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类热门职业不受大学生青睐就业难上加难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一年求职时。毕业前的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再过一个月,一张张毕业照将定格699万毕业生表情,而这也将是大学时代最后的回忆。这场国内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潮退下后,就业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感受毕业生们的求职和就业历程,倾听企业招人的酸甜苦辣,与专家们一起观察这个正在变化的大学生就业季。
  ■毕业选择
  "兄弟"三人站在"岔路口"
  一个顺利被"签",一个至今没着落,一个一直矛盾着
  5月30日晚上八点多,长春市桂林路上一家烧烤店内,音响中放着本年度颇为流行的"口水歌",或许是为了迎合乐曲中的节拍,每到高潮处,坐在门口的3位面目清秀的小伙子,都会端起手中的啤酒杯先碰杯再喝光,而席间交流的主题则是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他们是清一色的90后,也是发小。4年前,他们从老家辽源,在同一所高中不同班级参加高考,成绩发布后,不约而同地考上长春3所大学。按照出生月份先后,3月出生的张强当了大哥,7月出生的赵春光当了三弟,而仅比他大6天的谢金龙,是老二。"这是今年第一次聚,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张强说得有些伤感。他们的酒喝得有点压抑。因为选择不同,即将各奔东西。
  学土木工程的张强,因为学的是热门专业,早在2012年11月,就顺利被"签"了。张强说,此前他曾去过一场校园招聘会,因为是第一次找工作,没成。两个月前,上届的师哥,在校友QQ群上闲聊发消息,他们公司缺人,工作地点在松原市,应届毕业生实习期3800元/月(上岗实习),转正后保险齐全。"当时大家就想,聘不成,去查干湖玩一次也不错,和我一起报名的有4个同学,3男一女,就坐上了火车去松原,很幸运全部签约。"他说,感觉真的很幸运,像做梦一样。
  与张强相比,学历史的谢金龙求职经历可以用坎坷来形容。他说,从去年10月开始找工作起,光纸质的简历就做了11本,网上也投了不少,省内师范专业招聘会也去过,至今还是没着落。"我们学校不是重点本科院校,只有少数同学签到了外埠县市(带编),其余有选择民办院校的,整体来说就业不是很理想。"他承认,今年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不是用人方对专业挑剔,就是学校入职工资太低,贵州一个私立学校,历史教师一个月工资1450元,根本没法生活。
  兄弟三人中家庭条件最好的是赵春光,对于离校后究竟要做什么,一直矛盾着。有人曾劝他向上一步,读个研究生,避过就业高峰,学历高些以后找工作也有筹码,可是他说不喜欢。按照他的说法,未来规划中,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找个工作环境舒适能拿高薪的好工作,要么就是让父母帮忙投资创业。
  "工资太低还不如待业,实在不行就创业,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干。"他表示,父母一辈子也没上过班,做生意一直到现在,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赚得不比上班少。
  ■求职账本
  投入与产出无法成正比
  从"小"到"大"保守估计投入得14万,如月薪2000元,什么也不做,需要5.8年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找不到相对高薪,宁愿待业、创业也不就业的赵春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月赚2000元,基本生活开销都不够,还谈什么幸福和理想。
  据赵春光介绍,上大学学费每年4200元、住宿费1200元、生活费(在校期间)9000元,四年合计5.76万元;在辽源市从小学到高中,各种补习班、择校费、营养费,平均每年6000元左右,12年就是7.2万元,二者合计12.96万,其他费用如就医等,也要1万多,保守估计求学期间费用也要14万。
  那么投入和产出是否成正比呢?以目前的长春市场为例,在桂林路上一个14平方米的插间要600元/月(包水电)、交通费100元/月(公交加适当打车)、电话费100元/月、生活用品200元/月、吃饭600元/月(不含与朋友的额外开销)、人情费用(大学毕业同学陆续结婚)200元/月。(注:这些属于刚性开销,这些费用的前提是,不抽烟、不生病、不吃零食、不交女友、没有朋友圈。)
  除去通货膨胀对货币的影响,什么也不做,开工资就要攒着,也要5.8年才能收回投入成本。"别说孝敬父母,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理想。"赵春光说,入职工资太低,是身边不少同学迟迟不能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HR烦恼
  企业招人 常常也受伤
  招不到合适的人,主要原因是对入职待遇不认可和不愿尝试基础性岗位
  眼看着毕业季逼近,面对仍有30多人的职位缺口,作为省内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级HR,曹经理有些着急。做这行近5年的她说,从企业角度来看,最近几年毕业季,大学毕业生人数总破纪录,单从数字上理解,许多人都会认为人才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事实上,实际招聘中,却恰恰相反。
  "尽管对于本届毕业招聘早在去年10月份就已启动,省内省外有过合作的高校都走遍,但还是未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招聘。"她介绍,"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我们很难招到适合的人,既不是应征者的能力问题,也不是应征者少的问题,而是供需双方在某个环节不能统一,特别是成绩和社会实践均优秀的大学生,更是难求。"
  作为资深HR,曹经理仔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求职者角度说,首先是对入职待遇的不认可,认为入职工资比较低。今年企业给予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工资在2800~3000 元 / 月 , 本 科 生2000~2300元/月,这个工资在行业内不低了,有的企业甚至在降薪。其次,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尝试基础性岗位,还是放不下架子。
  招人不易,留人也难。毕业生签约后跳槽的大有人在。曹经理发现,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中小企业常被当成"跳板"。漫长的招聘、选材、培训、中途跳槽,这让企业很受伤。曹经理坦言,培养一名合格岗前销售人员,一个月需要花费9000~10000元(带薪),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都会默默埋单。
  ■重新审视
  "错位"的供需导致就业难
  要清醒地看到,部分高校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等也是原因
  2013年全国毕业生数量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吉林省是高校毕业生输出省份,2012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6.4万人。而2013年,人数将达到17万人,创历史新高。前程无忧为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毕业生将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会集中显现。
  今年3月,前程无忧网上发布职位数中,面向应届生人群开放的职位数超过97000个,占总数的3.9%。从职业来看,最缺应届生的5类是:销售人员、行政/后勤、客服与技术支持、房地产、储备干部/培训生/实习生。但现实是,这些热门职业却并不受大学生的青睐。
  对于就业市场出现的"错位",前程无忧顾问肖丹这样分析。应届毕业生并没有因为自己初出茅庐就降低对"钱景"的追求,于是上述提到的几类职业就难以满足大学生们的胃口。这恰巧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部分原因:供应量大的岗位并不是大学生想去的,而那些"僧多粥少"的岗位,比如国企、事业单位,却令人趋之若鹜。所谓就业难,应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
  上述说法得到了我省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李老师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其实从去年开始,在某些学科专业设置上,就开始研究调整教育结构,客观上讲,就业问题有大学生心态问题,但不是全部,要清醒地看到,部分高校专业设置的缺陷,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离校和上岗不能紧密衔接。
  企业日子不好过 影响大学生就业
  部分央企节流趋势已经出现;民营企业都在想着内控、降薪裁员等
  一直以来,就业市场的好坏与该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而提供就业岗位大户,制造业和服务业最具代表性。但因经济指数下滑,就业市场不容乐观。4月中国人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的新职位数量出现了大幅下滑。该网站提供的新职位数量较3月下降了22%,这是智联招聘自2010年开始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而其中,招聘数量减少的情况遍及各类制造业和服务业。
  "教育部在部署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时称,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陶伟表示,A股亏损榜排名前十的央企,其中不乏大型制造企业,往年能提供就业岗位,年内预期偿付的负债约为869.98亿元,虽然不会裁员,但是节流趋势已经出现,也就是说,他们不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
  张陶伟表示,作为服务业,民营企业无疑是主力军,但事实上,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不利的前提下,企业的日子不好过,都在想着内控、降薪裁员等,眼下即使缺人,招也是招学历不一定高但技能较高的人才,这恰恰是大学生软肋,因为中国大学不注重职业技能训练。今年全国普通高校将有699万的毕业生,比去年多出19万人。但创造就业岗位的经济增速却在放缓。2012年GDP同比增7.8%。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7.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也低于去年四季度。因此,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记者了解到,经济学界有种说法,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也有观点认为,GDP增长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增加80万~350万就业的不同测算数值。
  ■解决之道
  调整好心态 从"低"做起
  大学生在就业上一定要脚踏实地,从事门槛较低的工作,其实不是什么坏事
  在吉林省睿扬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贺同看来,当前就业现状和很多大学生职场梦想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应届毕业生把心态调整好。他建议,大学生在就业上一定要脚踏实地,从事门槛较低的工作,其实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一个必要的成长过程。只有找到位置,培养兴趣,才能有成就感。国外大学生,为什么在就业过程中相对从容,因为从小教育中,靠能力吃饭,就融入了个人成长,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给你的毕竟有限,社会给你的才是永恒的财富。
  实名登记求职 半年内有望就业
  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不用回户籍原地办理失业登记,可就近领补贴
  关爱毕业生,国家在行动。高校大学生毕业离校进入倒计时,"就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要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实名登记求职的毕业生,半年内有望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地方各级人社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放,办理求职登记或失业登记手续,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桂桢指出,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不用回户籍原地办理失业登记,可以就近领取补贴。
  ■他山之石
  大学生就业心态
  法国:法国大学生"工资收入"这一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他们最重视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瑞典:面对劳动力"买方市场",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
  印度: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只有10%的人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其余除了部分人决定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心理预期。
  俄罗斯:在俄罗斯,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再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
  巴西: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
网站目录投稿: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