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内容蕴藏了自然美、人物形象美、语言美等特点。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有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创造了无与伦比丰富优美的民族语言,是真善美的统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摇曳多姿的文学风格,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迈进的。语文教师应是美的使者,教授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感受人物的悲喜,感悟生活的真谛,使其精神愉悦,在美的体验中陶冶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更学会了做人。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美陶冶情操。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活动思维,进行合理的加工想象,分析出美与丑,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我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书本,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到底美在何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得到了初步的感受。然后我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介绍海底的录像,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景色奇异的海底世界。使只有单调的文字印象的海底变得可以感知,再回到课文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给学生一种无穷回味之美,感染他们,提他们的高审美理想。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力,创立形象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课文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充满幻想的,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老大臣疑惑却故作镇定的虚伪表情。皇帝在试新装的情节,"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那儿弄了一阵子,好像是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以及皇帝走在大街上的情节:"那些将要托着后裙的内臣们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后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让学生去想象这样的情景,去感受情节,从而发掘作者对各种人物形象的描述,感受语言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 另一方面,生动优美的语言是吸引住学生的有效方法。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许多都是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题材。这些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教师应紧扣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赏析去感受,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教学过程充满美,让学生时时得到美和爱的熏陶。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读着这样的诗句,学生会感受到春天的来临,能体会到春天的美丽。诗句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淌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种清泉般的恬静美,学生爱春之情油然而生。再结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样的诗句,把学生带入一个春天的世界,学生通过欣赏品读,受到了自然、生活的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去感受美、理解美。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作者用粗放有力的笔触,用坚实的形体语言,沉着浑厚的色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是悲壮的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五壮士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词语来理解和感悟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山川的婀娜多姿、四季景物的变化无穷,蕴含着自然美的文章。我们要通过自然形象让学生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写了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文章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文字为我们展示了文化所特有的价值,简练和富有韵律感的诗词,优美而富有内涵的散文,语言朴实、人物形象生动的小说等等,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质,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大多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征和丰富的生活内涵。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是美。"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在美的教学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念,使语文教学达到真、善、美统一的艺术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在教学中,美的境界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行动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