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岗村有两个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一个是宽敞明亮的图书馆,一个是整洁开阔的文化广场。这两个地方都是襄州区烟草局帮扶崔岗村建立起来的文化扶贫项目。 图书馆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广场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这两个地方一个健身一个健脑,渐渐地成了崔岗人闲暇之余最热门的去处了。 时间久了,在这些地方就发生了许多的故事,有些故事还特别的有看头,我记录了其中的三个,与大家分享。 一 崔叔的爱情 崔叔爱学习,性格也比较开朗,是崔岗村的农业技术高手。早在大集体的时候,崔叔就是村里的棉花和烟叶技术员了。 崔叔的老伴儿去世多年,崔叔一个人靠着几亩责任田把一双儿女都送进了大学,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崔叔却快乐又充实。 如今崔叔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崔叔的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后,也都成了实实在在的城里人。崔叔的儿女们商量着把崔叔接到城里生活,可崔叔说在农村习惯了,死活都不乐意去。崔叔的儿女们没有办法,只能随了崔叔的意。 崔叔虽然老了,但崔叔爱学习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图书馆建起来以后,崔叔就成了图书馆里的常客。 崔叔生得富态,耳不聋眼不花,手捧着书本往图书馆一坐,那样子那神态和退休干部无疑。 这一天,崔叔照例地在图书馆里看书。临近中午,刘大妈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走进了图书馆。 刘大妈和崔叔同村,是老熟人了,但和刘大妈同行的妇女崔叔却不认识,看起来不像本地人。见崔叔也在图书馆,刘大妈笑呵呵地凑过来说道:"崔叔又在学习了?我还真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不客气,乡里乡亲的,千万不要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话。" 刘大妈指着同行的妇女说道:"这是我姐,退休了没事干,爱在家里侍弄几个花花草草,今天来我这里玩,说家里的太阳花总是养不活,我就带她来这里查查资料,找找原因,没想到崔叔也在这里。崔叔不就是一个现成的专家吗?" "是呀,是呀,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太阳花的枝叶老是无缘无故的腐烂。"那妇女也说道。 崔叔这时候才看仔细,那妇女像是机关里坐办公室的人,穿着打扮也比较讲究。淡黄的齐肩的卷发,浓密而又柔软,梳理得丝丝顺滑。脸上抹了一层很淡很淡的粉,脸型略显消瘦但属于特别耐看的那一种。脖颈上垂着一颗鸡心的钯金项链,尽显那妇人的富贵之态。 "太阳花太阳花,天天都要晒太阳才行,几天不晒太阳就要腐烂的。"崔叔对那妇女说道。 "哦,我怕刚种的太阳花受不了晒,还专门把它们放在阴凉里呢。回家我就把它们搬到太阳底下试试看。" 过了一段时间,崔叔几乎都要把这件事情忘掉了。这天中午,崔叔正在家里做午饭,刘大妈突然来访。 "崔叔,还记得你上次帮我姐的事情吗?" "哦,记得,你不说我还差点忘记了。她的太阳花怎么样了?" "我姐打电话说按照你说的方法做,太阳花长得特别旺盛。现在她的栀子花又出现了问题,想加你微信,向你请教呢。" 崔叔加了那妇女的微信,讯问了她的栀子花的基本情况,又到图书馆里查阅了许多资料,给了那妇女一些指导意见。 通过微信,崔叔慢慢地了解到那妇女叫刘悦,是襄阳城区一个事业单位里的退休会计。那妇女和崔叔一样,也是命运不顺,退休后本想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她却成了孤雁——丈夫出了车祸,说没就没了。 好多感情的东西是儿女们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空巢的落寞和孤独折磨着刘悦,刘悦渐渐地迷上了养花。 相同的命运一下子拉近了崔叔和刘悦的距离,二人相见恨晚,无话不谈。刘悦说崔叔:"要是早几年认识你就好了,我一定会养出更漂亮的花。"崔叔说刘悦:"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刘悦咯咯地笑了起来,说崔叔没有一句正经的话,还说崔叔老了还净搞时髦。 有天深夜十二点多了,崔叔和刘悦还在视频。视频里的刘悦穿着睡衣,一脸难受的样子。 "你怎么了?"崔叔问道。 "这几天我的高血压病又犯了,头有点晕。儿女们都在外地。" "高血压要早点休息,不聊了。我明天到城里伺候你,给你做饭扫地洗衣服,还给你喂药,我不要工资的,只给一日三餐就行,行不?"崔叔一脸的诚恳。 刘悦有个高血压的老毛病,血压一上来,头疼头晕浑身没劲,说实话还真地希望有个人来伺候自己。崔叔这样一说,刘悦微笑着说道:"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找个工人不用出工资?" "是的,咱的命苦,劳动也不值钱,管饱饭就行。" 刘悦咯咯地笑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崔叔坐上了进城的第一班车。在崔叔的悉心照料下,刘悦的病好得格外的快。 崔叔做事干净利落,把刘悦的屋子收拾得妥妥当当。刘悦窗台上的花草在刘悦病了以后,也像刘悦一样秧不拉几的,崔叔来了以后,那些花草也又像刘悦一样精神焕发了。 "你就在这里给我侍弄花草,我管你一辈子饭。"刘悦的病好了,崔叔准备回家。 "我很想伺候你一辈子,但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我们的儿女们都还不知道,咱们俩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是呀,我的儿女们以前就说过我一个人不方便,遇到合适的就找一个伴儿,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就看你的儿女们是什么态度了。" 崔叔回到崔岗,给儿女们逐一打了电话,崔叔的儿女们一听都举双手赞成。崔叔的儿女们都说道:"老妈走得早,你一个人吃了太多的苦才把我们养大成人。如今老了该享福了,我们却不能在你身边照顾你,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考虑考虑了。" 崔叔把自己儿女们的想法又说给刘悦听,崔叔说这是他们二人后半生的一件大事,不能太过草率,应该举行一个仪式。 刘悦也很赞同崔叔的想法,他们商量了一个时间,把亲朋好友约在一起吃了个饭。共同祝福这两个均已年过半百之人的后半生幸福美满。 结婚以后,崔叔在自己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瓜果蔬菜和花花草草。崔叔懂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到图书室里查资料,刘悦也肯跟着学,崔叔的房前屋后变成了一个四季常绿的小世界。 村里的人们都说崔叔的命好,老了还能娶到了一个拿工资的好媳妇,崔叔说这要感谢崔岗村的图书馆,是图书馆成就了他们的姻缘。 二 跳广场舞大妈的鸡毛蒜皮 烟草局扶持崔岗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以后,崔岗村的大妈们晚上有了新的娱乐场所,新的娱乐方式——跳广场舞。 十里八乡的文化广场属崔岗村的最大也最热闹。一到晚上,广场上的灯光亮起来,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群一群的大妈们不需要谁的指挥,便自动地排成整齐划一的队伍,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广场舞。 俗话说"人上一百各色各筛"。本来跳广场舞只是一个单纯的健身娱乐项目而已,谁曾想跳舞的人太多,跳舞的大妈们竟然因跳舞的意见不和而闹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矛盾。 张婶和吴婶是这些跳广场舞大妈中的风云人物。说他们风云,一是因为她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声音大嗓门高,性格外向泼辣。二是因为她们俩又有太多的不同之处——张婶年轻,身体健康,吴婶年长,气力稍弱。 文化广场建起之初,整个村里的大妈们都在一起健身。张婶是领队也是教练,吴婶和其它大妈一样,只是一个跟着张婶学跳舞的学徒。 张婶喜欢跳一些动感的有力的广场舞。和张婶爱好相同的大妈们说这样才叫运动,才能消食减肥。 吴婶跳这样的舞有些吃不消,跳不上两曲便汗流浃背气喘连连。和吴婶感受相同的大妈不在少数,大家说跳广场舞要优雅舒缓,劲爆的舞曲会伤身体。 吴婶扯起大嗓子,当场指责张婶不应该跳这些劲爆的舞曲,还说张婶的舞蹈动作不得要领。吴婶的声音盖过音箱,跳舞的大妈们都停下来,看着吴婶在广场上指手画脚地吆喝。 张婶才不管吴婶的意见,爱跳就跳,不跳拉倒,反正跳舞的人多得是。张婶怼吴婶道:"吴婶你也不想一想,当初你会跳舞吗?还不都是我老张一招一式教给你的,没有我老张你会跳舞吗?如今你吴婶学会了跳舞就想过河拆桥了?" 吴婶召集一班和自己有同感的大妈们商量对策。广场又不是你张婶一家的,你能跳劲爆的,我们为啥就不能跳舒缓的?大家意见一致,目标明确——张婶的行为太过霸道,要上纲上线,撤掉张婶领队和教练的职务。 吴婶带着大家找到了村书记,俱言张婶的种种不是。书记听后哭笑不得,张婶教大家跳舞那全是义务,也是为了崔岗村的文化娱乐服务,怎么能撤掉她的领队和教练的职务呢?村里只有一套音箱,也总不可能说你先跳一曲劲爆的她再跳一曲舒缓的吧? "书记,那你说我们怎么办?要不今晚我就安心在家带孙子,不来广场上跳舞了。"吴婶说起话来真叫有力量,狠狠地将了书记一军。 书记胸脯一拍,拿出最后的主意:"都是为了休闲娱乐,都是为了村里的文化繁荣,这么着,村里再给你们买一个音箱。你们各跳各的广场舞,互不干涉。" 崔岗村的文化广场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一起跳舞。张婶们的音箱放在广场最东侧的一个高台上。吴婶最初也想把她们的音箱放在台子上,放在高高的台子上跳舞才叫带劲。 张婶拦着说道:"就这一个台子怎么能放两个音箱呢?事事都要讲个先来后到。" 吴婶说放到哪里都能跳舞,你的音箱放在高台上也不见你的头上长朵花。 吴婶把音箱放在广场的最西侧,刚好正对着张婶们的音箱。跳舞的大妈们乐呵了,愿意跳劲爆的舞曲就站到张婶的一队,愿意跳舒缓的舞曲再站到吴婶的一队。 两个音箱对着响,谁的音箱声音大谁的音乐就听得清。张婶和吴婶都希望自己这一边跳舞的人多,都把自己这边音箱的声音开到最大。结果呢?两边的音乐都听不清,跳舞的大妈们也怨声载道,直言自己的耳朵都要震聋了。 张婶和吴婶谁也不让谁。张婶说我的音乐我做主,吴婶说我的牙都要酸掉了,我爱怎么放音乐是我的自由。她们的粉丝们也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眼看着热热闹闹的广场舞就要夭折,有人把这个状况反应到村委会。村书记又是哭笑不得,多大的事呢?至于上纲上线?书记下了命令:不论谁的音箱声音都不能开得太大,谁的音箱声音开得大我就撤销谁的领队和教练的职务。 这一招果然奏效,张婶和吴婶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当晚就把音箱的声音下调了不少。张婶说姐妹们爱到哪里跳就到哪里跳,那是姐妹们的自由,关键是我要做好表率。吴婶也说,就咱这身体,那么大的声,不搞出个心脏病也搞出个高血压,还是声音小一点了好。 村里的人提到张婶和吴婶,都说她们俩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还有人说道:"我看她们俩呀,一定是老死不相往来。"村民们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谁让她们俩天天为跳广场舞的事叨鸡毛呢? 吴婶的孙子十二周岁生日,谁也想不到张婶会随了个份子。吴婶说欢迎欢迎,咱们俩是不打不相识。张婶撇撇嘴道:"一码归一码,跳舞的事别指望我让着你。别以为我是来吃你的酒席,实话告诉你,我来吃你孙子的酒席。"吴婶说广场上咱俩还靠实力说话。 前几天,崔岗村打算筹建一个中老年腰鼓队,需要二十个队员。吴婶给张婶打了个电话,邀约张婶一起去村委会商量筹建腰鼓队的事。 村书记正在村委会整理扶贫资料,见张婶和吴婶一起走进村委会,抬起头笑着说道:"哎吆,两员大将一同出马,不同凡响!" 张婶和吴婶相视一笑,张婶道:"书记,你别笑话我们俩了,我们姐妹俩现在好着呢。" "是呀,是呀,我们俩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说看,咱们村的中老年腰鼓队怎么安排?" 村委会一帮人和张婶吴婶商量了半天,终于定下了筹建腰鼓队的方案。张婶和吴婶共同负责人员的挑选和排练,不跳舞的时候,腰鼓音箱服装等物资要保管在村图书馆旁边的存储室里。 张婶和吴婶投入全身心的力量,没有几天的时间,一只活跃在崔岗村的腰鼓队便登台亮相了。 读者朋友们,别以为我们崔岗村的腰鼓队队员是农村的大妈就土不拉几,实话告诉你,我们的腰鼓队队员个个都很时髦,都很现代。你看她们的衣着鲜艳,精神饱满,跳起舞来,鼓声震天,动作矫健,丝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年轻人。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现在到崔岗做客,崔岗村的大妈们一定会用最美的舞姿欢迎你。 三 小顽童的篮球 崔大爷肚子不舒服,准备到卫生院里抓点药。卫生院在镇上,距离崔大爷家七八里的路程。 刚好是个星期天,崔大爷的孙子崔鹏展没有上学,还在家里吃早饭。崔大爷推着电车准备出门,问孙子道:"我上街看病,你去不去?去了给你买烤鸭。" "不去,不去。我要到文化广场上打篮球。"崔鹏展头也不抬,只管自己狼吞虎咽地吃饭。 "一天到晚就知道打篮球。小心一点,别摔着了。"崔大爷交待一句,骑上电动车到了卫生院。医生刚上班不久,诊室里还没有其它病人。 "医生,我肚子痛,吃不下饭。" 医生瞅了崔大爷一眼,说的第一句话竟然和崔大爷的病情无关。 "你孙子的身体最近好了?好长时间都没有看到他了。" "好了好了,谢谢医生的关心。我孙子的身体现在好着呢,再也不是年轻的老病号了。"崔大爷呵呵地笑了起来。 看起来医生和崔大爷挺熟识的,两人见面没有一句客套的话。对于崔鹏展,医生也很是熟悉。 崔鹏展刚出生的时候身体素质还挺好,长得白白胖胖。大人抱着他走到哪里都招人喜欢。 长到五六岁,崔鹏展的体质越来越差,隔不了三五天就要到卫生院里看回病。不是发热咳嗽就是腹痛腹泻,不是头疼头晕就是浑身没劲。 崔鹏展的父母焦急万分。别的小孩越长身体越好,自己的儿子可倒好,越是长大身体越是差。 为了寻找病因,崔鹏展的父母带着崔鹏展城里的大医院去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找不到具体的病因。医生们束手无策,都说崔鹏展的免疫力差是先天造成的。 医生们给崔鹏展开了许多增加抵抗力的药物,有中药有西药。崔鹏展吃了一盒又一盒,还是隔不了几天就要往医院里跑。 崔鹏展的父母苦无办法,只能自我调侃道:"我们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得了这么一个儿子。" 听崔大爷说崔鹏展不再经常有病了,医生有些吃惊,问道:"是吗?真想不到呀,你孙子的身体是怎样变好的呢?" "怎样变好的?还不是多运动多锻炼?" 医生还是不理解,又问道:"以前你每次都说‘小孩不爱运动,也没有运动场地’吗?现在怎么可以运动了?" "这要感谢崔岗村的文化广场。"崔大爷露出一脸的感激之情,继续说道,"如果没有崔岗村的文化广场,我的孙子现在还要天天吃药天天打针呢。" 在医生和崔大爷说话的档口,陆陆续续的有几个病人走进了诊室。听见崔大爷说自己的孙子是个‘年轻的老病号’,大家都诙谐地笑了起来。 "我的孙子也是个老病号。医生说是缺乏运动抵抗力差造成的。现在的小孩吃完饭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哪有什么运动呢?说说看,文化广场和小孩的运动有什么关系。我们村也有一个文化广场。"说话的人一脸的认真,看样子正经历着和崔大爷以前相同困惑的。 "我们崔岗村文化广场的周围有几个篮球架子,晚上有许多人到那里打篮球。最初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领着孙子去玩了几次,没想到我的孙子去了之后就迷上了打篮球。" "怪不得你孙子的体质越来越好了。打篮球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医生说道,"现在的小孩运动量太少,体质太差。" "现在我的孙子一有空就要去文化广场上打篮球。告诉你们,光篮球我就给他买了三个了。" "吹什么牛?买那么多篮球有什么用?你的孙子也就两只手。"诊室里有人呛着崔大爷的话说道。 "你们不知道,他打篮球特别带劲。刚玩篮球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个二三十元的,没玩几天就漏气了,我孙子说我‘买的啥东西?还不如搞张纸糊一个。’你们看现在的孩子,说句话都厉害得不得了。" 诊室里的人们又都笑了起来,但这一次诊室里人们的笑显然和刚才的笑不一样。这一次的笑声里多了一份调侃,多了一份幽默。 "谁让你舍不得买一个好一点的篮球?再买质量差的篮球小心你的孙子薅你的胡子。" "谁说不是呢?我又给他买了一个百十元的篮球。原想着这个篮球可要多玩几年,谁知道不到两年又玩不成了。" "又玩坏了?" "这次不是玩坏的,是他自己搞剪子戳破的。" "这可怪不得别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诊室里的人们又都笑了起来,"为什么他把篮球戳破呢?现在的小孩真是的。"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对孙子说,‘你要是考上全班前三名,我给你买个三百块的篮球。’" "结果呢?" "谁想到他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原来他的成绩不上不下的,想不到他的体质增强以后,学习成绩也跟着好了起来。我又对孙子说,‘这个篮球好好的,等漏气了我一定给你买个三百块的篮球。’" "你买了没有?" "三百块?一个篮球,咱农村的谁舍得?"崔大爷边用手比划着边说道,"没想到我孙子拿剪子把篮球戳破了,我气得正要揍他,我孙子却对我说‘爷爷你看,篮球破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诊室里的人又大笑了起来。刚才说自己孙子身体也不好的那个人接口道:"我回家也要给我孙子买个篮球,只要能让我孙子的身体好起来,别说三百块,就是三千块三万块我也舍得。" 崔大爷抓完药,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多了。家里还是铁将军把门。崔大爷又骑着电车骑到广场上找孙子。 老远就听见广场上吵吵闹闹的声响,崔大爷吃了一惊,想着是会不会是广场上有人吵架了?等到了广场崔大爷才看明白:广场上几十个青少年正在搞篮球比赛。只见自己的孙子崔鹏展光着膀子浑身大汗,正拍着篮球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