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剧本选集。十二集四十八卷。原编者玩花主人;钱德苍增补重编,扩为十二集,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三十九年(1774年)陆续成书,由金阊(苏州)宝仁堂刊行。书的命名,系"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的意思。 玩花主人,生平待考。钱德苍,字沛思,号镜心居士。生卒年不详,曾应科举不第。他的朋友曾在为《缀白裘》十二集作序时称其"审音按律,刻羽引商,游戏丝簧之府,流连金粉之场"。他自称"生计萧条,穷愁益甚",为"糊口"计而编选《缀白裘》。编辑时常自歌自咏,深得戏曲搬演三昧,因此所编选的剧本,"其间节奏高下,斗筍缓急,脚色劳逸,诚有深得乎场上之痛痒者" (见《缀白裘》七集序)。 《缀白裘》十二集所选剧目,大都是当时剧场流行的单出。其中主要部分是昆曲剧目,只有第六集中的一部分和第十一集的全部,是总题为"梆子腔"的地方戏曲剧目。其昆曲剧目,涉及八十多部作品,共四百多个单出(即折子戏),可见当时苏州地区戏曲活动的兴盛和昆曲演出剧目的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 《琵琶记》、《长生殿》、《牡丹亭》、《荆钗记》、《占花魁》、《三国志》、《水浒记》、《翠屏山》、《一捧雪》、《西厢记》、《十五贯》、《渔家乐》、《浣纱记》、《鸣凤记》、《连环记》、《风筝误》、《狮吼记》、《红梅记》、《牧羊记》、《金锁记》、《玉簪记》、《白兔记》、《邯郸梦》、《幽闺记》、《疗妬羹》、《四节记》、《香囊记》、《千金记》等等。每部作品入选的单出,多寡不等,有的只有一出,如《雁翎甲》只有《盗甲》一出;有的则多达二十六出,如《琵琶记》;其余则数出、十数出。入选作品中,有的是明清剧作家的创作,如李玉的《一捧雪》、李渔的《风筝误》等;有的则是明清剧作家对以前作品的改编,如所收《西厢记》共九出,即是李日华(生平不详)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的传奇《南西厢记》。所选昆曲剧目,题材十分广泛、丰富,即有以著名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如反映吴越两国盛衰兴亡的《浣纱记》,写三国故事的《三国志》和《连环记》,写唐明皇、杨贵妃恋爱故事的《长生殿》,以及写水浒故事的《水浒记》、《翠屏山》等;也有反映明、清时代现实斗争的,如《鸣凤记》描写爱国正直官员夏言、杨继盛等同权相严嵩的斗争。既有情节曲折、复杂的公案戏,如《十五贯》;也有情意连绵、荡人心魄的爱情戏,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既有以神仙佛道为题材的,如写吕洞宾等八仙故事的《邯郸梦》等;也有以社会现实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如写男人惧内的《狮吼记》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倾向上比较复杂,有歌颂青年男女真挚爱情、为婚姻自由而斗争的,有赞扬反对权奸的正义斗争的,有同情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的,有揭露和嘲笑社会丑恶现象的,也有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思想的,等等。《缀白裘》所选的剧本因为是剧场流行的演出本,大都经过艺人的加工,所以在宾白和科诨上更见特色,宾白绘声绘形,科诨风趣异常,更加适宜于舞台演出,也更能吸引观众,收到勾魂摄魄的效果。《缀白裘》所收"梆子腔"的地方戏曲,约三十种五十出,大都保存在现代地方剧种的演出剧目中。其所用曲调有"梆子腔"、"乱弹腔"、"西秦腔"、"吹调"、"批子"、"西调"、"秦腔"、"京腔"等;其所选剧本比较著名的有,《买胭脂》、《落店·偷鸡》(即《时迁偷鸡》)、《思凡·堆罗汉》(即《尼姑思凡》)、《借妻》(即《张古董借妻》)、《猩猩》(又名《郑恩打熊》)、《面缸》(即《打面缸》)、《杀货·打店》(即《武松打店》、《十字坡》)等等。这些地方戏曲有自己的特色,其角色,"以旦、丑、跳虫为重,武小生、大花面次之。若外、末不分门,统谓之男角色;老旦、正旦不分门,统谓之女角色。丑以科诨见长,所扮备极局骗俗态。拙妇騃男,商贾刁赖,楚休齐语,闻者绝倒"(《扬州画舫录》)。其中的民间小戏,直接或间接从地方戏演员生活体验中产生,并由演员在演出中不断修改、丰富,是民间艺人的创作。而这些民间艺人,往往半艺半农,所以,这些作品可称农民群众的艺术。这些作品的内容或表现对地主豪绅、封建官吏的憎恶(如《借靴》、《面缸》等),或揭露、批判某些与古代劳动人民良好品质不能相容的丑恶行为(如《借妻》、《磨房·串戏》等),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态度,乐观、机智、富于幽默感。清代各种地方戏曲盛行,但剧本刻印流传很少,《缀白裘》的收录,才使部分曲文得以保存,因此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缀白裘》有清宝仁堂本、四教堂本,上海启新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一九五五年校点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