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如何借助网络互联技术,将教学资源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模式 Java课程 一、 "互联网+"背景下,对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慕课、微课、智慧职教云平台、手机App、在线课堂……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课件、录制微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自学。通过平台的自动统计,教师可以汇总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习过程遇到问题时,师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讨论交流,形成一种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学习氛围。微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掌握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增强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趣味性 对于枯燥的编程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小视频或者动画故事片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部分实训课内容,教师可以设计成小游戏,为学生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专业性要求严格的实训操作,教师可以直接网络连线企业专家,通过在线的专业指导和点评,让学生真正了解书本上的内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丰富多彩的课余学习形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慕课资源,可以让学有所余的学生进行课后拓展,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编程能力;Java学习网站和论坛,可以让爱好编程的学生向更多的专业人士学习、交流,各种网络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肯定自我的舞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系统性评价能公正准确地进行课程考核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淡化期末考试成绩,加大学生过程性考核的力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云平台题库,采用随机抽题操作的考试形式能随时考查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成果。通过课前学生预习情况,课堂学生线上讨论的参与度,课后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情况等多项指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方便教师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成绩评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互联网+"背景下,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互联网+"为高职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方式。那么,如何立足学情,探索出适合高职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在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进行大量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堂中,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为三部分: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固化,形成"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辅助的新型实践课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首先,教师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结合学情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查找相关的慕课资源,设计微课视频,编排自测题,作为自学任务上传到智慧职教云平台。其次,学生登录查看预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教师通过对平台中学生视频课件学习时长、自学检测题的正确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学生预习评价的资源。 (二)课堂内化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点,会带着问题到课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测试的反馈结果,有方向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可以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等方式抛出教学任务。在实践课的课堂上,学生既可以和教师、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学习,也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线上交流等方式进行再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编程思维能力。另外,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可以直接连线企业专业人士,通过在线的专业指导和点评,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为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固化 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内化,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知识点。课后,教师布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编程试题,设计小组的项目化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内容。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师生间随时交流讨论实践作业,随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另外,教师正确引导学有所余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鼓励他们关注网络程序设计赛事,达到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综合考核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教师已经充分掌握了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线上学习平台保存了各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巩固、阶段测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比例分配:线上评价(50%),其中课前预习(10%),课中内化(20%),课后固化(20%)。线下评价(50%),包含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25%),实训报告(10%),综合任务(5%)。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Java实践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有效地提升高职Java实践课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桂英."微时代"高职微课程设计实践应用研究—— 以《C#程序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9). [2] 何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 [3] 靳军.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4] 张静.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5] 王桂荣."互联网+"背景下面向应用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