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登录微博,与网上朋友们交流的很愉快,谈论了很多关于成功和幸福、健康和病态的问题。很多年轻朋友认为成功是第一位的,否则就没有幸福。也有人认为自己有心理病态。——Psy525.cn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做什么有好感觉,而不是别人说做什么好。有好感觉的事情你就会做的好,就会被人认可,这就是成功;被很多的人认可,就是很大的成功。而你本人只是感觉到幸福,甚至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功,只是饶有趣味的生活了一把。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 比如有一个小孩,自幼备受贫困之苦。他可能从小在内心深处埋下一个种子,就是将来一定要挣大钱,这有可能成为他一生的动力。另一个小孩全家文盲,因为不识字,家庭遇到各种生存困境,这个孩子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田中下一个种子,一定要学文化知识。如果有人持续跟踪这两个小孩20年、30年的生活,就会发现,前一个成了富翁,后一个成了专家教授。 在他们俩成才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始终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归根到底,第一个小孩内心的动力始终指向发财,第二个孩子内心的动力始终指向要成为特别有学问的人。 按照这个道理,任何一个人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我做不了"的时候,其实不一定是这个事情他真的做不了,而是他没有选择"去做"这样的事。而另一个人,面对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仍然信心满满的说"我能做"的时候,一点也不代表这个事情容易,或者他有超常的才智,而是他的心理动力就是指向眼前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说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重要的是要问我们自己:我们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想做,就一定能想出办法去做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无所谓什么叫病态。做成了事情的人,被别人称为成功和健康。前述的那两个小孩,若干年后也有可能成为病人。如果他们的生活历练不够,尽管内心的动力很强,但缺乏恒心和毅力,在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却步,退回到自我的陷阱当中不能自拔就可能形成症状。 于是,本来他应该能够奋斗胜任的事情,被抛在脑后。他强烈的内心动力无法表达,调动起来的体力和智力资源转而用于构筑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就会管他们叫"病人",而他正是由于病理症状,大幅度减轻了自己的痛苦。因为在"病人"的面具后面,他们的内心可以稍微平静一些,对自己说:"因为我得病了,所以没办法干成自己想干的事。"让症状成为自己失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最近常在微博发表内容,这篇感慨良多、微博难以容纳,于是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写博文与大家分享,有兴趣大家可移步微博。 作者简介: 吴芳 已帮助过 12人 入驻年限 8.9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