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字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老舍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绝望、希望
  《茶馆》这部电影我看过不下三遍,但是对于这部电影的原剧本却一直没有拜读过。在电影《茶馆》的结尾中,以老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三人活着为自己出殡撒纸钱为结局,让人看得揪心、闹心,心底只剩下散发出来的丝丝悲凉以及对电影《茶馆》中描述社会的绝望。读了原剧本《茶馆》之后,才惊觉《茶馆》中在绝望至于仍旧包有希望!剧本中的最后一段是电影中没有展现出来的,从我个人的阅读感觉和观影感受来看,正是老舍先生原剧本《茶馆》的最后一段这短短的几十字,才是整个《茶馆》剧本中的点睛之笔,让人在完完全全的绝望中升起了希望!
  在剧本中是这么描写的"小丁宝向霸占老王掌柜茶楼的处长求情,让老王掌柜继续在他呆了几十年的茶馆里当个看门的,但是老王掌柜上吊了。最后一幕是数来宝的老杨再说最后一段话,小丁宝正在落泪"正式小丁宝的眼泪让人觉得这个社会还没有烂透!我相信小丁宝是在为老王掌柜流泪,也是在为自己流泪。这最后的收尾,让死气沉沉的整个剧本一下子有了希望的灵魂。社会还是有希望的,至少还能有小丁宝这样有情有义的人会为了别人哭得出来,这就说明了这个社会还有救!老舍先生对于未来还是怀着希望的, 真正的绝望不是悲伤,而是麻木,麻木的如同行尸走肉一样。
  看电影的时候,感觉里面很多角色都令人可憎,宋恩子、吴祥子、小刘麻子等等,但是也有许多令人尊敬的角色如秦二爷、常四爷等等。读过了原剧本以后,才明白这些可憎或者可敬的人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活着,或者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他们又都沉沦在这个社会之中!顶天立地的常四爷硬气了一辈子;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奋斗了一辈子;八面玲珑的老王掌柜改良了一辈子最终敌不过这个黑暗的时代。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故事,才让小丁宝的眼泪显得珍贵!整部《茶馆》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
  《茶馆》一书有两篇故事。第一篇是《茶馆》,第二篇是《龙须沟》。相比较需要细细揣摩的包罗万象的小社会《茶馆》而言,《龙须沟》就要容易懂一些,写作手法主要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新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变化,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积极的、向上的东西。是真正的希望。
  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作品通俗易懂,极有文化价值,只是遗憾老舍先生走的早,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赔榜率上中国女作家残雪上榜,排名据说还不低,甚至高居了第三的位置,其热度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村上春树。一时间不由得许多人纷纷猜测,继莫言之后,中国是不是又要有作家获此殊荣了。 就像是村上春树永远都在诺奖榜上陪跑一样,获奖名单出来以后,最终还是让国人失望了。诺贝尔文学奖还真的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在莫言获奖之前也曾经有多位中国文坛上的豪杰获得过此奖的提名,不过最终都因为阴差阳错而没有获得最终的大奖。这其中就包括现代文学家老舍。 老舍曾经获得过"人们艺术家"的美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他创作的作品非常富有生活的气息。他善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寥寥数笔的语言安排便能够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你面前。仔细琢磨一下老舍的人物语言创作,仿佛想要贴切的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就非得让他从嘴巴里说出老舍为他安排的这几句话才行。他对于他作品中人物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也难怪除了文学家之外,他还被称作是语言大师。 说起话剧这种文学体裁,对于人物语言对话的安排创作的要求,可是要比其他文学体裁高得多。一个剧本中除了简单的场景描绘,大多都是人物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以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走向。可以说人物语言的创作的优劣,是决定一部话剧能否取得成功的最初根本。 《茶馆》这部话剧的作者正是老舍,它也是老舍的所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的颇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之作,堪称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该话剧出场人物将近五十人,人物虽然繁多,却个个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形象,老舍的语言创作天赋在这里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他对于剧中众多人物的塑造,真真是做到了"只闻其声就知其人"。除此之外,他对于社会时代变迁的创作把握也十分的到位。在老舍笔下的《茶馆》里所出现并没有什么大人物,甚至可以说几乎都是市井小民,所经历的也都是一些老百姓的日常之事,但就是在这些看似碌碌无为的平凡之下,却饱含着对当时的社会以及世界的诸多深意。 《茶馆》不过只有三幕戏,老舍却能够将近半个世纪的旧中国黑暗通过这三场戏来真实的呈献给观众。人海浮沉、芸芸众生、光怪陆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人生是那样的一言难尽,且听老舍如何用他的一支妙笔,为你娓娓道来。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短小精悍却有着浓厚的中国旧社会的历史缩影,那时候的人们几乎没有对人生的定义和思考,更多的是被时代和社会所影响,被迫去完成人生,付出和努力更是一种无稽之谈。
  书中有三类人。一类是王掌柜这样处事圆滑,左右逢源的人,善于应酬的他最终仍然以悲剧结束了人生,人们无法与反动势力相抗衡,所以只能忍着、让着、避着,却还是逃不过破产的命运。一类是秦二爷这样实业救国,拥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像是上天给旧社会的一个美好的礼物,却被无情的拒收,他的实业被国民党充公,因此郁郁不得志。一类是常四爷这样对腐败的政府不满,对洋人痛恨的人,他正义,敢做敢当又直言不讳,可是长期捂着耳朵,闭上眼睛的人们只愿意蒙蔽着过日子,所以将他抓去坐牢。说句题外话,如今网民们嚷着的"大清亡了"这四个字,便是《茶馆》中常四爷说的。看着这三个人的经历,可惜吗?扼腕吗?还有让你更加愤怒的现实,人们所说的"恶有恶报"我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看到,而是看到了"祸害遗千年"。这就是老舍先生的《茶馆》,真实到令人发指,人们在这个社会中没有目标的活着,宛如机器,而无力的是,这些腐朽,在那个时代尽管有人看到,却被一言堂而取代。
  《茶馆》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地点就是茶馆,我之前去北京旅游过,特意去了老北京的胡同,去看看老北京茶馆的特色。在书中的茶馆中,每天人来人往,不管是三教九流还是地痞流氓,不管是爱国术士还是普通百姓,所有人齐聚一堂,可谓是群魔乱舞。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将近五十多个人物,都因为茶馆而相遇。茶馆就像是一个连接空间,将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放入同一地点,每个人可以窥探到对方的秘密,甚至是参与其中,所以不同的角度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戏剧效果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茶馆》的京味非常浓厚,它的影响力让后代的新人作家们也会尝试京味写作,我个人十分喜爱京腔,所以会增添对这部作品的好感度。
  《茶馆》的历史跨度其实很长,书中讲述了三个历史——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长,给了中国一个全新的开始,老舍先生很像一个旁白,没有官方的吐槽,说的仅仅是时代主流的一种意识流向。
  历史的剪影通过横断面式的穿插体现在读者的面前,与其说《茶馆》是一部作品,不如说《茶馆》是一个时代,我除了看到书中所描写的现实主义,还看到了浓厚的人性传统。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人生沉浮,一言难尽
  裕泰大茶馆的来来往往,映照的是人生百态,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想开一方店,混个衣食钱,是十分困难的,老舍洞若观火地发现了社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在《茶馆》一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每天接待四面八方的人,有达官贵人,有穷苦难民,有社会混混,他始终以一张笑脸去面对。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本来茶馆应是消闲聚会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贩卖子女的场所,人们穷到了极限,也顾不上礼义廉耻了,可见经济的衰败对于社会的没落,是不可否认的因素,众多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小见大,让读者在含泪而笑的同时,多半无可奈何。 常四爷是个旗人,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然而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作为没落王朝的贵族,本以为受到了国家尊严的荫护,却不料受到外国的欺侮,尽管很爱国,但却只能壮志未酬,饮恨终生,他在全剧剧终悲剧的话,令读者无不唏嘘:我爱咱们的国,可是谁爱我呢?
  秦仲义是怀有报国之心,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人,他主张实业报国,耗尽多年积蓄与心血要建成民族企业,但是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他只能左右摇摆,见到庞太监都不敢高声语,贬称自己"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是无法展开的",还说要改日去"请安",与此对应的,庞太监也极力抬高秦二爷,夸他聪明能干,待到秦仲义离场后,他才道明了真相,"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在夹缝中生存中的苦与泪是无法用三言二语去概括的。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命运都是不可控的,但是对于生活不能没有希望,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这只能让更多良心得到谴责,想要拯救国家的命运,前提是能自救,能把控自己的生存,如果后者不能得到很好的伸张,再多的愤懑也只能化作一团乌有。 正因为茶馆是三教九流各类社会人士聚集的地方,所以它可以藏污纳垢,可以容忍任何角色的任何表演,表面上只有几十平米的地方,却演绎了社会的百态人生,数十年的变迁更多地反映了我们该如何面对权与利、生与死、功与过。 "大清国要完"短短数字,不是一个人的梦呓,而是一群人的呐喊,确实我们不能因为《茶馆》有一个喜剧的外壳,我们就不去深究内在的逻辑。旧社会注定要走向灭亡,那么新生活是否能够如期到来呢,在剧本中,康顺子父母与西山的八路军游击队的描写是反衬的写法,给读者带来一丝安慰,也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茶馆》三幕剧中穿插的"数来宝"是老舍对戏剧的创新所在,以说唱的形式对每幕的故事进行了梗概,也许是每幕之间需要较长的时间化妆着装,为了疏解观众焦急的等待心理,他采用了这种方式,但主动上对于剧情的推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正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所在,让中西读者都能在简短的几分钟内感受到老舍的别有用心。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迎来送往只为活着
  老舍的大名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即使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也都听说过他的作品的名字。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也都被收录进了教材,足以见其影响力。在此就不多说作者本人了,说一说再版的这《茶馆》。
  茶馆
  这一版书的内容上和02版的以及17版的差不多,都只收录茶馆和龙须沟两个剧本。与之前的版本不同的是,这一版里还收录了一些典藏版的插画,我个人觉得这些插画和九几年的电影风格很像。与茶馆有关的几幅插画选的很巧妙,是几场比较触目惊心的定格场面,配合着文字剧本看,挺让人震撼的。 说实话虽然关于老舍的生平经历,学生时代背的滚瓜烂熟,他的选文的中心思想也基本是张口就来,甚至《骆驼祥子》都看过几遍,但是《茶馆》和《龙须沟》我却是从来没有看过的。学生时代没有看的书,如今毕了业反而又捡起来了,也算得上是一种思想的转变吧。
  《龙须沟》我看的不是特别深刻,可能是它所表达的精神,是如今这个处在和平时代的我很难想象的。不能共情,难以深刻,所以对于这一个好作品我不做过多个人解读。
  《茶馆》这个剧本真的写的特别厉害,很多人物的语言都很值得玩味,所表达的内涵也很丰富。一个小小的茶馆就是一个社会,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百态生活。裕泰茶馆在短短几十年间的迎来送往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转折点,茶馆里的每个人也不断为我们展现不同时代里的人的相似活法。
  王掌柜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在左右逢源,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的人,结果应了李三的那句话,"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他的初衷很简单啊,就是为了活着,能在乱世里就着花生米喝口茶。可是他送走了老吸血鬼宋恩子吴祥子,又迎来了小吸血鬼,世道不仅没变好,反而更乱了。曾经老一辈胡作非为的,小一辈的更过分的理所当然。"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句话真说的绝了,所有人都把小老百姓的忍让当成理所当然的压榨,从上一辈开始,到下一辈也不会终止,生活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的退让与隐忍。世道艰难,干了一辈子连一碗烂肉面都不能让自己的孙女吃上,真让人绝望。
  莫谈国事
  常四爷呢,这个人更倒霉,虽然是满洲旗人,仗义执言照样被人捉了错处一顿磋磨。常四爷可以说是正直了一辈子,凭真本事吃饭,却只能落得个晚年凄凉,无处葬身的境地。他活着尚能为了好友化一口棺材容身,他死了又有谁能为他。
  我爱我的国,可是谁爱我呢
  若说王掌柜和常四爷是没钱没权,注定凄凉,那秦二爷就是有钱照样得玩儿完?大清国要亡了,他觉得常四爷怜惜孤弱很片面,想要实业兴国,救国救民,就变卖了家产涨了房租筹集资金办厂,厂是办了,钱也没少赚。结果一夜之间政权更迭,厂子被没收,好机器也变废铜烂铁。到了他说自己终于想明白了,说自己就是一个天真的傻瓜,有钱就该吃喝嫖赌及时行乐,那管他兴国安民富利天下。这里真的是及其讽刺又诙谐,让人想笑的同时也很绝望。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
  最后仅剩的三位好友聚首为自己撒纸钱这一幕,看的人心酸又愤恨。世道逼人死,千种方法万种说辞,谁能告诉小老百姓们一条活路呢。茶馆里可能没有这种活路,还好龙须沟尚有几分温情。
  记得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如今都时代和平了,还看以前那些历史干什么呢,存心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我想说,不正是因为有曾经不痛快的历史,才激起前赴后继的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现在的宁静温馨吗。不牢记历史,怎么能以史为鉴,正衣冠明德行。和平年代,更要读一读这些经典,方能不忘始终,砥砺前行。
  《茶馆(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六):芸芸众生,世间百态,谁能逃出命运的轮回?
  《茶馆》是老舍笔下最出名的一部话剧,它讲的是世纪之交,北京城内在裕泰茶馆发生的一些事。皇城根下,八旗子弟和黑帮老大斗狠;江湖世界,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出入;街头巷尾,贫苦百姓与妇孺老幼经过……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这间小小的茶馆轮番上演。到头来,时代的巨浪袭来,每一个人都成为这巨浪里的一只蝼蚁兀自沉浮,不知生死。 人生来去,不过匆匆几十载,何必太过执着?生来的,带不走,连生前挣下的,都存不下,何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失去的,终将以某种方式回来;你夺来的,终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失去;命运不过是一场没有终止的轮回,从来不会让某个人真正失望。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生于北京的满族正红旗人,但不也是从小贫苦,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得人资助方得入私塾?老舍成年后,改字舍予,便是看透人生的予取,知道唯有舍才有得,就算在这一世里失去,但在另一个世界,人们也会让你重新获得。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在文革前夕,受尽侮辱,被剥夺"人民艺术家"称号,后自沉太平湖,但文革平反,使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茶馆》自1958年问世以来,被译成多国文字,不断被搬上荧幕,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巡回演出,场场爆满,连演不衰,是什么使这部剧如此受人追捧? 一、写出了老北京最纯朴最真实的市井生活 老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经济文化繁荣,三教九流都聚集在这里。除了北京当地人家,皇亲贵胄、朝廷工作人员、跑江湖的、逃难的都在这里汇集,而茶馆鱼龙混杂,接待各种不同的人,掌拒迎来奉往,玩转所有的人际关系,生意才能做到风升水起。 因此,茶馆既是达官贵人的闲散去处,也是江湖人士的落脚处,既是朋友故人的私会场所,也是生意人拉生意的所在。老舍在这间裕泰茶馆就写到了旗人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大监总管庞太监及走狗宋恩子和吴祥子、江湖人士刘麻子、唐铁嘴及说评书的邹福远和卫福喜、贫农康六父女及要饭的母女……
  茶馆里外每天三教九流的人川流不息,各色人等一一亮相,还原的是旧时老北京最真实的人情风貌。大家虽然在这问茶馆相逢,但各自的悲喜并不相通,他们来到此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构成一幅老北京生动的浮世绘。 世纪之交的戊戌年间,一场政变带来时局动荡,王朝的末世余辉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成为人们最深刻的记忆。还原这一刻的历史风貌,是对一个过去时代的缅怀,也是对一个即将到来的动荡时代的展开。 二、写出了乱世中无所归依的生活状态 戊戌政变失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城、民主共和、军阀混战、八年抗战,政局动荡,一个旧的社会体制被推翻,一个新的政局又未被真正建立,当权的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像走马灯似的,朝纲朝令昔改,国家内忧外患,世间民不聊生,良民无所适丛,而投机派却找准机会趋炎附势、升官发财、搜刮民脂民膏、压迫百姓。 多少荒唐事发生在这乱世,而迎来送往的裕泰茶馆则亲历了这一切,见证了这一切。改革派失败,守旧派得世,就有了庞太监娶妻买子的闹剧,就有了人贩子刘麻子的穿针引线,就有了京郊贫农康六的卖女求生。 世界需要新生,中国需要从沉睡中醒来。来一场大火吧,摧枯拉朽,烧掉这万恶的世道,来一场暴风雨吧,冲刷尽这满目疮痍的世界,为这片土地带来些生机吧。生命总有荣枯,却逃不过命运的轮回。末世里那些彷徨与失落、纠结与怀疑,不过是生命的过程,失去的一切总会以另外的方式回来,执着于自己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坚守,人生总会熬过冬季,迎来新的春天。 《茶馆》写的是一个末世的结束,一个新世界诞生的前夜,在这漫长的寒冬里,人们在黑暗里无能为力,虽然也有燥动也有不安,但总要沉住气熬过这场不能跳过的冬眠,才能更有热情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
  国家危在旦夕,大家却要装作天下太平一派祥和,茶馆里到处贴着"勿谈国事"的标语,提醒大家明哲保身少惹麻烦。当权派的无能与专横,让人们敢怒不敢言,北京城到处都有他们布下的眼线和特务,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惹来牢狱之灾和杀身之祸。 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总寄希望于改良,希望生活渐渐好起来,可到头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人们生活每况愈下,国家不仅内忧外患无法解决,且愈来愈糟愈来愈乱,鸦片白粉流入中国,白花花的银子全进了外国人的口袋,再加上天灾人祸,人间天堂秒变地狱。人们想工作却无法工作,想努力奋斗也无从奋斗,连只想好好活着也无法好好活着,人的生命如草芥。 兵荒马乱,百鬼出洞,有理想的人也只能每天求神拜佛修身养性了。崔久峰干过革命作过国会议员,可他也心灰意冷,对秦二爷请他出山也是屡屡回绝,他说:"作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不过自误误人而己!""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 连曾经一腔热血的革命者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普通民众的心更是分崩离析,惶惶不可终日了。乱世里,人们的心无所归依,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和活着该干点啥了。 三、写出了战争中人们生活理想的幻灭的现状 无论你是哪国人,对于战争带给人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有可能变成一具毫无生命迹象的死尸,为之奋斗不息的生活,可能瞬间就会土崩瓦解,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却无从开始。然而,战争带给人们的改变和震撼还远不如此,更严重的是它摧毁了人们活着的意志,让人们理想幻灭,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还不如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来得实际。
  秦二爷一生主张实业救国,他变卖私产,凑钱办工厂,打算靠实力拯救国人,但最后工厂没收,被捣毁成一堆破铜烂铁,大半辈子心血付诸东流。这样一个满腔热血的实业家临了也不得不说出一番令人唏嘘的话: 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希望越大,往往失望越甚,我们理解秦二爷的一番愤慨之词,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又如何呢? 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 王利发一生仅有的一间茶馆,也要被官府霸占了去,那他这一生的勤勉和小心翼翼又算什么了?!谁来他都巴结逢迎,少说话多做事,不就是为了讨个活口吗?可到头来,让他在茶馆做个看门的也不能够,他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用一条白布把自己吊死在梁上。 这就是那要命的世道!常四爷担心国家命运,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下了狱,八旗子弟也只落得个卖花生米,难怪他要说: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就连靠手艺吃饭的明师傅,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卖了家伙,去监狱做伙夫,难怪评书师傅邹福远会说: 咱们死,咱们活着,还在其次,顶伤心的是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咱们对不起祖师爷!常言道:邪不侵正。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 好个连根儿烂!这是人们理想的幻灭,对生存现状的绝对绝望。解放战争前夕,人们的忍耐已到了极限,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感受是相同的,人们平时确信的东西,因为战争一切开始不变得确定。我们为什么活,我们活着能干什么,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问题。大家开始怀疑人生,觉得有了金钱就应该及时享乐,因此摧生了赌场和毒品的泛滥。 然而,堕落的虚无主义毕竟代替不了现实的上进,总有人迎难而上,寻找一种可以更好生存下去的方法,于是各国开始谈判,开始签署停战协议。侵略解决不了问题,战争解决不了纠纷,它只会带着双方一起走向毁灭。
  世界需要新生,中国需要从沉睡中醒来。来一场大火吧,摧枯拉朽,烧掉这万恶的世道,来一场暴风雨吧,冲刷尽这满目疮痍的世界,为这片土地带来些生机吧。生命总有荣枯,却逃不过命运的轮回。末世里那些彷徨与失落、纠结与怀疑,不过是生命的过程,失去的一切总会以另外的方式回来,执着于自己的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坚守,人生总会熬过冬季,迎来新的春天。 《茶馆》写的是一个末世的结束,一个新世界诞生的前夜,在这漫长的寒冬里,人们在黑暗里无能为力,虽然也有燥动也有不安,但总要沉住气熬过这场不能跳过的冬眠,才能更有热情迎接一个崭新的时代。
网站目录投稿: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