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有相当一些学生学习困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因素。但对于每个学困生,形成学困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找对病因对症下药,方可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准备从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学困生学困的成因及转化方面。 俗话说的好,一娘养九子,九子不一样。人在外部环境完全都相同的情况下,自身智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情况下这种差异不是太大的,但有个别的学生却差异较大。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无论如何努力,成绩总是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我把这种学生归纳为迟钝型。针对这部分学生,作为一个教师,心急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自己长期的细心耐心不厌其烦地的辅导帮助,争取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学习方面,千万不能给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只要他们尽到最大的努力,就可以说:老师为你能认真完成作业而高兴,老师很欣赏你的为人,也很欣赏你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欣赏自己。 上初中后,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小学时,个别科目基础差,在初中学习阶段,他们在学习方面,虽然比较用功,但只要涉及到小学的基础知识点,他们就犯错误或者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我把这类学生归纳为基础差型。针对这些学生,在弱科目上,只有抽出大量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夯实基础,才能取得实效,空中楼阁是不可靠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比前几年明显改善。不愁吃,不愁穿,要钱的时候,一句话都解决了。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挣钱的艰辛,没有考虑过离开父母,自己如何生存的问题,当问起你的理想是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一般答案是三个字:不知道。我把这类学困生归纳为缺乏理想型(或者得过且过型)。针对这部分学生,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人为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使他们明白:万一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他们的父母再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他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如何去用自己宽大的肩膀为父母遮风避雨的时候,需要明白,我们再不是孩子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要勇敢在担当起为人子女应该肩负的重任。要实现这些愿望,今天需要我们做好准备,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对缺乏理想型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想既要有一生的理想又要有近期的理想,近期理想一定要从现在的实际出发,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的理想努力了不能实现,可能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过低的理想不用费力就轻易实现了,没有实际意义。而只有通过一个阶段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实现的近期理想,这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教师发现缺乏理想型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进步时,一定要记的常抓不懈,切不可放松,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人们常说,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我说,教的学生多了,什么样的学困生都有。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初中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与日下降。我把这类学困生归纳为学习习惯差型;针对习惯差的学困生,作为教师,只有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抓起。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为了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对学困生更加和蔼可亲,从思想认识上,让学困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从行动上,师生要达成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困生愿意配合教师,共同完成这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从行为上,他们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努力尝试,体验勤奋学习之后摘取成果的喜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重点帮助这类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按规范要求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需要各科老师、周围的同学、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天长日久形成习惯之后,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提高。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尊重友爱的桥梁,这座尊重友爱的桥梁就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