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的《电力拖动》(以下简称电拖)是一门理论与实操并重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中职生厌理论好动手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因缺乏理论知识而出现会安装接线,难以调试分析的情况。本文介绍了笔者如何将"雨课堂"应用到电拖课程的教学中,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形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做法。 关键词:雨课堂 电拖 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组织研发的一款PPT插件。它能快速有效地形成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多通道互动,同时师生手机端也不需要安装APP,只需要在手机微信中添加"雨课堂"小程序即可。教师的手机变成了一个多媒体遥控器,可以方便地控制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网络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及时沟通和反馈;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实现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率。"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明了。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努力依据学习和教学的规律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 一、电拖课程教学现状 电力拖动作为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也是后续PLC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电拖课程的学习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维修工作的重要技能基础,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考取维修电工技能证书的核心考核内容。因此,学好电拖课程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该课程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先对理论(电气元件工作原理和电气线路工作原理)进行逐一分步讲解;然后学生在实训台上根据电气线路图进行实操接线、调试与排故,此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适合的,但对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完成率普通不高,因为缺少简单有效的检查机制。如果采用传统作业模式,又会大量增加教师工作量。二是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理论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间接使得实操效率与效果不佳;同時,在实操环节学生进度不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学生的问题并为学生解答呢?如何使实操环节变得有条不紊呢?这都是现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三是课后师生之间不能形成快速有效的实时沟通,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将以电拖课程中一节《三相笼型电动机自锁正转控制线路》为例,介绍如何让"雨课堂"融入教学,从而实现一种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变得轻松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 二、电拖课程的"雨课堂"应用 1.课前应用 传统课前预习是教师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作业,一般以自习课本内容为主题,因为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所以使得预习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 "雨课堂"能做什么呢?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向学生随时推送预习任务单,使预习作业的发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课件,并在课件中插入各种课外资料或者音视频,使得课前预习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三是教师可以在预习课件中插入各类测验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四是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及时、准确、科学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监督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为本节课的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在本课例中,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送自学课件,如图一所示。教师将课前制作的"电动机自锁"视频上传至优酷网,然后将其插入课件,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相关问题,教师通过电脑端数据分析获得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使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前预习课件学生一般是通过手机观看,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应将尺寸调整为16∶9或18∶9,以适应目前主流手机屏幕。 2.课堂应用 (1)扫码进课堂。课堂伊始,教师打开上课PPT课件,点击"雨课堂"工具栏中的"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教师通过手机端查看学生到位情况。这一功能大大节约了教师课前点名的时间,同时也记录了学生出勤情况,利于期末统计。 (2)练习全参与。传统课堂练习,教师在发布题目后,只能有极少数学生能到黑板上演练展示,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演练。学生会因存在侥幸心理而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应有的目的与效果,这一现象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 "雨课堂"能在课堂PPT中呈现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客观题,教师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可以随时发布题目,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参与答题。软件可以实时统计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答题结果;对于客观题,学生各自完成后,可以以照片形式上传。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展示讲解,展示时可以使用匿名功能,既可保护学生的隐私,又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一功能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本课例中,教师设计的"找一找"环节,如图二所示。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从点动控制过渡到自锁控制而设计,学生在观看两个控制线路的视频之后再对比实物接线图,找出两个电路的不同之处。传统课堂中只能让个别学生作答或全体同学一起回答,使用"雨课堂"习题发布功能后,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回答,系统自动统计结果,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 (3)互动形式多。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弹幕"和"不懂"等功能,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可以将互动延伸到课后。 随机点名功能是通过系統摇号的形式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这一功能可以避免部分学生误认为教师"故意"点自己回答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促使师生更好地互动沟通。例如本课例中,对电路原理的分析环节就采取随机点名抽取学生进行回答,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 弹幕功能是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通过手机端编辑发送,并在PPT课件上方以弹幕形式显示,在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同时,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困惑点,并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及时开启或关闭这一功能,确保课堂教学更加有序。例如本课例中,教师在两个环节开启此功能。一是原理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弹幕功能将困惑发送上来,也可以发送使对其他同学感到困惑的解答,使课堂中形成一个多边讨论区,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二是实操环节,由于电拖实操的实际情况所限,教师不可能及时了解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向教师发送问题请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有选择地进行有效的辅导,并对共性问题共同解答,避免浪费时间解决重复的问题。 "不懂"功能是学生在听解过程中,如果对哪一个环节存在较大问题,可以点击手机端相应PPT页上的"不懂"键,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查看,如果某一个问题有困惑的同学比较多,可以在课堂上再次讲解强调;如果只是个别学生不懂,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辅导的形式帮助解决,有效延伸教学深度。 3.课后应用 课后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又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微信中"雨课堂"小程序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系统根据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率和答题正确率给出学生排名,教师根据学生得分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通过课后辅导和调整下节课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另外系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发布的"弹幕""投稿"和"不懂"等学习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小组或个别辅导,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混合式教学。同时,这些统计数据也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与科学。 二是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统计数据,科学合理地制作课后测试题(作业),发布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和检验课堂学习效果,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作业的一个弊端,即传统课堂作业一般是教师根据课前教学大纲预先设计好的,很难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可以设置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可以发布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通过系统的自动数据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完善教学策略。 应该说,通过"雨课堂"所构建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像是给传统课堂插上了翅膀一样,教师在减负的同时能够更加轻松地驾驭课堂;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晔.浅谈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的使用[J].新丝路,2016(11). [2]屈庆亚.浅谈雨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7(4). [3]王杨,朱少晖,顾准.基于雨课堂的项目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生命的化学,2017(6).