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梦回那时的校园:迎着大门(坐东向西)是立着旗杆的小水泥地广场,现在想来只能站百十号人,可升旗的时候全校千把号人却能挤挤挨挨的站下(一个班一列,六七十号)不能不说是奇迹,有的班被挤上小广场南端的宣传栏上,却也能在升旗仪式的时候鸦雀无声!旗杆后面紧贴着一个小假山,还造了流水小桥。和整个升旗广场对应的是北边的一个小排球场,中间隔着花坛雪松。再往前,就是所谓的大操场了,一圈大概有三百米,操场的南北都是学生的教室,三四层高的楼,北边是连体的还较新(座北朝南),南边却是两座山脊木梁青墙的老楼(座北朝南,木楼梯,看是有些年月了),操场正东是实验楼(坐东向西)这算是前院吧。 后院是两座老教室楼为北界,老师教学楼为南界,小食堂在东,乒乓球台在西。全校大会的会场在靠东老楼的楼下正前方,有主席台,就是我演讲的地方。会场不大,后面是两排梧桐树隔开了一个小篮球场。都是泥地,一下雨不用煤渣垫道就难以通行,所以那时候流行深筒儿的胶鞋,越长越气派,现在路好了,很少再看见人下雨的时候蹬着胶鞋赶路了。 微缩的景观常常出现在我脑海里,还曾经翻墙过去重游故园,全因了我的老师---周敏。她是影响我一生的人,也是我能在文章开头能如此耐心介绍校园情形的唯一动力。周老师,用她三年的心血把这里打造成了我们灵魂的家园。如今,老师不在了,睹物思人,老师,你可知道,这一切,已经面貌全非了吗? 曾经想写一本象《相约星期二》一样可以传世的书记录老师最后的日日夜夜,可是在谋生的途中却来不及停下脚步。老师啊,学生曾写了一篇《心祭》,不知在天堂里微笑的您是否读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