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别集。十二卷,附录五种。清周济撰。刊于道光至光绪年间。(撰者事迹参见"《宋四家词选》"条) 《介存斋集》含《介存斋文稿》一卷;《味隽斋词》一卷,《存审轩词》一卷,周青木君著的《柳下词》一卷,词三卷都刻于道光年间;《介存斋诗》六卷,卷一至卷三按时间编排;《味隽斋史仪》二卷,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另附有《折肱录》、《本传》、《书后》、《跋》、《储素楼词》等五种,均刻于光绪戊寅年。 古文非周济所长,《介存斋文稿》仅有古文三十四篇,内容狭窄,很少有反映现实之作,而论涉学术者也绝少。《原情》、《原识》、《原略》、《原度》、《原几》、《原才》、《原直》等篇,并非如他在词学上所强调的"有所寄托";而《井田议》、《区田议》、《监法议》等篇,则显得书生之见,迂阔难行,没有力度;《说文字系序》、《说文韵原序》是为他的《说文字系》、《韵原》作的序,颇多傅会之辞。 诗虽非周济所工,但诗作却占了《介存斋集》的一半,一些诗也写得很有力度。如反映史事的诗《彭泽》(卷三):"既恋官田秫,难为高卧人。扁舟归已晚,衣上有风尘。"短小精悍,却很有新意;又如卷一的写景诗《南天门》:"直上百余级,天门迭荡开。与夫贯登陟,笑或偶能来。"既有天门之险高,又写诗人登上天门的兴致。 周济在文学上的成就以词为主,故《介存斋集》中词作最有价值。其词作显示了他的"比兴寄托",有部分词能反映社会现实。但也有部分词一意追求寄托,专学吴文英、王沂孙的诗迷式的咏物词,故而显得词意隐晦。周济的词一物一事,引申触类,词旨深远,颇见工力。如〔渡江云〕《杨花》,以杨花暗寓身世飘零,怨望之中,而又不减豪宕之致,确能代表常州词派的风格。 《介存斋文稿》、《味隽斋词》、《存审轩词》都有单刻本。《介存斋文稿》收入《求志堂存稿汇编》。另有《止庵文集》传抄本,含文一卷,诗一卷、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