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市场前景的普遍判断是:出版物印刷下行,包装印刷看涨。 绝对如此吗?先不管未来吧,至少,珠三角地区2012年的情况看起来有点不一样。 在出版物印刷市场被集体"唱衰"的大背景下,几家珠三角出版物印企却上演了一出充满矛盾的"喜剧的忧伤"。 有的企业,出版物印刷业务"意外"地上升,反而弥补了包装印刷订单下降造成的影响。 有的企业,"勇敢"地向海外出版社客户提价。 有的企业依托国内期刊市场,过得还不错。 当然,也还是有人说,"书刊印刷企业没得救"。 个例也许并不能代表趋势,但可以提醒我们,把握趋势的同时,别忘了好好思考一下企业自身的特质。而关于趋势,"一刀切"式的一概而论的判断往往显出几分粗糙。 客户能接受雅图仕的提价 就我接触、了解的情况,2012年鹤山以及周边地区印刷企业整体比较低迷。雅图仕2012年的订单量还有微小增长,但利润大概得下降20多个点。影响利润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工成本和汇率。我们一个普工的月底薪相较2011年,上调8%左右。 一些纯手工的、工艺特别复杂的印刷品,我们向客户提价了,虽然提的幅度不大。客户也能接受,他们清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在涨。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机械化、自动化完成的产品,价格上就没有什么商谈的空间。因为人工成本上涨,需要过多手工作业的产品订单,我们尽量不接或者少接。 雅图仕的产品依然100%外销,但我们在鹤山还有一家分公司,成立已经三四年,2012年的营业额已经有1亿多元,主要做国内的瓦楞纸包装印刷。 Part 1 受访人: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招伟宁 企业概况:主要产品包括精装书、儿童益智书、立体书等,100%出口,远销欧、美、澳及亚洲等地。员工人数18000,2011全年销售额为25.8亿元。 关键词:销售微涨,利润大跌;提价;内功 雅图仕在海外市场也开拓了包装业务,比如高档的化妆品、酒类包装产品,但这部分业务我们在控制,要先做好出版物印刷主业,还有精力的话才会开拓新业务。经济大环境不好,我们更要向客户保证产品质量。 2013年我们定下的基调是稳增长、促发展,要务实,不空谈转型升级,也不空谈文化产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信誉度高的大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国外的儿童益智类、教育类书籍,需求总是有的,即使经济危机,国外家庭在儿童教育成长方面总是要投入的。 我们关键还要把企业内部管理做好,以应对各方面的成本上涨,提高利润率。过去,一些看不到的浪费可能被掩盖了,如今在成本倒逼下,管理中的更多问题暴露出来,我们要想尽办法改善。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是显然的。一些非印刷行业的台湾制造商把工厂向越南转移了,这不一定就是个好途径,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感觉,未来中国制造不会光凭价格取胜,品质也会成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2012年还算幸运,2013年不敢说" 因为开拓了一些新客户,我们2012年总的销售额没有减少,但是原有客户的订单量减少了。并不是因为老客户的订单被别的企业抢走了,而是他们下单更谨慎,对市场的态度更保守,对库存也更敏感,这说明终端市场的情况不太乐观。我们在欧美都有业务,但感觉欧洲业务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2012年我们还算幸运吧,2013年还不敢说。 金融海啸始于2008年下半年,当年对企业影响并不太大,2009年我们感觉到大环境转差,同行开始抢单了。金杯主要做教育类书籍,这类业务的利润是不及那些手工类书籍的,但当经济坏到一定程度,这类并不是最诱人的业务也有同行来抢了。要保住业务,就只能降价,竞争变恶性。 2009年时,企业的内部成本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厉害;2010~2011年,外部经济虽有好转,但内部成本上涨;2012年的情况则变成了内外夹攻,内外因素都不好。我已经听到有几家不算小的港资印刷企业倒闭了。 我们2012年保住了销售额,但利润下降很厉害,这应该是一个让同行都很挣扎的问题。相比做国内市场的企业,我们还要多面对一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没别的办法,只能做好管理,尽可能地节流。 2013年估计会更艰难,未来几年的形势说不定都难。考验的时候到了,就看谁的实力强,谁能坚持得久。 Part 2 受访人: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杨源源 企业概况:面向海外教育出版物市场。 关键词:内外夹攻 "没料到2012年书刊印刷业务增长" 我们既做书刊印刷,也做包装印刷,份额各占一半吧。 2012年的整体销售额还是有增长,现在如果不通过多做订单来摊销成本,就会亏损。 我没料到2012年书刊印刷业务会增长,包装印刷业务受大环境影响下降也是正常的。其实在珠三角,书刊印刷业务还是有的做,就是利润太低了。 福威智的书刊客户主要是海外出版社,业务类型也主要是手工类书籍。可以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制作完成的订单,海外客户也不会拿到中国来做,国内印企就是靠精细并且相对低廉的手工作业来吸引海外客户。 两年前,福威智大概有900名员工,现在的人数是1200,按目前3000块钱的平均工资计算,每个月的工资支出近400万元,压力很大,并且由于政策的影响,这方面的支出负担会越来越大。 我们包装印刷业务2012年真的是有点惨,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欧债危机导致出口需求下降;手机市场领域,苹果和三星独大,老牌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不行了;还有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内迁对我们影响也很大。 我们的包装客户,都是做出口的,我们跟着他们受大环境的影响。像中山那边,做内销的小家电等制造业发达,当地印刷企业可以跟着受惠,但我们要是想转内需,不那么好转。 虽然2012年包装这块业务情况不太好,但我还是看好它的,经济是周期性的,包装印刷还是有前景,从长远来看,书刊印刷绝对还是走下坡路的。 Part 3 受访人:深圳市福威智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丘应光 企业概况:面向海外精装书、儿童书市场,为深圳周边外向型制造企业做包装印刷配套,员工人数1200,2012年销售额为3亿多元。 关键词:书刊印刷增长,包装印刷下降 "依托国内期刊市场,情况还好" 深圳利丰雅高立足国内市场,期刊印刷业务占七成,还有15%的商业印件,以及15%的图书印刷。我们集团在北京和上海还各有一家分公司,市场定位基本相同,三地协同发展。 我多年来一直负责国内出版物市场,这个市场没怎么受大环境影响。但这两年我还是感觉印企生存环境变差,看到了一些企业关闭、工人闹事的情况。 我们业务情况还好,但利润走低。人工成本应该说是最大的烦恼,公司一个普工的月工资接近3000块钱。应对措施当然是走自动化、机械化之路,另外就是更有选择地接单,更倾向于能减少人工的业务。不过,我们深圳、上海、北京三地公司,人工成本最高的还是上海公司,不是深圳公司。 利润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相互杀价、恶性竞争。客户总是很现实的,要求价廉物美,既要我们做好服务,价格也不能比别人贵。 很多人都问我对数字化的看法,我当然也担心。但首先,国内数字化进程不如西方快,中国市场大,而且具有阶段发展特质。 另外我觉得,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这种改变并不体现在纸质书到电子书的转换。爱看书的人还是会爱看书。年轻人喜欢用电子产品,但不见得喜欢用电子产品看书,他可能用电子产品打游戏、看视频等,更多地追求娱乐。 杂志能不能生存下去,关键不是看数字化的影响,而是要看国人的消费能力,看老百姓的购买力。 和金融海啸时相比,现在外向型印企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工价上,客户是不会松动的,不降价就是好的,但我也感觉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这个客观现实多少也在影响客户的观念,他们会更宽容。 Part 4 受访人:利丰雅高印刷(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袁福寅 企业概况:立足国内期刊图书市场,员工人数900左右。 关键词:国内期刊;销售还好,利润走低 "我们要从书刊客户转向包装客户" 2012年珠三角印业整体形势差,书刊印刷更差。 我了解到的书刊印刷企业,销售额都起码有30%的下降。我们的书刊客户,内外单都做,对内更多一点,但两个市场都不好。 书刊印刷情况不好,除了受经济大势影响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数字化,这方面影响会更持续、更长久。比如因为教材无纸化,一些来自韩国、澳洲的订单被取消了。数字化把书刊印刷市场搞乱了。 2012年在深圳,我知道的关闭的印企就有五六十家,大多是小企业,可以说是"倒闭潮",够级别了。现在的情况明显要坏过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当时大家还只是说说而已,信心受影响,但真正有事的不多。 一些企业真的没得救,现在就是洗牌期,产能过剩得很离谱,企业优胜劣汰。 原来需要10台机器的工厂,现在5台机器就够用了,原来有3台机器的厂,现在也只需要两台。书刊印刷二手设备现在也不好交易,都不想在这方面投入了。 书刊印刷企业想往包装印刷方向转,真正能转成功的估计不会超过20%,市场不一样、工序不一样,一些企业是交不起学费的。 2013年的情况还会更不妙,这样的下行状况起码持续三年,暂时还看不到底。当然,我说"倒闭潮",并不是说印刷行业进入夕阳期,只能说产业结构调整在加剧。 书刊印刷不会再有太大发展,出问题只是迟早,因此我们的市场定位也做了相应的调整。2012年我们的书刊和包装客户差不多五五开,以前是七三开。我们肯定是要大力开拓包装印刷市场,对书刊印刷这块不会再投入太多精力了。 包装印刷趋势是上行的,2012年中山、佛山地区的包装印企情况还可以。我们公司今年的业绩没受什么影响,单笔交易额变小了,但客户群体增大了。 Part 5 受访人:广州市豪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国权 企业概况:印刷耗材供应商,客户群体主要为珠三角地区中型书刊、包装印企,内销企业居多。 关键词:倒闭潮;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