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湿气的危害,有一个被众多医生认可的最直接的评价,那就是:"湿是万病之源"。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湿气导致的,但是这句话充分说明两点: 一、如果身体湿气太重,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 二、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或者种种不舒服,只要夹了湿,就很不容易治好。 所以,祛湿很重要! 要想祛湿,就得知道湿怎么来的,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湿的生成对不对? 简单来说,湿又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主要是因为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从外界侵袭我们的身体。 外湿容易造成湿疹、风湿、全身痛、头发油腻、满面油光、爱长痘痘等症状。 内湿主要是因为脾虚导致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堆积在体内就变成有害的水湿,这就是我们最常说的体内有湿气。 内湿容易造成虚胖、肚子胀、大便黏而不成形、身体沉重尤其是腿感觉酸胀、犯困没精神。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如果体内湿气重,吃什么好东西或者补品都很难吸收,甚至是生病了吃药都起不到作用。 那我们应该怎么祛湿呢? 很多人一知道自己湿气重,首先会想要去吃一些利湿渗水的东西,比如薏仁、赤小豆等等被吹得神之又神的祛湿必备品。 但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 天天喝着红豆薏仁水,舌苔还是那么厚腻,还是胀肚、疲倦、头发和脸超爱出油、大便不爽等等各种不舒服,湿好像并没有减轻,或者总是反反复复,甚至还越来越重了! 这是因为,不论内湿还是外湿,只要身体湿气重,首先要想到脾出了问题。 只可惜很多人都是健康小白,并不知道祛湿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健脾,绝不是简单吃点渗水除湿的东西就可以了。 因为"脾虚生湿"。脾虚不解决,湿气不可能被彻底祛除,甚至丝毫减轻不了。 所以有句老话叫做:"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就很形象地说出来祛湿难,难于上青天。 而且湿气还千变万化。 湿在寒性体质的人身体里成了寒湿,在热性体质的人身体里成了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说回来,湿邪之所以很难治,归根结底是因为祛湿的同时没有健脾。 中医认为,脾健,湿自化。所以祛湿重在健脾。 前面已经讲过了,要彻底去除湿气,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采用吃药的方法,长时间难以坚持不说,"是药三分毒"这个问题也必须要考虑。 其实,我们人身上就有很多神奇的小开关,可以达到祛湿健脾的功效。 1.丰隆穴: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功效: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取穴: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2.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功效:针对脾胃虚弱造成的胃肠运化失调。 取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方法:用指端或掌根顺时针揉按2-5分钟。 3.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祛邪 功效: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体的大穴,有很好的调节机体免疫力、健脾益胃的作用。 取穴: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该穴5-8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4.曲池穴:清热利湿,调气血 功效:曲池穴是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按揉此穴可以清利湿热,对湿热效果很好。 取穴:曲池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点揉该穴2-5分钟,也可四指并拢拍打该穴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5.阴陵泉穴:健脾祛湿 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 取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方法: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除了每天花五分钟按摩这些穴位,以达到健脾祛湿的作用外,多吃主食、少吃肉也很重要。 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如白扁豆、赤豆、薏仁、黑豆、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