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阜南县教育局日前摸底的结果,今年阜南县共有8275名农村学生从城区和外地"回流"至该县的乡镇学校。"春季开学时,有3964人;秋季开学时,有4311人,农村学校普遍出现‘回流热’。"(9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与大部分地方农村孩子想方设法到城市学校择校就读的现象相比,学生"回流"乡镇学校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回流热"的成因在于当地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结构更加优化,家长、学生也不愿再"舍近求远"。事实再次证明,不少地方之所以滋生乡镇学生到城区就读的"择校热",根子还在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而,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农村学生理性"回流"乡镇学校,无疑是义务教育均衡的"正确姿势"。 义务教育均衡既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上,也体现在学校办学管理等差距的消弭上,同时,还体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尤其是家长的教育选择上。农村孩子之所以一窝蜂地到城区学校,尤其是城市知名学校就读,最关键的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孩子的家长对身边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等不满意,对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眼羡而追之。其次,是对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慕。面对农村学校师资缺乏、中老年师资占据主流、活动课、素养课、实践课开不全,一些地方连基本的体音美都无法保证,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眼巴巴地在落后的教育教学中成长呢?第三,是被城区学校更好的育人氛围所吸引。书香校园、校外实践基地、素质养成教育风气……这些令人向往的育人氛围,带给家长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是一种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过分焦虑必然导致行为失序,农村学校学生流失、城区学校爆满乃至出现"择校热"也就不足为奇了。 毋庸置疑,农村学生"回流"是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正确姿势",但这个"姿势"的"修炼"却很不容易。从物质层面而言,办学硬件的差距消除是前提。事实上,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国家支持下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让农村学校也拥有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达到了最美的地方是校园、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这个目标。但这仅仅是基础,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下得了乡镇,让乡镇学校留得住教师,创设条件为基层义务教育学校打造一支素质精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更是重中之重。 另外,还要看到,农村学生"回流",也非学校教育单方面的事。如果仅仅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独舞",而没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社会教育的联动协同,恐怕农村孩子还是难以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氛围。 因此,不仅仅是学校要改进、提升,家庭更要自我改良,要消除落后的教育观、简单甚至粗暴的育人方式、农忙顾不了孩子农闲无所事事放任孩子等,所有家庭都应该努力按照现代文明家庭的标准去建设,要兼顾好监护责任和教育义务,依法保障孩子们的成长权益。另外,乡村社会是不是具备了民主、法治等氛围,营造出了文明、和谐的教育大环境等,也关系到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受教育方式的理性选择。 总之,在乡村学校软硬件资源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农村家庭和乡村社会都按照文明法治的精神和原则来对待教育、呵护教育,家长不再盲目让孩子去城区就读、择校,乡村社会也不再缺乏文化大院、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亲子园地等,那么,义务教育均衡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就将会成为一种令人欣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