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兴起,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也给媒介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近几年来,新媒体、自媒体等新的媒介形式开始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这种媒介形式所产生网民群体迅猛成长。同时,新媒体所带来的网民在年龄上也更为年轻化,他们在中国也被称作90后或者是00后,我们又称他们为"新生代网民"。他们有着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而他们的新想法在持续变化和成长,尤其是在有关国家的民族主义中,在互联网中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 【关键词】新生代;网民;民族主义 一、新生代网民的形成 新生代网民指的是出生于1990年以后,以大中学生和非学生为主体,在价值观念、情感逻辑、社会心态、政治参与等方面深受二次元世界影响的网民群体。作为伴随着符号消费的崛起和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他们有着与其他代际群体显著的差异:看待事物视角独特,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沉浸于网络生活,乐于消遣娱乐;"生活压力感"和"被剥夺感"较为强烈;缺乏大信仰,追逐"小确幸"。沉浸于二次元世界无疑加速了新生代网民对主流文化的疏离和反叛。这个概念不仅是年龄范畴,更具意识形态及风格的象征意义,以及政治文化的内涵。成长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新生代网民的个体需求及政治主张更加多元化,也拥有更独特的舆论表达渠道和影响空间。 二、新媒体对新生代网民民族主义的影响 网络民族主义问题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网络民族主义,网络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配角;一类是近年来出现的粉丝民族主义,网络在其中作为一种民族情感的驱动机制而存在。 (一)新媒体为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平台 技术为扩散民族主义提供了工具与载体。麦克卢汉的"印刷术是民族主义的建筑师"以及安德森的"印刷资本主义"都是将技术与生产关系割裂;没有意识到技术作为技术、文化的复合体,本身就是生产关系,技术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技术。只有驯化传播技术,赋予它特定的意义,才能将它纳入我们的生活体系。新生代网民在社交平台上更愿意主动发言,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度更高。注重自身的感知和体验,对认可的事物往往不计得失地全情参与,这一情感逻辑促使他们在虚拟世界、在现实社会发起种种"确认自我、争取承认"的运动。他们"手执长剑"或挥斥方遒、或娱乐至死,此种游戏心态实是对真实人生的戏谑。 粉丝民族主义的组织被称为"无组织的组织",参与者通过在线游戏与粉丝团等组织方式聚集在一起。刘教授讲道:"粉丝就是将偶像当做‘过渡客体进行建构。""过渡客体"作为接通与社会世界的桥梁,粉丝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偶像身上进行建构。粉丝民族主义亦是如此,粉丝民族主义者摆脱了官方的束缚,建构与想象了一个理想的"中国"形象(和平、开放、强大、独立等),并将自我的期待投射与其上。 (二)新媒体改变了民族主义的议题,并成为热点导火索 早期网络民族主义的议题基本来自现实政治事件和大众媒体,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草根化表达,为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具象化提供了大量象征资源,民族主义的议题越来越日常化。刘教授认为新媒体改变了民族主义中使用的象征符号和表现形式。拼贴制造的夸张、恶搞、多义的表情包取代了单一的政治口号,以怨怼为底色的沉重情感已经为更为轻灵的反讽、戏仿、戏谑所替代。他指出,这种混合了反讽、自嘲、愤世嫉俗等特征的表达方式正是一种矛盾对立情感的表现。一方面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底层道德优越感,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秩序的妥协与顺从。网络提供了底层表达的可能性,变成了民族主义的最佳载体 三、新生代网民的民族主义表现 浸润于二次元世界中的新生代网民,在价值观念、情感逻辑、社会心态和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着同其他代际群体显著的差异。社交媒体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借此,新生代网民拥有了独特的舆论表达渠道和影响空间,但其中也存在着政治参与行为的随意性、冲动性,有时缺乏应有的道德和法律边界。如何契合这一群体的特点,提升社交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借助多元治理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流行文化文本作为一种"元语言"行为、批判行为,可以说是新生代网民"游走网络"、"点击体验"的一种例行反应和集体无意识的映射、释放。网络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民们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网络新词语的简洁、趣味和随意,是它相对于传统语言的优势和特色。成千上万的网民在使用着网络语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一味地鄙视恐怕只能让语言研究脱離实际而曲高和寡。 网民比较愿意故意显得另类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词汇和网名。随着这些个性张扬的人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的不断延长和他们的种种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差异的性格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他们所使用的语汇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爱屋及乌"了。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喜欢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二)直接和热烈 "长辈表达感情的方法往往很含蓄,对他们来说,努力工作就是爱国。而我们因为有网络这个平台,所以会很直接地喊出来。有的人会去写一些很感人的文章,也有写歌的。比如这几天特别火的一首摇滚《红色力量》,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摇滚歌曲,它粗口、暴力,也不太政治正确,但这就是青年人爱国的方式,直接且热烈。"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自发组织的以90后为主的一群人(甚至包括一些00后),竟然有详细的分工、严明的纪律,在facebook上只打台独而不伤台胞感情。可以看出,中国新一代90后的青少年们已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他们自信地迈着阔步,天马行空地自由挥洒,他们充满阳光和自信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三)质疑权威和权力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国家不再是神圣的、遥远的、高高在上的一个客体,而是成为了一个粉丝所热爱、拥护的偶像90后对现代生活方式有着体验和向往,他们接触到的信息透明而多元,质疑权威和权力是他们的本能。90后自我表达的方式也被认为多种多样,比如在社交网络上游逛,在微博上发帖,组成有成千上万成员的"部落",利用"火星语"交流,以共享图片和视频标新立异……但这正是90后的特色。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90后无疑是网络化一代,既是科技通,也是多元而海量信息的接收者。 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在一天天长大、成熟,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与其说他们为自己"正名",不如说是成长让他们开始面对更多现实责任,从而在思想上逐渐成熟。以前舆论给90后打上的种种标签,大多是站在70后、80后的"坐标系"上做出的,天然地带有另一代的主观色彩。李涛认为,在这个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社会的组织化结构正在逐渐解体,90后自由选择的能力与意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决定了他们将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外界强加给他们的理性化约束与引导,而更重视个体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胡伟.民主与参与:走出貌合神离的困境[J].政治学研究,2007(1). [2]王雁,王鸿,谢晨,王新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认知与行为的现状分析与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13(5). [3]华昊.新生代网民的舆论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