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教学,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争议。(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从争议的内容来看,对直播课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是直播会泄露孩子信息,带来安全隐患;二是通过直播课堂能借机敛财。正是基于这两点争议,校方紧急叫停了该老师直播课堂的行为。 但从该老师自己的陈述来看,其借机敛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3次直播获得的礼物兑换成现金共12元,其中贡献最大的"土豪"是同一课题组的一位同事。且从学校的声明来看,认为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该老师并不具有借机敛财的主观私念。我认为,课堂直播被叫停,关键还在于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一是要厘清直播课堂的权益归属。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平台。教师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劳动、教学成果是其依托学校这个平台所产生的职务行为和结果,带有很强的集体属性而非私人财产,其劳动成果受益对象应该是学生。换句话说,教师在其岗位上的课堂教学劳动及其成果,虽是自己创造的,但非自己所有,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教学已被学校和授课对象"买断",系学校和授课对象"版权所有"。因此,不宜在未经校方和学生及其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实况借由互联网平台公之于世,获取利益。 二是要明确直播课堂的受众范围。如前所述,老师擅自将课堂教学实况放到互联网上,是对学生及其家长乃至学校权益的变相侵犯。虽然学校教育带有公益属性,但这种公益属性又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往往指向在该校就读的学生群体,而非全体社会公众。而且,如果由直播课堂而产生的新收益被老师据为己有,则老师难免有瓜田李下之窘境。 另外,从保护孩子隐私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大白于天下的直播课堂教学也可能会触碰到孩子的安全和权益。如果将直播课堂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只有学生及其家长有权限观看,将有可能化解这一矛盾。当然,如果征得各方同意,有条件地扩大直播受众范围,将会符合当下"共享"这一理念,使更多人受益也无妨。 三是要健全直播课堂的制度保障。从发展趋势来看,直播课堂有利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值得进一步探索。目前,教育部已经面向农村地区实施同步课堂,利用直播技术解决农村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主动作为,建立支持保障队伍,对教师的创新方案有一定的审定制度以及相关的技术保障,这样才能让家校互动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具备直播条件的教师,校方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直播管理制度、权益分配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加强对直播课堂的规范、引导和安保,使这种个人自发行为变为一种制度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