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珺 何其鑫 【摘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长江南岸影响较大的红色根据地。他们设立的省委省政府等地处湘西,现保存着大量的革命旧址,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将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发利用意义、现今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来分析问题。为当代其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出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发;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前往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调研考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堪称"红色塔卧、江南延安"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今,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色建筑群,如省政府机关、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保密局等都保存十分完好,红色资源等级较高。这些都是革命老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所共同拥有的无价的文化财富和精神瑰宝。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发传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革命文化,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又是对广大人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鲜活资源。既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又有利于实现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连锁附加效应。 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促进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聚集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甚至根据地舊址永顺塔卧被后人誉为"江南延安"。从1933年12月开始着手创建,成为策应中央红军胜利长征的战略基地、中国长江南岸苏维埃运动的坚强柱石和孕育红二方面军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作为革命老区,这里红色文化资源有着数量多、品位高、类型全等特点。其次,该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潜力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但是,现在该地对于红色文化开发力度还远远不足。希望通过调查研究革命老区的旧址,了解红色旅游开发现状,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发挥它真正魅力,对老区发展助一臂之力。 (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大致位于湘西贫困地区,从自然环境方面来讲,该地多山地,自然灾害频发,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自然环境制约大。社会环境方面,该地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其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闭塞,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典型地区,也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发源地。因此,当地贫困问题亟待解决。合理开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可进一步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也可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促进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等四个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文化地位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被创造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为了让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它真正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更好地顺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探究如何合理开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但氛围不浓,特色内涵欠缺是当地开发现状。如:旧址内无相应的史迹陈列,革命旧址中仅有几幢单一的木房子;里面的陈列也寥寥无几;旧址对外开发时间短;纪念馆内仅有几个铜像与几幅油画,感染力不强,带动性不高。其次,旧址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如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等出现部分垮塌现象,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破损和毁坏痕迹,些许故居里被堆放了废品;且大多数遗址被私人所有,得不到保护。 (二)对革命精神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宣传仅停留在本县、本市,跨省市的宣传基本不见,在国家、省级电视台的宣传更是少之又少。且寥寥可数的旅游宣传多为旅行社或各景区自发组织的小范围推广。由于这些宣传主体的专业性不强,造成了整体宣传活动缺乏吸引力。其次,除了有效的广告宣传外,介绍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书籍图画也不多见。由于其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吸引游客的空间有限,当地可持续发展局面难以形成。 (三)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部分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加强,讲解员的语言修养能力不强,讲解词较为单一,很难引起游客兴趣。接待人员文化层次的不一使强大的合力难以形成,导致接待游客能力不强。同时,当地严重缺乏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因此,没有一套系统的从上由下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当地的居民文化素养整体不高,大部分不会说普通话,易形成当地居民和游客分离现象,政府协助居民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难度高。 (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不完备。近年来,革命老区的交通设施虽得到较大改善,但目前旧址之间没有直达车,几条出境路多为村级公路,路面较窄、弯道较大,距县城及国、省干道均需1个小时以上车程。刘家坪纪念碑下面的路还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布。茨岩塘的兵工厂遗址在村子深处,没有直达车,路边也没有指示牌。塔卧镇居民自身还出现饮用水匮乏现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里甚至没连上电,房间幽暗,给游客造成不良印象。旧址大部分房屋为木质结构,仅几户配有灭火器,加之当地百姓防火意识缺乏,柴草随意堆放,突出严重的安全隐患。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待客区域容量小、档次低,更无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接待饭店。 三、改善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护基础上做好开发。为促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是首要措施。其中当地政府需扮演重要角色,需大力重视革命旧址的维修工作,应真正把旧址保护工作纳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扩宽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工程资金投入机制,统一协调红色文物保护单位的资金投入比例,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工作,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为当地红色文化的充分发展与保护提供优势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让红色基因发扬光大。重视宣传的影响力,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可编写吸引眼球的广告语,制作显眼的广告牌,拍摄相关影视节目,从而提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在游客较多的旅游景点,定时将有关文物、景观和图书资料的内容向游客展示,同时还可开展富创新开拓精神与活力的红色文化活动。此外,也可把曾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事迹编写成故事,并让导游对游客进行讲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居民能歌善舞,利用居民的优势,适当排练文艺节目,给游客送上赞颂相关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先烈事迹的文艺节目。不仅让游客们赏心悦目,而且也为当地失业人员找到一份工作,既丰富了宣传形式又提升了当地居民收入。加强落实高质量的宣传工作可促进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扬光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发展红色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开发利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促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不仅可打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塔卧,江南延安"的金字招牌,同时也可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要发展红色旅游,首先应加强交流促进区域联动,形成旅游圈。各地红色资源天生存在着禀赋差异,互相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同样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需加强与周边旅游区进行研讨交流,可与龙山县、张家界等拥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的地区和永顺县周边著名旅游景点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并积极主动融入大红色旅游圈之中去。从更大区域来组织旅游路线,走资源共享、效益双赢、线路对接、客源互送、共谋发展、市场互动和区域合作之路。这些举措将极大提升武陵山区的红色文化圈、经济圈和旅游圈的地位,从而实现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连锁附加效应。其次,应开发特色红色文化产业。当地政府应重视与高校合作,促进发展赋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特色的文化。同时,要抓住湘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优势,把特色地方文化事业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建设相结合,提炼和升华红色旅游资源的产业品质。多推出、介绍、宣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旅游主题产品,且形式应多种多样,规格应高低不一,内容应丰富多彩,要既雅俗共赏,又通俗易懂。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既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又可带动当地经济开发与发展。最后,应加强当地导游素质培养,提供良好服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红色文化发展的有力后盾和重要支撑。革命老区可大力开办专业导游培训班,提高导游的服务技能和人文意识,及时组织解说员到各地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交流与学习,促进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水平的提升。建立科学的工作人员督促机制、到岗制度,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好地服务游客,讲好红色文化。同时,可提升导游福利制度,吸引高素质导游就业,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层次。为了增强根据地旧址的可进入性,增加回头客数量,提高地区旅游形象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政府应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从而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其次,政府可结合当地的条件和特色,建设和完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体系和设施,提升接待服务能力,改善旅游环境,加大建设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景区标志,及时维修破损的展示板、革命旧址等设施。从而为当地的红色旅游提供良好的平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历史教科书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它所留下的革命遗址值得我们敬仰,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开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除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顺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外,还带动该地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从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绝不是一个小工程,是个长期的投资,合理开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发展我国红色文化的需要,更是响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 【参考文献】 [1]李祥.打造武陵山红色旅游"新地标"[N].重庆政协报,2016-08-26(002). [2]向媛.民族贫困地区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以湘西州为例[J].知识经济,2017(09):13-14. [3]刘永超,石彦.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06):60-63. [4]郭璇,趙月苑,邹怡情,毕毅.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联耦合"思维——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保护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2):65-72. [5]万生更.西北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