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或者,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文化。它将可能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你的精益倡议是如何进行的?是否进行的很好?还是它已经开始失去了动力?又或者它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你是否放弃了,并回到那段你曾想逃避的不那么"美好的时光"。这是近期很多企业一直在提出的问题。非常不幸的是,我们得到的反馈往往是负面的。 我对这些反馈既苦恼又失望,但并不会感到惊讶。精益生产是一个成熟的、实用的且改变文化的方法论,它可以启动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并让安全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它不仅能在车间中反复实施,在服务行业中也同样能顺畅的执行。 接下来我会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接受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来避免这些失败导致的精益损失。 有多少精益执行者失败了? 即使丰田和其他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掌握了精益,但是这个方法的实施对很多人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那么,这个谜团是否已经被完全解开? 在这个问题的推动下,我记录并回顾了过去20 年中的17家客户,然后对他们的努力进行归类。在这17个客户中,4个客户是明显的获得了成功。这些客户在他们将精益作为生产哲学后,5年甚至更多年中不断发展并扩张他们的精益生产系统,至今,精益仍能帮他们创造收益。另外2家离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他们的投入均低于5年,因此还没有定论。有5家客户 的执行效果低于预期,但至今仍在尝试。有6家客户是明确失败了,他们要么已经放弃了精益或准备放弃精益。因此,根据我的数据显示,大多数(65%)的客户 表现不佳,其中30%的客户效果低于预期,而35%怎是明确失败了。最后有35%的的客户是明确成功实施精益的。 35年前,我开始学习丰田生产系统,我发现它和精益方法相同,不存在根本的弱点。然而,似乎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例子——甚至是完全失败了。其实,对于前面提到明确失败的6 家企业,他们存在两个通病。第一,6家企业中没有一个认真希望外部对他们的竞争地位进行审查。相较于外部公司,统一管理的审视角度会更加的积极。他们会更 专心的关注他们公司的长处,而尽量避免明显的确定或当做他们是不存在的。第二,这6家企业的设备经理都试图作为企业的精益代表。而事实上,管理人员什么都没有做,而是将工作分配给下属——其中有4家公司公司被委托的下属甚至不是直接进行汇报,而是让一名工程师甚至低于设备经理两个层级的人员进行汇报。这样 的精益实施领导者几乎是形同虚设的。 如何保持强大? 即使有一个好的开始,精益的理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动摇。能发展到成熟的精益企业而且不失去动力的企业是非常罕见的。而大部分的精益失败是由于在创建成功的文化变革过程中,只有部分运用了或者错误运用了关键的原则。无论是精益、全面质量管理或六西格玛等等的一些原则,如果忽视了或误用,终将会导致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那组织要如何避免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动摇?通常我们会回答说这并不困难。他们需要将新的行为正式的并功能性的灌输进他们的文化中,然后维持他们新的行为。 这里有4个文化原则能使企业维持这些转变。这四个原则强调:一个组织的目的,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对待他们的员工以及组织是如何看待持续改善的。以问题的形式来展现,它们分别是: 1、你是否对于你的业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2、你是否拥有精益领导人? 3、你的业务理念是否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 4、你是否拥有一个真正的、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 很 多人看到这几点会说:"我们当然已经解决了这四点。"但是我需要提醒的是,首先,你是否在开始的时候就做的很好?拿精益领导力来作为例子,你是否能很好的区分精益领导和精益管理?你们的精益领导是否在没有过度施压的情况下寄予员工创造空间?你为持续改进付出过多少努力?你是否真的改进了还是不断地在解决老问题?如果没有,那你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理念。 那些没有取得良好精益效果的企业,请你继续关注并学习如何评估并调整你的组织文化;而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的组织,还是请你可以对企业不断的进行检查并时刻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努力不断获得成效,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