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约翰·培利 人类天生就是有理智的动物。我们的思辨能力,正是我们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迥异于其他动物的原因。这么说来,我们应该理智非凡才对,我们的每项行为都应该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再根据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困在这个理想的推论之中,但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无法达成理想中的结果,以至他们后来将之衍伸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自律欠缺(Akrasia),即人类明明知道最应该要做的事是什么,却不做,反而选择去做别的事情。 「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凡事都会仔细思量,计算出何者对自己最有利后再采取行动。」古代人得出这番结论后,以上这幅图像就此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与数学较有关联的社会科学学科(像是经济学),大部分的理论都奠基于「人类是理性的,会选择『最可能使他们最看重的欲望得以实现』的选项」这个概念。但是这前提颇为诡异,因为许多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像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证据,证明人类的行为并不遵守着上述概念而行。 从「人是理性的动物」这种理想高调来看,我这个人最大的败笔就是拖拖拉拉。我在一九九五年时有一阵子没有照着我原定的计划进度工作,因此开始感到自己快连根腐烂了。但我随即注意到另一件事:大致说来,别人都认为我已经做了很多事,对我所任职的史丹佛大学及我身处的哲学系领域都有相当贡献。真是矛盾啊!我放下手边的重要工作,开始思索这个难题。此时我才了解,原来我就是我所称的「结构式拖拉人」(structured procrastinator):藉由暂时不做某些工作,以完成很多其他工作的人。我写了一篇文章,后来成为本书的第一章,写完之后我的自信立刻提升不少。 有好几年的时间,本书第一章都放在我的网站上。有位女士读了这篇文章后,把文章连结寄给她的丈夫(我暂且称他为尼尔),而这位先生读完以后,寄了这封电子信件给我: 我那位身为拖拉人的太太,寄了这篇文章给我看。她觉得这篇文章很风趣,我则觉得很白目。这篇文章可能提供了一些对付拖拖拉拉的有效方法,但并没有解释拖拖拉拉的成因,也没有质疑为何学术界比其他地方更常出现拖拖拉拉的情形。我任教于一所大学,经常看到同事连写篇短文都拖上好几个礼拜,迟交成绩搞得整个统计分数的流程乌烟瘴气,订书单拖了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都还没寄出,逼得书店抓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怀疑原因某程度上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中写到的变态精神有关:自愿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台无人性的机器。不过我想主因应该是学术界的傲慢心态,认为伟大的思想家可以不受世俗法则束缚,就算会导致他人受到伤害也不愿委屈自己。所以我认为你的文章既不幽默也没什么实质帮助,只不过暴露出高等教育中这方面问题的症状有多严重罢了。 尼尔的来信提醒了我们一个重点(如果我们需要这个提醒的话),那就是:我们拖拉人确实常惹恼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另一半和同事。从尼尔的信来判断,他似乎不是个拖拉人。但从过往经验看来,拖拉人连自己的拖拖拉拉界同胞都能惹恼,其中最容易动怒的就是同属拖拉人的另一半。所以,大家最好比自己的另一半更懂得拖拖拉拉。当然了,这绝不是必要行为。 尼尔的诊断是,我们拖拖拉拉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想借着耽溺于自伤行为,证明自己不是一台无人性的机器,这是他从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中得到的灵感。这是他的说法,但我没有被说服。起码我不认为他的说法切中他人认为拖拉人最白目之处。如果我要证明自己是一台无人性的机器,我可以做很多麻烦自己但不会麻烦别人的事情。我可以很晚才出发去教室上课,几乎迟到以致于不得不在路上狂奔。尽管我到教室时气喘如牛,但我可以藉此说服自己并非一台无人性的机器。不过,这并不是我太太与同事最可能觉得我白目的行为。 我认为最容易让别人发怒的拖拖拉拉行为,通常是你想表现出自己不受他人控制而做的行为。比方说我在书房工作,我太太忽然进来,提醒我要检查信用卡账单,因为她觉得其中几笔刷卡纪录有问题。她很显然是希望我停下手边工作,把笔电移开,拿起(她好心地摊在我眼前的)账单,立刻照她的要求做——即使我们没有任何重要理由非得今天就处理信用卡账单不可。 本来我大概也没在做什么正经事,可能是看Harbor Supply寄来的电子信件,里头附了绞盘、太阳能发电器扭力扳手之类的商品折价券,虽然我不用这些东西,但还是想成为会用到这种东西的人。其实我的太太不晓得(当然她应该会怀疑一下)她进来的时候我正在打混,她还以为我正在写那篇写到一半,(如果她没在这时候进来打扰的话)可能为哲学界带来空前改变的伟大文章。所以我当然有被打扰到。 被惹恼了之后,我故意拖了比平常更久的时间,就是不想检查信用卡账单。这样做的理由不是要伤害我自己,也不是要证明我并非一台机器,而是(如果真的要找出什么理由的话)要让我太太知道,硬是在她丈夫绞尽脑汁、埋首于论文当中的时候闯进来,并不会让她的计划得逞。 我知道自己这样很幼稚,不能当作结构式拖拉的正面例子,因为我迟迟不检查信用卡账单的时候,并没有把时间拿去做其他有用的事情。原本我借着读广告信好延后某件工作,比方说决定下个学期要用哪本课本,但我太太的打扰反而给了我新的拖拖拉拉机会,让我可以把原本的工作延到更久以后再做。 我故意拖着不立刻检查信用卡账单,好挫挫我太太的锐气,让她以后不要再打扰我工作。这种模式听来确实很怪,不过已经持续约莫五十年了。 我的建议是:结构式拖拉,和向你的配偶宣示你的自主权,是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想用拖拖拉拉的方式让对方知道自己对某事的反对立场,等到对方真的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时再做吧。不过,我太太目前为止提出的要求没有不合理过。 尼尔觉得最不爽的对象是他学术圈的同事,他认为出现这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学术傲慢,他认为「伟大的思想家可以不受世俗法则束缚,就算会导致他人受到伤害也不愿委屈自己。」我相信他有些同事真的有这种傲慢心理,但我也很确定标准的结构式拖拉人不会有这种症状。多数的拖拉人错过死线的时候都会有罪恶感,而且我们发现自己拖拖拉拉的行为伤害到别人时也会难过不安。真正傲慢的学者不会觉得自己在拖拖拉拉,反而会认为他的作法才是安排事物的正确顺序,而别人无法领会到他们的聪明才智:「我现在忙着重读康德,说不定读着读着就得到灵感,写出了十页精彩之作,为目前多如牛毛的康德研究更添一笔荣光,他们那些人难道要我在这伟大的早晨改考卷?」 然而,结构式拖拉人相较之下比较谦虚,造成别人麻烦的时候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比方说,我自己就很仔细地算过,假使我过了缴交成绩的死线,却仍拖着不交出学生成绩,在不造成学生困扰的情况下究竟还可以拖多久,最后算出的结果是半天。我把这半天当成绝对不可以错过的绝对死线,因此我不太会连这道死线都置之不理。我认为傲慢的拖拉人和结构式拖拉人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 还有,为什么尼尔要替书店感到忧心忡忡呢?如果我的同事很担心我迟交书籍订单,我很可能会怀疑他∕她正在进行所谓的「多管闲事」,因此我很可能会启动先前讨论配偶关系时提到的「不受控制型拖拖拉拉」模式。不过,这样做当然还是很幼稚的,也没必要这样做。 比上面好得多的作法,是正面迎击那位(很可能在)多管闲事的同事,送给他几则很不错的哲学建议。我把尼尔的来信贴到网页上之后,有位读者给了以下的回复: 为什么人有时候就是不走斑马线?为什么每次说派对七点开始,大家都等到八点之后才陆续出现?为什么很多人开车会超速?为什么女孩们说她们喜欢好人,但从来不会和好人约会?为什么大家老是言行不一?为什么大家不能乖乖遵守常规就好? 作者简介:约翰·培利,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史丹佛大学等多所名校。《结构性拖延》这篇论文让他获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他又写出了《拖拖拉拉,人生照样精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