[日] 西川美和 / 2019 / 雅众文化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读后感(五):据说日本靠电影来修复灾后心灵创伤 在家的日子,我读了西川美和的《围绕电影的X》,她是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的爱徒。其中有一篇讲的事情发生在日本311海啸时。她说她回广岛老家闭关写剧本时,东京发来个邀请,请她和一个英国女导演对谈,她有点纠结,对方让她考虑,并约定一个日期为限,在此之前给回复。 临近deadline时,她打电话给对方,结果纳闷对方手机怎么是忙音?就是"嘟嘟嘟"的声音,不对呀,现在电话不都有语音提示说无法接听,或转入语言信箱么?她又打东京其他朋友的电话,也是"忙音",用固定电话拨打,结果才发现,是"3.11日本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只是她在广岛,感受不到震感。 "这无疑是日本战后最大的悲剧",西川美和写道,要接受这个说法是需要勇气的,她说她这一代的成长中,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没有革命,一切都已过去的和平年代,特别是在成长后组建家庭,有了需要守护的事业和家人,就更希望能够平稳过完一生。然而就在她和同龄人纷纷转向这种衰老的安定倾向时,却发生了这场战后日本最大的悲剧。 西川美和 读到这里,我很自然想起了疫情后,日本的种种反应,特别是对中国的援助方面,比如不区分国民来为在日本感染的中国人免费医疗救治,比如援助一百五十万只口罩,当然,还有对公众公布感染者时隐去国籍。因为日本原本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才会在其他国家遇到灾难时感同身受,做出人道主义又暖心的举措。 日本处于地震带,历史上就多地震,灾难频发,特别是当现代化建设到一定程度,又突然为大自然灾难而毁于一旦,又得重新开始,这种感受很不好。而日本国民文化意识中却因此有了一种面对灾难而滋生的生命观和美学,比如物哀,即是为生如夏花之灿烂而赞叹,也为死如秋叶之寂静而哀伤,简单而言就是活得时候好好活,死的时候也别害怕。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比如日本的建筑的防震,比如教育中从小就有防灾的训练,还有城市规划中的灾难避险绿地等等。 所以,面对灾难,究竟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知死而后生,自然是意识到了灾难的恐怖和危害,才会在灾难前做好防护措施来避险和减少损失。而现在,许多人是反对提灾难的,认为这是负能量,甚至是信息最好也不要知道,就像有些野生心理医生在网上呼吁:丢掉手机,赶紧,防止心灵受创。 当然,救灾一定是第一位的,而灾难后,除了总结教训,改惩罚的惩罚,改善的改善等等,也需要一块心灵受创的修复的部分,日本有成熟的一套。西川美和继续写,说地震灾难发生两个月后,有一群电影界人士决定把发电机和DVD投影仪等等送到灾民避难所,搞一场简易的放映会,还向她发出邀请。他们考虑该放什么影片时讨论了许久,甚至连含有类似"落水"之类等会勾起观众不好回忆情节的电影,都要剔除,而最终决定以《寅次郎的故事》来放映,一部质朴而励志的喜剧。 《寅次郎的故事》 当他们来到避难所时,工作人员对西川美和说了这么一段话,大意是说,以往灾难后,许多艺人比如歌手都会来慰问灾民,我们当然也感激,但是老实说,这里的人已经受够了类似的活动,我们其实只想坐下来休息,而慰问活动会让人们去应付去强颜欢笑去客套,连在心里暗自流泪都不行。可是不去捧场又未免太失礼了,毕竟人家远道而来,为我们表演节目。 而电影放映就很好呀,可以让人暂时逃遁到非现实的梦境中去获得轻松和抽离,而且,观看电影是漆黑一片的,放映时灯都暗着,营造出一个不需要面对旁人也无需顾忌去应酬的空间。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不间断的现实对抗,就非常需要电影,来创造了这样一个提供片刻喘息的暗幕,让人们得以从各自的生活中暂时抽离,安享休憩。 西川美和的许多电影,实际上也和无常或灾难后的新生有关,比如2012年的《卖梦的两人》,松隆子和阿部隆史主演。讲的是两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一对夫妻,经营一个小小的餐厅,却因一场大火,毁灭了两个人美好生活的梦境——店被烧了。丈夫沉迷于酗酒,意外和另一个女人出了轨,并且拿回来一笔钱。大约是那个和她出轨的女子知道他的困苦,就把随手收到的一笔钱转赠于他。丈夫兴冲冲回家把钱交给太太,太太发现了其中的殷勤,嗔怒之时想出了一条生财之道:丈夫"色诱"情感空虚的女人,以骗取小店重新开张的资金。 网上评论里有人说影片不好看,理由是阿部隆史扮演的丈夫颜值不高,却让一个个不同类型的女人甘心情愿的付出真心和金钱。这真是幼稚!显然是好看的男人才会让人有戒心,而正是阿部隆史这类长相老实性格木讷,还需要妻子在边上撰写台词才能和女人电话的男人,才会让一个个拥有社会历练的女人们放下戒备,敞开心胸,甘心情愿供养呀。 当然,影片也是有一些问题的,在剧情展开后,阿部隆史遇到了一个个送钱而来的女人后,这个故事该如何收场呢?这就造成了影片后半程会有些拖沓。邪不胜正,必须政治正确,夫妻两人纵然把装钱的信封写上名字供在屋顶上,打算赚了钱后双倍奉还,导演也无法让她们获得成功,这件事情早晚要收场的,而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收场? 影片的结尾是令人感动的,这显然也是导演的功力,她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人无论到了怎么不堪的境地,总会找到继续生存的方法,就像昆虫一样,就像今村昌平的影片。 其实,书中也有提到一些关于这部影片的细节,比如西川美和为了拍摄一个做"妓女"的工作,特意去找了一个工作者做采访,之后写完剧本又带着工作人员去看她实际演示了一番。 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是影片中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原本招募演员的时候,找的是一个谐星,西川美和找了专业教练对她培训了一番之后,她居然成为日本冠军,并打算出征奥运会。 我接着看西川美和,她另一部电影《摇摆》是2006年,之前我读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小田切让扮演的摄影师弟弟,在母亲的周年忌日回老家,遇到了真木阳子扮演的昔日情人,她已经如一潭死水了,就在哥哥打理的加油站工作,但小田切让的出现,又让她有了波澜,她跟着他回去,发生了一些事。 之后,兄弟两人和她一同去家附近的溪谷游玩,发生了意外,真木阳子从摇摆的桥上坠入山谷死掉了,而哥哥刚好也在桥上。是不是爱慕真木阳子的哥哥生了杀人之心?还是真木阳子真是意外坠落?这样说来,这部小说或影片,讲的也是一次意外灾难后人去世后的故事。 影片名叫"摇摆"的原因,我猜想去找个名字是由于那座摇摇摆摆的吊桥,或者是来自摇摆在兄弟两人之间的女子?而更深层的,还有小田切让一直在改证词,开始说没看到哥哥杀人,之后又变成看到哥哥行凶,他的立场一直在摇摆。而哥哥呢?他是希望坐牢的吧?以此来终结自己原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谜。事实究竟是什么?或许事实本身也是摇摆的。 《永远的托词》也是西川美和2016年的电影,也有同名小说,入围了直木奖。故事讲述的是衣笠幸夫的妻子出门旅游,遭遇意外坠车而死,而那时衣笠幸夫正在家里和情妇鱼水合欢。他得知妻子的死讯后,发现自己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悲伤,可在表面上,他还是要装作悲痛的模样。他生活开始陷入了混乱之中,他的编辑唾弃他,情人也离开了他。 我后来发现,这个电影/小说,实际上说的是,在最亲近的人去世后,如何生活的故事。实际上也是灾后重生的话题,就算丈夫衣笠幸夫或许早就不爱妻子了,就算是两人日久淡泊,可当妻子死后,他同样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毕竟情感和社会关系都在,他作为公众人物,还必须在公众面前呈现一个丧妻者如何走出阴霾的形象。 西川美和会思考这样的命题,确实能看出她对于世俗世界观察之细微。扮演衣笠幸夫的是本木雅弘,非常有名,演过《入殓师》,那部影片拿过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扮演去世的妻子的是深津绘里,日本著名的女演员,电影中还有黑木华和池松壮亮,阵容也非常轻大。 我喜欢西川美和,她特别擅长讲故事,她的影片总是稳稳地,相当从容地铺展故事,不疾不徐,张弛有度,这或许和她本身也写小说有关,就像《永远的托词》小说中,她每一章变换着人物的口味来叙述,让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处衍生出不同的纬度,原本简单的故事,突然就丰厚了起来。生活的全貌,像一块原本折叠起来的包袱皮,抖了开来。 而另一方面,她特别细致,她能通过客观细节的描述来叙事,这个能力很强,就是她不需要通过一个戏剧化的冲突,或一个人去推动剧情,或者通过"我看到什么什么,我感到如何如何"之类的主观句子,来描述并推进剧情,她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来铺展,很想浮世绘的视角。 她的细致,又在观察上,比如在《摇摆》中,一个普通的家庭聚会时,小田切让看到哥哥把杯子打翻了却没注意,水就这么流淌着,直到他感到湿和烫,他才意识到被子翻了。他哥哥在老家的生活,就是如此麻木啊,若不是激烈的刺激而刚到疼,他是不会意识到外在的变化的。这种细节的观察和刻画,是非常女性的,也是西川美和的天赋。 个人公众号:今晚翻牌子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