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员工培养作为勘察设计企业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决定了企业未来和发展。传统的青年员工培养属于无序培养模式,通过新老员工在项目过程中的"传、帮、带"来实现。本文提出的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通过为青年员工指定导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无序培养转化为有序培养,以提高青年员工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明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确定导师职责和选拔标准、制定培养大纲和培养方案三个方面介绍了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主要特点。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在笔者单位已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在勘察设计企业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青年员工 导师 培养 勘察设计 勘察设计企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型企业,相关岗位对人力资源各个方面都有高标准的要求,如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技术创新等,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青年员工培养、关键人才选用、高端人才引领等都是勘察设计企业人才战略的关键点,而青年员工培养作为其基础工程,更是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未来和发展。 一、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概述 传统青年员工培养多为无序培养模式,新入职青年员工在项目团队中边学边干,通过新老员工之间的"传、帮、带",在项目历练过程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积累业务经验。"传、帮、带"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优良传统,在企业知识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知识的无序传承,存在明显缺陷: 第一,职业素养方面:职业素养的养成受项目团队成员影响较大,团队中个别成员的不良习惯,会给青年员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第二,业务能力方面:业务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其所参与的项目,参与项目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青年员工经验积累不足,并影响其后续发展。 第三,职业发展方面:青年员工对企业情况了解有限,对本人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认识不够清晰,进而影响其个人发展。 近年来,综合实力较强的勘察设计企业引进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求一般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新入职毕业生普遍专业基础扎实、自学能力较强,鉴于这一现状,可以考虑将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导师制引入企业,形成"传、帮、带"与"导师带徒"相结合的青年员工培养体系。 这种培养体系可以定义为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青年员工培养模式在知识传承等方面的优势,还可以针对其缺陷,由青年员工的指定导师,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其职业素养养成、业务能力提高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规范化和制度化,将无序培养转化为有序培养,进而促进青年员工的快速健康成长。 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关键环节是确定导师职责和选拔标准,重要手段是制定培养大纲和培养方案。 二、培养对象和目标 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培养对象为入职一定年限内的青年员工,具体年限根据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成长通道确定。为保证青年员工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培养阶段有必要分为强制培养和选拔培养。 强制培养为全员培养,即新入职青年员工全部接受培养,目的是使青年员工快速转变角色,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胜任本岗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对象设定为入职时间较短的青年员工,具体年限可以根据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成长通道确定。 选拔培养为选择培养,即通过强制培养阶段的培养和考察,在青年员工中选择一批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目的是快速提升优秀青年员工的综合能力,使其努力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或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该类员工,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工作岗位任职要求以及职业通道设计等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选拔培养人员占全部青年员工的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导师职责和标准 导师在青年员工职业素养养成、业务能力提高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应起到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对青年员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导师队伍建设是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所在。 企业需明确青年员工导师的责任,并通过日常管理对导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必要情况下,应对导师进行培训,保证其具备履行导师职责的能力。导师的基本职责至少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素养引导:关注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业务能力培养:积极传授自己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和技能,耐心细致地对培养对象进行"传、帮、带",帮助其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全面落实培养方案。 第三,职业生涯指导:全面了解培养对象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及时指出培养对象的不足,并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个人自愿与企业选配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培养对象导师的选拔配置。导师选拔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职业素养过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爱岗敬业、业绩突出、严于律己,能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 二是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能力突出,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务或其他条件做出要求。 三是分层梯次配置:按强制培养和选拔培养配置不同层次的导师,尽量避免强制培养阶段导师配置层次过高或选拔培养阶段导师配置层次过低。 为保证导师带徒的有序进行,对青年员工培养工作负有指导和管理职责的行政人员,不易担任青年员工导师。同时,在导师选拔过程中需从严把控,保证导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导师在青年员工成长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 四、培养大纲和方案 培养大纲是"导师带徒"开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导师指导和青年员工自学的重要依据。 培养大纲的编写与企业整体架构、专业协作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关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技术、管理方面的核心人员分专业或模块进行编写并实时更新。培养大纲应按强制培养和选拔培养分别编写,强制培养大纲应囊括新入职员工应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掌握;选拔培养大纲则应侧重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积累。培养大纲由条列式陈述的知识要点组成,知识要点需明确名称和掌握程度,并辅以简要说明。一般情况下,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细则;内、外业要点;各阶段设计方法、设计依据;各种结构、工艺、设计流程;各种软件应用;勘测设计各阶段文件组成;项目管理各阶段流程、要求;勘测设计相关能力标准等应知应会和技术管理内容等。 培养方案是"导师带徒"开展的操作性文件,由导师根据培养大纲要求和自身工作经验,结合青年员工特点和参与项目情况制定。 强制培养阶段应以年度为单位制定培养方案,明确本年度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和掌握程度。除培养大纲要求的知识要点外,培养方案中应增加责任意识、执行力、道德修养等职业素养方面内容;选拔培养阶段培养方案的制定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除本专业知识外,根据企业运作模式增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同时增加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全局观念、服务意识等方面内容。 五、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核心优势和推广价值 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在传统无序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为青年员工指定导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无序培养转变为有序培养。本体系的核心优势是将无序的"传、帮、带"与有序的"导师带徒"相结合,形成一套基于岗位锻炼与导师指导相互补充、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的青年员工培养体系。 1."导师带徒"和"传、帮、带"相互补充 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将导师指导和岗位锻炼有效结合起来,使指定导师的"导师带徒"和其他有经验员工的"传、帮、带"互相补充。 "导师带徒"的精髓是"传、帮、带",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青年员工的快速健康成长,导师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将无序的"传、帮、带"变为有序的"传、帮、带"。 "传、帮、带"是"导师带徒"的重要手段,导师制定培养方案,很多是通过岗位历练中,周围有经验员工的"传、帮、带"来实现的。 2.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 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知识传承的良好企业文化和导师带徒的有效企业制度互相补充。 "传、帮、带"是勘察设计行业的优良传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致力于营造新老员工之间知识传承"传、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创造有利于青年员工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青年员工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咨询,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并通过周围有经验同志的言传身教,使青年员工得以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上快速成长。 在营造良好企业文化的同时,导师制应以企业制度形式规范下来,除上文提到的明确培养对象和目标、确定导师职责和标准、制定培养大纲和方案外,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培养效果的考核以及日常管理的相关要求都必须制度化,给青年员工培养体系参与各方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和依据,保证导师制青年员工培养体系的有效推进。 该体系在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已实践应用,每年完成数百对青年员工与导师之间的结对,为集团公司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该体系在符合下列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一是知识传承方面底蕴较好,新老员工之间能自觉进行"传、帮、带";二是青年员工知识层次较高,能够根据培养大纲和培养方案自学完成项目以外的专业知识;三是企业有条件选拔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好、职业素养高的导师。 作者简介:张同飞,男,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工学硕士。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